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亨植

鎖定
許亨植(1909年5月21日-1942年8月3日 [2]  ),生於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朝鮮族,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又名李熙山,李三龍 [2]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到賓縣、湯原、珠河(今尚志)等地發動羣眾,組織抗日遊擊隊,領導進行反日鬥爭。
1938年秋,許亨植調任第3軍新編3師師長,在松嫩平原開展抗日遊擊戰,慶城。1940年當部隊遭受嚴重挫折後,仍克服重重困難,率小分隊堅持戰鬥。同時大力發動羣眾,建立了許多抗日救國會組織,積蓄了新的抗日力量。
1942年8月3日,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參謀長兼第3軍軍長的許亨植在慶城(現黑龍江省慶安)青峯嶺與日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年33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中文名
許亨植
別    名
李熙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朝鮮族
出生日期
1909年5月21日 [2] 
逝世日期
1942年8月3日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參謀長兼第3軍軍長
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許亨植人物生平

許亨植(1909.05.21 [2]  —1942 08.03),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又名李熙山。
許亨植 許亨植
1909年生於朝鮮慶尚北道,1913年舉家流亡中國東北,後遷居遼寧開原。
1929年許亨植到賓縣從事革命活動,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忠實可靠,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在哈爾濱參加反日大遊行,被捕入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到賓縣、湯原、珠河(今尚志)等地發動羣眾,組織抗日遊擊隊,領導進行反日鬥爭。
1934年6月後任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政治指導員、第1大隊大隊長,率部參加創建珠河抗日遊擊區。
1935年1月起先後在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任團長、團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主任。曾在哈爾濱東部地區指揮高力營子、拉拉屯、五道崗、十八層甸子等戰鬥,率部參加了1936年冬季反“討伐”作戰。
1937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在勃利、方正、依蘭一帶開展抗日遊擊戰。為提高指戰員的思想覺悟,增強部隊戰鬥力,他主持開辦了3期短期訓練班,培訓了100多名骨幹,對提高部隊軍政素質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秋,許亨植調任第3軍新編3師師長,對原3師和5師的部隊進行整頓。
