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震

(明朝鎮國將軍)

鎖定
許震(1425—1505),字仲威,孟津縣牛步河村人,祖籍山東沂水。明朝天順年間任河南軍政管事。明弘治乙丑年間,欽封為鎮國將軍。 [2] 
本    名
許震
仲威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日期
1425年
逝世日期
1505年
中文名
許震
籍    貫
孟津縣牛步河村

許震人物生平

公元1425年,許震出生于山東一個武將世家。他的曾祖父名叫許復初,是元末明初人,曾在攻打元軍的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許復初積勞成疾,其軍職先後由兒子許雲、孫子許勝承襲,許家遷到了河北永清。
許震深受家庭影響,自幼熟讀兵書,弓馬嫺熟。許勝是許震的伯父,他年老無子,去世後便由許震承襲軍職。年輕的許震開始了戎馬生涯,不久即在著名的“土木之變”中嶄露頭角。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以求娶明朝公主被拒為藉口,兵分四路南下進攻。
23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年輕氣盛,經不起宦官王振苦勸,決定御駕親征,迎戰瓦剌大軍。明軍行至大同,發現形勢不妙,便向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倉皇撤退。王振與明英宗夜宿土木堡,不料半夜被瓦剌大軍包圍,明軍全軍覆沒,王振被殺,明英宗被活捉,這就是“土木之變”的經過。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回朝廷,有人主戰,有人主降,最後以大臣于謙為首的主戰派佔了上風。于謙建議另立新君,斷絕也先以明英宗來要挾明王朝的念頭,同時調集各地兵力,奮力抗擊瓦剌大軍。
這使也先的如意算盤落了空。第二年,他又率軍攻打明王朝,卻屢吃敗仗,只好將明英宗送回,主動議和。許震此時只有26歲,在擊退瓦剌大軍的戰役中表現英勇,為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基礎。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時,于謙等人擁立了新君朱祁鈺,他是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前後不過一年,明英宗回來了,朱祁鈺十分煩惱,乾脆將明英宗軟禁起來,在南宮一關就是7年。
公元1457年年初,30歲的朱祁鈺病重,有人趁機將被軟禁的朱祁鎮解救出來,朱祁鎮再次登基,史稱“奪門之變”。朱祁鈺不久病死,因他在位8年,年號一直為“景泰”,人們便稱他為景泰帝
重登帝位的明英宗沒有閒着,下令逮捕了兵部尚書于謙,將其處死,許多與于謙親近的官員也受到牽連。許震則因抗擊瓦剌大軍時表現突出,被調到河南任軍政管事,駐守洛陽。
公元1458年,許震舉家離開河北永清,來到河南洛陽,“初居洛陽城北門裏”,後移居牛步河村,遂為這裏的許姓始祖。
駐守洛陽期間,許震以仁恕之心待人,維持一方安寧,使得“軍民悦服,士官推重,僚屬敬仰”,口碑非常不錯。明憲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秋,巡按到洛陽視察,見官員們一致稱讚許震,便向朝廷遞了奏章,許震很快升職。沒過多久,朝廷又命許震兼守南陽、信陽等地。許震做事踏實,不辭勞苦,每到一處都能得到人們的讚譽。
公元1485年,年滿60歲的許震卸任,在牛步河村安享晚年。不過,只要朝廷徵召,他仍會挺身而出,為國解難。比如在他68歲那年,四川匪首楊一龍作亂,朝野人心不安,許震奉命前去平亂。他恩威並施,很快瓦解了叛軍的戰鬥力。
公元1505年,許震被封為鎮國將軍,奉詔巡按浙江,當年十一月病逝於浙江富陽。葬於瀍河北岸邙山之陽。 [1] 

許震軼事典故

據張文的後人張堯安説,他通過張文的墓誌及其他史料得知,許震81歲那年被封為鎮國將軍,奉詔巡按浙江,當年十一月病逝於浙江富陽。那時張文正在杭州巡查鹽法,聽到噩耗後立即趕往富陽,幫助處理後事,並護送許震的靈柩回了洛陽。
許震的子孫泣請張文為墓誌撰文,張文以自己“素為公所知,而知公者亦莫如文也”,遂答應下來,為後人留下了關於明代鎮國將軍許震的第一手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