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放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

鎖定
中共中央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機關刊物。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創刊。週刊,不定期出版,由延安解放社編輯,延安新華書店出版,共出134期。本刊曾在上海、西安建立翻印所,使之得以在國民黨統治區和淪陷區發行。 [1]  1941年秋停刊。
作為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公開出版的政治理論刊物,《解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 
中文名
《解放》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期刊
主管單位
中共中央
編輯單位
延安解放社 [1] 
創刊時間
1937年4月24日
出版週期
週刊、不定期 [1] 

解放辦刊歷史

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藍家坪創刊。
1941年8月,為了集中力量辦好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解放》週刊停辦。 [1] 

解放辦刊條件

《解放》,週刊、不定期出版,由延安解放社編輯,延安新華書店出版,共出134期。
本刊曾在上海、西安建立翻印所,使之得以在國民黨統治區和淪陷區發行。從第17期起,毛澤東為《解放》題寫了刊名。
撰稿人有丁玲洛甫、周恩來、毛澤東、朱德、成仿吾、林伯渠、董必武、張國燾、博古、季米特洛夫、黃華、彭德懷、林彪、項英、王明、康生、羅瑞卿、陳伯達、艾思奇、劉少奇、莫洛托夫、左權、賀龍、范文瀾、艾青、高崗、聶榮臻等。
欄目有國內時事雜論、來件特載、社論、時事短評、論著、通訊、文藝等。

解放辦刊成果

為紀念抗日戰爭一週年,毛澤東為《解放》寫了封面題詞:“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央領導同志毛澤東、張聞天、朱德、周恩來、博古等都在該刊上發表過文章。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論刊物,《解放》週刊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宣傳和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起到了黨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圖源:抗戰文獻數據平台 圖源:抗戰文獻數據平台 [2]
《解放》創刊之初,面臨着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奮鬥的任務,此時它的宣傳中心是爭取千百萬羣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此,它在第1卷第2、4期上刊發了毛澤東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目前階段的任務》和《為爭取千百萬羣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等文章,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任務。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解放》第10期即將出版,拼版後在封二加頁全文刊登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此後,《解放》連續報道和評論七七事變後中國戰局的進展,發表支持國民黨二十九軍抗日和敦促國民黨當局下決心抗戰的文章。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制定全民族抗戰的方針,確定黨的任務及各項政策。會議通過了三個文件:《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解放》第15期全文刊登了這三個文件,動員全國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

解放重大事件

1940年12月16日,《解放》週刊發表《蘇北事件真相》編者按,按語如下:
親日派陰謀家,正在利用種種無稽的藉口,來挑撥反共內戰,準備對日投降。蘇北事件正是這種藉口之一,本刊茲將蘇北事件的真相發表,是非曲直,請全國抗日人士公斷。
1940年10月4日,江蘇省主席韓德勤調遣數萬大軍,向蘇北新四軍陳毅支隊武裝進攻,陳毅部被迫自衞,遂發生黃橋戰鬥,即所謂蘇北事件。事件發生前後,韓德勤氏大發各種宣言通電,説新四軍"擅自渡江","蓄意摩擦",顛倒是非,隱蔽真相,企圖利用所謂蘇北事件,作為向蘇北新四軍和華中新四軍、八路軍作新的大規模進攻之藉口。現用我們已得到的有關蘇北事件的各方重要函電一部分披露於此,是非曲直,一目瞭然。
當此敵寇政治誘降空前嚴重,內戰危險空前緊張之際,我們衷心地希望韓主席懸崖勒馬,尤望中央政府當局撤去對新四軍軍部之包圍,停止向新四軍進攻之行動,一致抗戰,挽救時局危險。這不僅是我們的企求,也是全民族所切望的。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八路軍、新四軍在華北的廣大地區和大江南北展開游擊戰爭,不斷壯大隊伍,開闢新的根據地,也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對此,《解放》刊發了鄧小平的《艱苦奮鬥中的冀南》、賀龍的《一二○師抗戰兩年來的總結》、左權的《論堅持華北抗戰》、陸定一的《晉察冀邊區粉碎敵人進攻中的幾個重要經驗》、張鼎丞的《新四軍在抗戰烽火中成長着》、關嚮應的《論堅持冀中平原游擊戰爭》等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抗日遊擊隊的發展壯大,記載了抗日戰爭中我軍的戰略戰術的創新和成功實踐,極大地增強了廣大羣眾對抗戰勝利的信心。此外,《解放》還刊登了各抗日根據地領導人介紹根據地情況和總結各方面工作經驗的文章,使廣大愛國民眾對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有了較充分的瞭解,促進了根據地各項事業的發展。
《解放》是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親自指導和支持下創辦的。對於每個時期的宣傳要點,毛澤東都親自過問,重要的社論、評論和文章都親自審閲。從第17期起,毛澤東為《解放》題寫了刊名。為紀念抗日戰爭一週年,毛澤東為《解放》寫了封面題詞:“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毛澤東發表在《解放》上的署名文章就有29篇,著名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文獻,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過程和規律,指出了奪取抗戰勝利的主要力量,揭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
為了加強黨的思想教育,《解放》開闢了“黨內教育”專欄,由中央領導同志講授黨的基本知識,開展怎樣做一個合格黨員的教育。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陳雲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張聞天的《論待人接物問題》等,在黨員教育和黨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黨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的形成產生過重大影響。
《解放》還組織翻譯和刊登了許多馬列原著的有關內容,介紹了理論學習的方法,成為宣傳和普及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為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平付出了積極的努力。
1941年8月31日,為了集中力量辦好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解放》週刊停辦,共出版了134期。作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公開出版的政治理論刊物,《解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