1939年後任東北抗聯第3路軍總參謀長、第3軍軍長兼第12支隊政治委員,指揮所部在松嫩平原開展抗日遊擊戰,取得了蘭西豐樂鎮等戰鬥的勝利。1940年當部隊遭受嚴重挫折後,仍克服重重困難,率小分隊堅持戰鬥。同時大力發動羣眾,建立了許多抗日救國會組織,積蓄了新的抗日力量。
1942年8月3日在慶城(現黑龍江省慶安)青峯嶺與日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年33歲。

許亨植主要事蹟

許亨植投身革命

許亨植於1909年出生在朝鮮慶尚北道。
許亨植在十四歲那年隨家搬到了遼寧省開原縣李家台子居住。亨植的少年時代是在動亂漂泊,貧困勞苦中渡過的。他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
但聰明好學的亨植在父親的教育下,刻苦自學,不僅學會了朝鮮文,還讀了不少漢文書籍,打下了較好的文化基礎。許亨植一家在開原靠父親開藥鋪維持生活。舊中國苛捐雜税多如牛毛,每日入不敷出,十五歲的亨植不得不參加農業勞動,以補家中生計。當時,許亨植在家鄉經常同愛國人士接觸,閲讀一些進步書籍,思想進步很快。
一九二九年春,許亨植一家遷到哈爾濱附近的賓縣枷板站。中共北滿特委最早在這裏活動,並且建立了農民同盟、青年同盟、婦女會等羣眾組織,開展反帝反封鬥爭。這時,他剛剛和金正淑結了婚,但為了人民的解放,他不貪圖個人安逸而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為了完成黨的秘密工作任務,他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來往於哈爾濱與阿城、珠河(今尚志縣),湯原之間;為了儘快適應工作需要,他經常深入漢族羣眾中,邊工作邊學習,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漢語。經過鬥爭鍛鍊,他很快成為黨的可靠幹部,並於一九三〇年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以後,許亨植更加忘我地工作。一九三〇年“五 · 一”前夕,北滿特委在全國總工會特派員林仲丹(即張浩)指導下,制定了“五 · 一”節在哈爾濱組織反日遊行計劃,為執行這一計劃,各級黨組織除向哈爾濱市內各學校、工廠進行部署之外,還派人到附近農村組織黨團員和革命羣眾參加遊行。四月三十日晚,阿城、海溝、黃山嘴子、平房等地黨、團組織派出的七十多名青年在道外“東昇號”糧棧集合,進行遊行準備工作。許亨植率領黃山嘴子的十幾名黨、團員也來到這裏。由於“五 · 一”節的早晨下場雨,哈市的示威羣眾沒能按時集合。在北滿特委負責人的主持下開會商定,外地示威羣眾先分頭到南崗秋林公司附近集合,組成隊伍後到日本領事館進行抗議,許亨植和李啓東被選為遊行隊伍的指揮。遊行隊伍高舉紅旗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反對日本侵略滿蒙”等標語,呼喊着口號向日本領事館前進。
遊行隊伍沿途散發了傳單,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號召羣眾起來抗日。到了日本領事館門前示威羣眾要求領事出面接受“抗議書”。日本領事館懾於羣眾威力,緊閉大門出動武裝警察把守各口,甚至開槍威脅示威羣眾。憤怒的羣眾揀起石塊、磚頭砸碎了領事館的門窗。這時,雨過天晴,亨植等同志整頓隊伍開始了遊行。各學校和工廠來的隊伍也陸續加入到遊行行列,當遊行到哈爾濱車站附近時,隊伍被東省特區的數百名警察馬隊包圍,許亨植等同警察説理、嚴正聲明:“我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是愛國行動,警察不應干涉”。可是警察卻蠻橫無理地將許亨植等十三名朝鮮族青年逮捕。哈爾濱“五 · 一”反日遊行在東北各地引起了很大震動。
