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觸壓覺

鎖定
觸覺(chujue)又稱觸壓覺。皮膚受機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物體與皮膚接觸,輕微不引起皮膚變形的刺激所產生的感覺為觸覺,引起皮膚變形而產生的感覺為壓覺。引起觸壓覺的末梢裝置種類很多,有圍繞在毛根周圍的裸露神經末梢(nerve ending),有真皮內的各種“觸覺小體”,以及皮下組織中的帕氏環層小體等。
中文名
觸壓覺
外文名
touch pressure sensation
拼    音
chù yā jiào 
起    因
皮膚受刺激
現    象
皮膚變形
領    域
生物學

目錄

觸壓覺簡介

觸覺(chujue)又稱觸壓覺。皮膚受機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物體與皮膚接觸,輕微不引起皮膚變形的刺激所產生的感覺為觸覺,引起皮膚變形而產生的感覺為壓覺。引起觸壓覺的末梢裝置種類很多,有圍繞在毛根周圍的裸露神經末梢(nerve ending),有真皮內的各種“觸覺小體”,以及皮下組織中的帕氏環層小體等。由於這些末梢裝置在皮膚內的分佈極不均勻,故不同部位的敏感性不同。人體的唇、鼻和舌尖指端部的觸覺最為敏感。外界機械刺激,在壓彎毛髮或使皮膚變形的短時間內,能引起觸覺感受器發放神經衝動,由脊神經、三叉神經,傳入低級中樞,最後投射於大腦皮質感覺中樞,形成觸覺。
觸壓覺感受器可以為遊離神經末梢、毛囊感受器、邁斯納小體、魯菲尼小體和梅克爾盤等。 [1] 

觸壓覺具體內容

給皮膚施以觸、壓等機械刺激所引起的感覺,分別稱為觸覺(touch sense)和壓覺(pressure sense)。微弱的機械刺激使皮膚觸覺感受器興奮引起的感覺稱為觸覺;較強的機械刺激使深部組織變形而引起的感覺稱為壓覺,兩者相比,觸覺的適應性快,刺激閾值低,比較敏感。由於兩者在性質上類似,可以統稱為觸-壓覺。此外,每秒5~40次的機械振動還可刺激皮膚引起振動感覺,可能與觸覺感受器有關。觸-壓點在皮膚表面的分佈密度和該部位對觸壓覺的敏感程度呈正比,如鼻、口唇、指尖等處感受器的密度最高,腹、胸部次之,手腕、足等處最低;與其相應,觸-壓覺的閾值在鼻、口唇和指尖處最低,腕、足部最高。觸-壓覺的兩點辨別閾在手指處最低,口唇、腳趾、足背、腹、胸、背等處依次最高。觸-壓覺的閾值可用刺激剛剛引起觸-壓覺時作用於單位面積的力(g/mm)來表示。用直徑250µm、長數釐米的尼龍絲製作的刺激毛來測定時,口唇、指尖部等處的閾值低,約為0.3~0.5g/mm,前臂與軀幹部的閾值高於指尖部約10~30倍。觸-壓點的密度雖因刺激毛和體表部位而不同,但平均為30~40/cm,指尖的掌面比背面的密度大,約為100/cm。
觸-壓覺感受器可以是遊離神經末梢、毛囊感受器或帶有附屬結構的環層小體(Pacinian corpuscle)、麥斯納小體(Meissner corpuscle)、魯菲尼終末(Ruffini ending)和麥克爾盤(Merkel disk)等。不同的附屬結構可能決定它們對觸、壓刺激的敏感性或適應出現的快慢。觸-壓覺感受器的適宜刺激是機械刺激。機械刺激引起感覺神經末梢變形,導致機械門控Na+通道開放和Na+內流,產生感受器電位。當感受器電位使神經纖維膜去極化並達到閾電位時,就產生動作電位。傳入衝動到達大腦皮層感覺區,產生觸、壓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