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芝

(中共昌圖縣委書記兼縣長)

鎖定
許芝(1909—1946),字秀巖,1909年出生於昌圖農村西葦子溝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後相繼在家鄉附近的寶力兩級小學、昌圖南學堂、東北大學附屬高中、東北大學讀書。 [1] 
中文名
許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46年
畢業院校
東北大學文科教育系
性    別

許芝個人履歷

許芝升入東北大學不久,值“九·一八”事變,隨流亡學生入關,就讀於北京,1934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文科教育系後,先後任教於湖南省立鄉村師範和山東省立師範,致力於教育救國事業。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件發生,許芝毅然放棄優裕的生活,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戰場,經西安轉延安,入陝北公學學習。1938年,許芝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跟隨劉伯承穿過封鎖線,轉抵抗日最前線晉察冀邊區,1938年下半年,到平西四縱隊(宋時倫、鄧華縱隊)政治處任幹事。1940年,許芝任冀熱察挺進軍宣傳部教育科長。1942年,許芝調平北分區(十三軍分區)政治部任組織科長,1943年,兼任地委敵工部副部長。1944年下半年,許芝調任平北地委城市工作部部長、分區東北工作部部長。 [1] 

許芝少時聰穎

許芝少時聰穎好學,胸懷大志,老師、同學們公認他是力求上進的棟材。民國初年的東北農村,文化不開,每逢春節和婚嫁喜事,求寫春聯、喜貼者盈門,不論貧富,不分晝夜,不管路途遠近,許芝有求必應,直至求者滿意為止。而對鄉紳富户,他從不諂訪,也不攀遊。他常説:“窮人富人,人格相等,人不欺我,我不欺人”。鄰里誇他是“有大人風度的讀書人”。 [1] 
許芝少時儉樸、正直,成年後關心他人,好施樂助。在東北大學讀書,他享受助學金,品學優異,又時得獎學金。他除用其一部分購學習用品和安排生活外,還傾囊資助家貧學友。同學們以他為知友、契友、益友。頗博東北大學姬教務長的器重,親自為他安排畢業後的工作崗位。他在省立師範任教的工資,每月為現洋120元,但他除供給胞弟讀書、愛人家用及自己日常必需外,還全力資助家境因難的學生和朋友,從不私積一分。 [1] 

許芝拳拳之心

許芝任教往來於北平、湖南、山東時,愛人與幼弟許芳隨居北平。他諄諄告誡胞弟:“東北不收復,絕不可回家鄉去當亡國奴,結婚成家暫更不應想。”又説:“你應改名許國。”切盼乃弟成為以身許國的人。與同事或東大時期同學聚談時,常説:“不趕走日本侵略者,誓不回家,國尚不國,何以為家!”對東大同學傅強説:“我家報國,有弟兄兩人,比一般同學多一分力量。” [1]  [2] 
許芝把愛國救國之心傾注在教育事業上,傾注在學生身心成長上,也傾注在所接觸的青年身上。他假期回北平,每走訪當時任教於北平競存中學的東大同學李家時,總是專心輔導李家子侄補修高中課業。對在競存中學學習的胞弟許芳,許芝更是體貼入微,相聚時,除耳提面命促其成為對祖國有用人才外,還對許芳平日的每封通信,都給圈點批註,並復書指正。 [2] 
“七七”事變後,許芝看穿了國民黨政府假攘外真賣國的本質,毅然放棄高薪待遇,投筆從戎,奔赴延安。西行前,倉促地託付東大同學傅強、廉作新照料胞弟許芳及家室,便踏上拋家救國征途,迨及許芝從延安返抵平西抗日前線,秘密派人到北平準備接許芳去延安時,因家無私積,乃弟已在無可奈何中回東北故鄉,愛人也投奔河南的親屬處寄居,後轉回東北老家。 [2] 
早在許芝隨東北大學流亡入關時,昌圖的親日分子向日偽告密説:“許芝參加了義勇軍,張學良供子彈,反滿抗日了!”日偽警憲將其父及親友多人成串捕到昌圖城,並以18斤重鐐投其父入獄,因查無實據,禁錮18天后,家中賣掉部分土地,買通關節,以“親友聯保”名義釋放。 [2] 

許芝以身作則

1938年,許芝任四縱隊政治處幹事時,除本職工作外,還經常給縱隊所屬平西教導隊講課。為提高自己的馬列主義修養,提高幹部、戰士的教育質量,工作之餘,他埋頭於馬列主義經典中。1939年,蕭克司令員組建冀察挺進軍,將冀東大暴動隊伍與平西四縱隊合併,派駐宛平。這個軍新老不一,幹部、戰士的思想比較複雜。1940年,許芝任該軍宣傳部教育科長,主管幹部教育工作。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動態,對新隊伍的素質提高做出了成績。1942年,許芝調任平北分區(十三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長後,環境更艱苦,主管幹部選配、組織建設、評功授獎,工作更繁重。他和戰士同吃住,同勞動,一起背米、砍柴、建營房,雖體質弱且有胃病,卻處處以身作則,多次被評為模範幹部、優秀黨員。他對自己要求嚴,標準高,謙虛謹慎,從不計較名譽地位。 [2] 