許亨植被關押在東省特區警務處拘留所。當時,日本領事要求“引渡”。但由於被捕同志在獄中的説理鬥爭和各界輿論的同情,軍閥當局不敢把被捕羣眾交給日本人。東省特區法院以“擾亂治安”為名判了徒刑。後來,經過黨組織的多方營救,多數同志被保釋,但許亨植等幾名遊行示威的組織者以“共黨嫌疑犯”押送瀋陽監獄。在獄中許亨植受盡了酷刑,但他堅貞不屈。直到一九三一年“九 · 一八”事變後,在黨組織的營救下他才和其他同志一起被釋放出獄。

許亨植抗日擁軍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底,許亨植出獄。根據滿洲省委指示,他與金策一起回到賓縣工作,金策任特支書記,他任特支委員。當時,賓縣屬吉林省。日軍進佔,吉林政府遷到賓縣辦公,馮佔海等義勇軍隊伍也進駐賓縣,羣眾的反日氣勢頓時高漲。亨植和金策到賓縣後立即深入羣眾,廣泛地進行抗日宣傳,在烏河、枷板站等地組織了農民反日會和自衞隊,動員許多青年參加反日義勇軍,併到反日部隊中進行慰問宣傳,鼓舞戰士們的抗日鬥志。
一九三二年二月,日軍佔領了哈爾濱,三月開始進攻賓縣一帶義勇軍。亨植冒着危險組織秘密武裝,處置敵探和漢奸走狗,保護了黨的組織。
一九三三年春,許亨植根據滿洲省委的指示赴松花江下游通河、湯原和珠河縣鐵北黑龍宮一帶,從事組織抗日遊擊隊的工作。在黑龍宮期間,他以普通農民身份到貧苦農民和抗日積極分子家裏做幫工。他和羣眾一起苫房子,幹零活,參加水旱田間勞動。他按照當地習俗同許多漢族和朝鮮族青年“拜把子”,與羣眾建立了密切聯繫,取得了羣眾的信任,並利用這種關係向羣眾進行抗日宣傳,組織抗日活動,逐步在羣眾中紮下了根。由於許亨植耐心而有效地工作,在黑龍宮很快組織起農民反日會、青年反日會等組織,這裏的黨支部工作也很有生機,受到縣委的表揚。
一九三三年十月,在中共珠河中心縣委領導下,以趙尚志為隊長的珠河反日遊擊隊在該縣鐵道南三股流正式成立。許亨植根據縣委秘書長金策指示,向鐵道北的黑龍宮、候林鄉等地羣眾和這一地區活動的反日部隊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為珠河反日遊擊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日軍為了擴大侵略地盤,到羣眾中散佈謠言,並偵探反日組織的活動。有一天,許亨植在王樹棠家幫助勞動,並進行抗日宣傳,有個姓高的人賊頭賊腦地串到王家,聲稱是給日本人買雞蛋的。許亨植覺得這個人行跡可疑,便派人跟蹤監視,果然證實這人是日軍的偵探特務。亨植立即逮捕此人。召開羣眾大會揭發其罪行,從而提高了羣眾警惕性。
一九三四年春,趙尚志帶領珠河反日遊擊隊進入鐵道北活動。在地方黨組織的幫助下,很順利地聯合了在鐵道北活動的十幾支義勇軍和反日山林隊,開闢了鐵道北的新游擊區。游擊隊轉移鐵道南之後,駐珠河的日軍進攻了黑龍宮,許亨植組織地方自衞隊保護革命羣眾。在這危急時刻,党支書王鴻生變節投敵,帶敵人起走了地方游擊隊藏起的十幾支槍。還有一個叫張有才的是許亨植拜把兄弟,是反日山林隊“黃炮”的親戚。他在“黃炮”受敵利誘投降日偽之後,企圖獻出許亨植等人秘密保存的縫紉機,向敵人請賞。機敏的許亨植髮現陰謀後,搶先行動,連夜跑出村外,在大草甸子裏蹲了一宿,第二天拂曉,他不顧全身透濕秘密回到村裏吃點冷飯,立即動身前往鐵道南遊擊區,領着游擊隊迅速返回來,逮捕了張有才和王鴻生,在周家店北小山裏召開了羣眾大會,鎮壓了罪惡多端的漢奸走狗。這一果斷的除奸行動,純潔了內部,保衞了黨和羣眾組織的安全,也有力地支援了珠河游擊隊的軍事行動。

許亨植鍛鍊成長

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珠河游擊隊為基礎吸收一部分義勇軍和反日山林隊,正式編成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為司令,張壽籛(即李兆麟)為政委,下設三個總隊,五個大隊。根據縣委指示,許亨植從地方調到哈東支隊任第三大隊政治指導員。同年秋,又被任命為第一大隊長。
