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彪孫託孤

鎖定
許彪孫託孤,是位於合江縣神臂城鎮境內的一處古蹟。
“許彪孫託孤保子”的造像刊刻在“劉整降元”右側4米的摩崖上。石像雙肩並垂,左臂伸出。
許彪孫臂上原託有一“小孩”,現已經脱落。1261年,瀘州知州劉整投降蒙古軍隊時,命令參謀官許彪孫代寫降書。許彪孫説:“此腕可斷,此筆不可書也。”然後自殺殉國。自殺前,許彪孫將兒子託付家人。家人帶着小孩潛出城外,至江邊無船可渡,又遇追兵,最終被殺害。後人被他的忠烈所感動,將城北四里處改稱保子頭。如今許彪孫像與劉整像並列刻於石壁,兩相對照,有諷刺的深意,是極其珍貴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物教材。 [1] 

許彪孫託孤人文背景

在南宋與元的戰爭中,神臂城曾在其中佔據重要地位。而南宋滅亡中,有一關鍵人物,叫劉整。他在元宋交戰中因一己之私投降忽必烈,命許彪孫草擬降書,許彪孫嚴詞拒絕慨然赴死,唯留一血脈託孤出城。《宋史》卷449《許彪孫傳》:“許彪孫,顯謨閣學士奕之子也。為四川制置司參謀官。景定二年,劉整叛,召彪孫草降文以潼川一道為獻。彪孫辭使者曰:‘此腕可斷,此筆不可書也。’即閉門,與家人俱仰藥死。”1261年,瀘州知州劉整投降蒙古軍隊時,命令參謀官許彪孫代寫降書。許彪孫説:“此腕可斷,此筆不可書也。”然後自殺殉國。自殺前,許彪孫將兒子託付家人。家人帶着小孩潛出城外,至江邊無船可渡,又遇追兵,最終被殺害。後人被他的忠烈所感動,將城北四里處改稱保子頭。

許彪孫託孤價值影響

如今許彪孫像與劉整像並列刻於石壁,前者如怒目金剛持戟殺奸,後者卑顏屈膝獻降於敵,一個錚錚鐵骨忠誠良將,一個喪權辱國叛國賊子,兩相對照,就如同世人在岳飛墓前鑄的秦檜跪像,頗有諷刺的深意,與“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警惕後人之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