許芝為公忘私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許芝因工作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熟悉東北地區情況,被第一批選派東北。中共遼寧省委按幹部家鄉化方略,任命許芝為中共昌圖縣委書記兼縣長。10月,許芝帶9名幹部,1名警衞員、2只槍(許芝1隻手槍、警衞員1只馬槍)接收了昌圖。當時他身上只有《延安整風文獻》、《列寧選集》、《論持久戰》各1冊,深為羣眾所敬。隨着敵偽遺產武器的收繳和清算敵偽資財運動的展邢幹部和戰士得到了武裝,但所餘全部庫封。他對人寬厚,凡開闢新區路過本境的同志有所求,他不惜傾存相助,甚或削已以利人。他為公忘私,在昌圖3個月,不入家門,直至春節,同志們勸逼,才與闊別8年有餘的家人會聚。居家兩日,便回縣辦公。舅父穿走一件清算出來的敵偽資財皮大衣,不久他便派警衞員王德林以理索回。 [2] 
這一時期,昌圖偽縣長宮廷藩與豪紳戚亞亭組成“昌圖地方治安維持會”,偽警察與偽國兵合編了昌圖縣公安隊,權控全縣。國民黨縣黨部潛入重要鄉鎮,企圖滋蔓生根,國民黨戰地復興工作團與偽憲特秘結“暗殺團”,時刻準備破壞我政權。10月份後,上派與新收幹部陸續增員。年底,許芝帶領幹部在新區開闢工作,接收了“昌圖地方治安維持會”,爭取偽縣長轉變立場,創建了縣、區領導機關,動員聯合地方開明人士,選出縣參議會,並親自為公安隊幹部戰士講為人民服務、轉變立場的革命道理;嚴詞拒絕了國民黨縣長趙惠東企圖“共存”的要求,趕走了國民黨的烏合之眾,穩定了昌圖局勢;破獲平息了公安隊的未遂武裝叛亂;鎮壓了出賣民族利益、魚肉鄉里的漢奸;清算了敵偽資財。 [2]  [3] 

許芝為民做主

昌圖為遼北重鎮,地處中長鐵路的咽喉,因而日偽統治極嚴,人民大眾的災難最深。在淪陷14年間,昌圖人民積怨最深而恨不能生啖其肉的是偽昌圖縣興農合作社理事盧雲峯、偽泉頭村長劉子揚。清算敵偽資財運動伊始,盧散佈“我與許縣長是同學,許縣長對我很好”的論調,以掩其奸。劉則認為會“官官相護”而手握重兵,腰插雙槍,怙惡不悛。在威脅利誘面前,許芝立場堅定,親自智捕盧、劉,召開宣判大會,立地槍決鋤奸。羣眾説:“許縣長不循私,為民做主,是青天!”不久,縣大隊迅猛擴大,超千人,升編主力軍為十旅廿八團,並擴建了縣警衞團,後改為縣大隊。 [3] 
1945年初冬,胞弟許芳(已參加區政府工作)來縣。許芝第二次會見他時,嘉許胞弟在家期間沒走錯路,他説:“人生要有價值,不要貪妻戀子顧家,用種地精神幹革命,補上沒到延安去的課。” [3] 

許芝以身殉職

1946年春,局勢惡化,國民黨新一軍沿中長鐵路北犯,4月4日進佔昌圖城,並繼進四平。在中共中央東北局“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指示下,昌圖縣政府與鐵路線上的一;三區先兩日撤往縣西北部農村,開始了“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武裝游擊戰爭。迨及七八月間,全縣大小城鎮均為國民黨警察隊、清剿隊、蒙奸騎兵隊所佔,又不時對我掃蕩“圍剿”。為打擊敵人步步蠶食進逼的囂張氣焰,8月15日,許芝帶病率小分隊深入敵人腹地,拔掉國民黨廿家子村據點,投宿廿家子與寶力之間的前雙井子屯時,地主劉繼業閉門不納,並槍傷許芝的警衞員,小分隊不得已轉移到分水嶺趙家為警衞員就醫。入村不久,小分隊被劉繼業、週六嗄子告密的寶力清剿隊匪徒包圍。接戰伊始,個別同志聞警脱險,而許芝率先士卒,在突圍與反突圍的激戰中,警衞員王煥文壯烈犧牲,許芝腿負重傷,彈盡援絕,以身殉職,時年37歲。 [3] 
噩耗傳來,縣、區幹部、戰士揮淚如雨,父老飲泣。一篇《許芝同志小傳》傳閲在隊伍中,一首《許芝縣長之歌》傳唱民間:“許芝縣長家住遼寧省昌圖縣,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八年抗戰標青史,鏟奸除霸是青天。……“分水嶺,一場突圍戰,許芝縣長犧牲,為的是老百姓。咱們老百姓永遠記心中!” [3] 
1948年,當地人民在家鄉為許芝重建了“許芝烈士之墓”。1951年,昌圖縣政府用全縣人民的自動捐款,在原縣政府許芝縣長辦公室原址修建了”許芝烈士紀念碑“。 [3] 
參考資料
  • 1.    張克江主編;鐵嶺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鐵嶺市志 人物誌,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09,第40頁
  • 2.    張克江主編;鐵嶺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鐵嶺市志 人物誌,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09,第41頁
  • 3.    張克江主編;鐵嶺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鐵嶺市志 人物誌,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09,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