哈東支隊成立後,部隊分三路進行活動,許亨植跟隨趙尚志活動在珠河縣鐵道北第五區,延壽縣第二區,賓縣第二、三、七、八區,方正縣的第二區等地區。清除這裏的敵偽據點,解除敵偽武裝,幫助地方黨組織普遍建立起羣眾反日組織。在半年多的時間裏,鐵道北的廣大鄉村成了新的遊擊根據地,是哈東支隊的可靠後方。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根據滿洲省委指示,以哈東支隊為基礎,吸收地方青年義勇軍編成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第三軍初建時,先編成第一師,師長由趙尚志兼,下設三個團。許亨植被提升為第二團團長。
三軍成立後不久,敵人開始了“春季大討伐”,重點進攻珠河遊擊根據地。許亨植根據司令部的指示,率領二團,聯合在鐵道北活動的義勇軍各部,靈活機動地進行外線作戰,打擊敵人。他首先率隊攻破了延壽縣的柳樹河子據點,接着又摧毀了珠河縣大小亮珠河地區的敵軍農場。然後,他指揮部隊迂迴行軍,勝利地攻破了賓縣的高麗帽子。這一系列戰鬥的勝利,不僅狠狠地打擊了“討伐隊”的囂張氣焰,使游擊隊得到鍛鍊和壯大,而且,打破了敵人把游擊隊圍殲在根據地的陰謀。
在春季討伐中遭受慘敗的日偽軍,於六月在哈爾濱召開了北滿六省“治安肅正”會議,以駐哈日軍師團長巖越中將為頭目,動員日偽軍和警察組成“討伐隊”,首先向珠河遊擊根據地進行瘋狂地圍剿。為配合討伐,敵人又在帽兒山成立雙(城)、阿(城)、珠(河)、賓(縣)、延(壽)、五(常)六縣辦事處,組織“治安工作班”,闖入遊擊根據地放火燒燬民房,強迫羣眾移居到“集團部落”之中。此時,珠河根據地一片血海煙雲,鐵道北的許多村屯被燒光,沿山區幾乎沒有人家。許亨植率領的第二團在惡劣的環境中與強敵搏鬥,遭受了重大損失。
在這緊急關頭,珠河中心縣委於九月中旬召開擴大會議,分析哈東形勢,作出了新的鬥爭部署。鑑於根據地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大部隊在這裏活動有困難,因此決定吸收根據地的青年骨幹加入部隊,三軍擴編為六個團。然後由趙尚志率領三軍主力轉移到松花江下游,與湯原游擊隊會合,開闢新區;二、三團留在珠河游擊區堅持鬥爭。這時,許亨植調任三團政治部主任,在珠河鐵道南和五常、雙城地區活動。
有一次,他在五常縣高麗營子宿營時,被日軍偵悉,天未亮,敵人乘馬爬犁圍了過來,情況十分緊急,他當機立斷,馬上派人去搶佔制高點,其餘部隊則埋伏於道路兩旁的樹林中,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他一聲令下,排槍齊射,打得敵人懵頭轉向,亂成一團,這次戰鬥消滅了一百多敵人。第三軍主力到松花江下游之後,開闢了新的游擊區,隊伍得到很大發展。與此同時,在珠河的三團也有了顯著地加強。
一九三六年初,三軍司令部決定將原有各團逐步擴編為師。三團也擴編為第三師,許亨植任三師政治部主任。隨着第三軍威望的提高,在五常、舒蘭一帶活動的由汪雅臣領導的“雙龍”隊和“創江南”隊等義勇軍也主動靠攏三軍三師,表示願意接受珠河中心縣委的領導。許亨植根據黨的統一戰線政策,聯合了各路義勇軍,成立了反日聯合軍道南指揮部。三師是聯合指揮部的骨幹隊伍,衝鋒在前,退卻在後,非常活躍。
有一次,在高麗營子戰鬥時,雙方打得很激烈,“創江南”隊增援受阻,三軍孤軍奮戰,英勇頑強,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接着在拉拉屯、五道崗、十八層甸子等戰鬥中,三師連戰連勝,受到友軍的讚揚。在這一有利形勢下,許亨植指揮三師和義勇軍道南、道北的部隊進行了小山子戰鬥。聯合軍一千多人向敵人的據點小山子發動了進攻,這次戰鬥雖未取得全勝,但給予敵人以很大打擊,三師和聯合軍的威名大震。

