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愠

鎖定
解愠,漢語詞語,拼音是jiě yùn,意思是指消除怨怒。 [1] 
中文名
解愠
拼    音
jiě yùn
注    音
ㄐㄧㄝ ˇ ㄧㄨㄣˋ
解    釋
指消除怨怒
出自於
史記
解釋與
孔子家語

目錄

解愠詳細釋義

解愠典源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級遠;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級短。故觀其舞而知其德,聞其諡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此詩之辭出《屍子》及《家語》。」 [2] 
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
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於心也,暴厲之動,不在於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於心,温和之動,不存於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唯脩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於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 [2] 

解愠釋義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愠,指惱怒怨恨。後遂以“解愠”指消除怨怒。

解愠用典示例

唐 張九齡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晞陽人似露,解愠物從風。”
清 袁枚 《答某明府書》:“足下解愠處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啓 胡禮恆 《新政論議》:“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愠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