許亨植率隊遠征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和三、六軍黨委,在湯原附近帽兒山召開了聯席會議,討論了政治、軍事和組織方面的重大問題,成立了北滿臨時省委。許亨植被選為省委執行委員,並調任三軍一師政治部主任。
會後,三軍為粉碎敵人對湯原根據地的“圍剿”,提出了遠征鐵力、海倫的計劃。九月底,許亨植根據三軍司令部指示率領先遣隊二百餘人,從湯原出發經東興、慶城(今慶安)到達鐵力附近。在這裏開展羣眾工作,併為主力部隊準備給養。
十一月趙尚志率領五百多人的騎兵隊到達鐵力與先遣隊會合,休整之後繼續向海倫方向進發。許亨植率先遣隊留在這裏開展遊擊活動,以配合主力部隊。他們在北滿的林海雪原中,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嚴寒,爬冰卧雪,把敵人引進小興安嶺的密林中。許亨植率隊活動到孫靈閣山時,與裝備精良的五百多人的“討伐隊”相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許亨植利用有利地形,沉着勇敢地指揮隊伍與敵激戰,打死日軍八十餘人,繳獲輕機槍一挺,馬三十多匹,擊毀重機槍一挺、炮一門。戰後,他迅速率隊安全轉移到鐵力縣鄭金店休整,隨後,又機智地繳取了敵人警察局、所兩處。
一九三七年初,許亨植和師長常有君率領隊伍返回依蘭東部地區。這時,在松花江下游活動的抗聯隊伍除三、六軍之外,還有四、五、八、九軍的部分隊伍。北滿省委和北滿抗聯總司令部為了加強這一地區抗聯各軍之間的協同作戰和統一徵收、分配給養問題成立了依東(後改為哈東)辦事處,任命許亨植為辦事處主任。他在任職期間較好地完成了省委和總司令部交給的任務。同年二月在湯原附近的窪峯召開了北滿抗日聯軍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五軍軍長周保中和八軍、九軍軍長等。許亨植代表北滿抗聯總司令部和三軍出席會議。會議討論了各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和分配給養等問題。
同年六月底,在湯原縣帽兒山召開了北滿臨時省委擴大會議,吉東省委代表,五軍軍長周保中應邀出席。會議研究了對敵鬥爭的策略、北滿抗聯各部隊的配合作戰問題和加強對八軍、九軍的領導等問題。
會後,許亨植調任抗聯第九軍政治部主任。抗聯第九軍的基礎是原東北軍軍官李華堂的部隊。許亨植為了更好地整頓和改造這支隊伍,在方正縣大羅勒密密林中,建立軍政訓練班,經過三期培訓了一百二十餘名幹部戰士,使部隊的軍事政治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由於九軍的共產覺員耐心而有效的工作,很快培養了一批忠於革命事業的骨幹力量。後來,在一九三九年,抗日鬥爭進入極為艱難的時期時,軍長李華堂等不堅定分子叛變投敵,正是這批骨幹分子率領部隊堅持鬥爭。
一九三九年冬起,日本侵略者把抗聯活動最活躍的三江省作為“治安肅正”的重點地區,動員日軍三個師和偽軍五個旅,共六萬多兵力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三江省地區“大討伐”。然而,正在這一重要時期,北滿抗聯總司令、三軍軍長趙尚志赴蘇後長期未能歸來,三軍部隊在與敵人戰鬥中屢遭損失,大量減員。
為適應急劇變化的形勢,一九三八年六月初,北滿臨時省委召開了第八次常委會,作出了整頓縮編三軍為四個師,北滿抗聯部隊衝出敵人的包圍,向西北遠征的決定。根據省委指示,許亨植率九軍二師和三軍一師的部分隊伍從依蘭出發向海倫地區進行遠征。並整頓三軍一師,政保師和五師隊伍,成立了新編三軍三師,許亨植任師長。
在艱難的遠征和整編分散在各地的三軍部隊的工作中,許亨植經歷了千辛萬苦。他處處以身作則,以革命利益為重,克服了種種困難,充分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他率隊到達海倫地區之後,配合地方黨組織,開闢了這一地區的羣眾工作。
同年十月八日金策同志率領第二批西征部隊到達海倫境白馬石與許亨植會合。當天夜裏,在金策主持下召開了三、六軍幹部會議。會議根據北滿臨時省委部署,討論確定了嫩海地區開闢抗日遊擊活動的計劃,決定成立西北指揮部,籌備工作由許亨植負責進行。鑑於北滿抗聯各部隊將陸續轉移到這一地區的情況,派西北遠征隊到德都五大連池地區建立後方基地,抗日部隊以小興安嶺為依託,開展黑嫩平原游擊戰爭準備條件。

許亨植開闢新區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張壽籛率領第三批部隊會師。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共北滿省委召開第九次常委會,提出了到達海倫地區的北滿抗聯部隊與當地黨組織配合,開闢北滿游擊區的方針。為統一領導成立了嫩海地區代表團,由張壽籛、許亨植、王明貴組部;在軍事方面成立臨時指揮部,以張壽籛為指揮,許亨植為副指揮,馮仲云為政委,馮治剛為參謀長。下設龍南、龍北兩個指揮部,龍北由張壽籛負責,指揮一、二支隊。
龍南由許亨植負責指揮三、四支隊和獨立一、二師。並建立以德都縣朝陽山為中心的後方基地,創辦軍政幹部學校和後方醫院,作為部隊休整的基地。為了更好地開展地方工作,各部隊抽調有地方工作經驗的幹部派到嫩江、納河、克山、肇源、肇州等縣建立地下黨組織和反日羣眾組織。
同年四月北滿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改組北滿省委,成立了金策為書記的新省委。會議決定以北滿的抗聯三、六、九、十一軍為基礎,成立抗聯第三路軍,以張壽籛為總指揮,馮仲云為政治委員、許亨植為參謀長。由於趙尚志赴蘇長期未歸,暫由許亨植兼任第三軍軍長,張蘭生任政治部主任。
會後,在許亨植和張蘭生主持下召開了三軍幹部會議,把三軍所屬部隊進行整頓,改編為三師。會上檢查總結了三軍從珠河游擊隊成立以來黨政方面的工作。認為三軍所以能成為北滿抗日的主力軍,是因為它從建軍那天起,就在黨的直接領導下,按着黨的方針建設軍隊。會議要求在新的情況下注意克服忽視黨的領導,削弱政治工作的傾向。要求每個黨員,要在抗戰的緊要關頭,以千百倍的勇敢精神工作,為爭取抗日運動的新發展而努力。這次會議對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及戰鬥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九四〇年春,根據東北抗聯部隊統一番號的決定,三路軍所屬部隊編為三、六、九、十二四個支隊。許亨植兼任十二支隊政委。同年夏天,許亨植根據省委指示,在十二支隊中選拔六十餘名戰士,組成精幹的部隊,離開了慶安山裏的後方密營,突破敵人的封鎖,以青紗帳為掩護,向哈爾濱西部的三肇地區進發。隊伍曉宿夜行,繞開大道,走山路。除在梨樹園子和綏化永安鎮曹家屯等地與敵人有小規模的接觸之外,未經大的戰鬥。八月末順利地渡過了呼蘭河,進入了蘭西縣境內。接着急行軍,橫穿中東鐵路,跨過甜草崗,九月初到達肇州縣境內的李道德屯。根據當地羣眾提供的情報,許亨植組織了夜襲豐樂鎮的戰鬥。許亨植根據事先偵察的情報,利用黑夜悄悄地摸進豐樂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乾淨利落地繳了警察局的槍械,活捉了偽鎮長,打開了銀行、倉庫,把繳獲的物資分給羣眾,受到羣眾的歡迎。
豐樂鎮戰鬥之後,十二支隊準備襲擊宋站車站,但因偽甲長告密,我支隊遭受突然襲擊,在戰鬥中隊伍被衝散,許亨值也受傷,只帶十幾名隊員衝出敵人包圍,返回鐵力後方密營。被衝散的另一部分隊伍在徐澤民、張瑞麟等指揮下,與地下黨組織配合攻克了哈爾濱西方的肇州縣城,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抗聯十二支隊在三肇地區取得的重大勝利,給駐哈的日軍很大震驚,大大鼓舞了北滿廣大人民羣眾。
抗聯三路軍成立後,龍南、龍北廣大地區積極開展了游擊戰爭。在一九四〇年前一年半的時間裏與敵戰鬥三百餘次,攻克納河、克山、肇州等縣城在內的城鎮二十七處,襲擊火車站五處,日本移民團義勇訓練所五處。還襲擊日本軍用機場一次,顛覆軍用列車兩次,俘虜敵偽警察一千五百五十七人,偽軍團長、連長、警察署長四十二人,斃敵五百餘(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日軍),獲機槍七挺,迫擊炮四門、步槍一千二百五十支,手槍二百零一支。取得了重大勝利。
一九四一年夏,蘇德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侵略者向東北急劇增兵,日本關東軍的兵力從四十萬激增到七十六萬。同時,敵人以“確證後方治安”為名,更加瘋狂地對抗日部隊進行“討伐”。抗聯的活動處於極端艱難的環境之中。
同年十月,許亨植根據三路軍總指揮部指示,把他領導下的第六、第十二支隊的一百五、六十名同志送往蘇聯,進行整訓。只留下總指揮部的部分工作人員和兩支小部隊由他率領在國內堅持活動。一支是樸古松指揮的小部隊,活動在慶安、鐵力一帶。另一支是張瑞麟指揮的小部隊,活動在巴彥、木蘭、東興一帶。小分隊除在必要時打擊孤立的小股敵人和敵人據點之外,主要是深入羣眾,發展秘密的反日救國組織,併為小部隊活動準備糧食、物資,偵察敵情等。由於小部隊的積極活動,半年多時間在慶安、鐵力、巴彥、木蘭、東興等縣的廣大地區建立了反日救國會組織,會員發展到二百餘人,積蓄了新的抗日力量。許亨植冒着危險,經常來往於各地,具體指導小部隊的工作。
一九四二年七月末,許亨植帶着警衞員陳雲祥到巴(彥)、木(蘭)、東(興)地區檢查工作。他在這裏聽取了小部隊負貴人張瑞麟的彙報,詳細瞭解了小部隊在東興頭道河子、二道河子、三道河子山邊炭窯工人中進行工作的情況,得知在這裏發展了一百多名反日會員,並把反日救國會組織發展到東興縣滿天星和巴彥縣農村中的情況非常高興。他對小部隊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巧妙地開展工作,取得這樣大的成績,進行了表揚,並整理出書面材料準備向上級報告。這時敵人的“討伐隊”已經到這一帶搜山,形勢很緊迫,不能久留。八月二日下午,他在警衞員和張瑞麟派出的王兆慶護送下離開這裏回指揮部所在地。為了避開搜山的敵人,他們在人跡罕見的山林荒谷中穿行。一天才走了二、三十里路,天黑時到達春峯巖山下。這裏羣山聳立,邵淩河在山谷中流過。許亨植等三人在河畔露營。
第二天(八月三日)清晨,警衞員陳雲祥起來生火做飯。由於這裏地勢低窪,炊煙遲遲不能散去。就在這時敵人派出的“討伐隊”慶安縣偽軍團長髮現了山谷中的炊煙。敵人立即包圍上來。當許亨植等發現了敵人的動靜時,已被敵人團團圍住。許亨植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率領戰士與敵人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激戰。終因寡不敵眾,許亨植和警衞員陳雲祥壯烈犧牲,王兆慶一人突圍脱險。許亨植犧牲時年僅三十三歲。
時隔不久,敵人的報紙大肆宣傳許亨植犧牲的消息,藉以宣傳日偽“討伐”的“武功”。但廣大抗聯戰士和羣眾,卻從這一不幸的消息中,知道了許亨植同志犧牲得很壯烈,很英勇,感到十分悲痛。同時,也更加增強了對日本侵略者和漢奸敗類的仇恨。
許亨植同志為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忠心耿耿,奮戰一生。他的不朽的業績和崇高精神,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許亨植人物評價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