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剖與臨牀

(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

鎖定
解剖與臨牀課程是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該課程於2015年11月9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授課教師為田宗文、宋健、戴冀斌、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鄭勇、袁玉林、雷嶽山、丁玲玲、程蓓、何柳。據2023年3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12次。 [1] 
解剖與臨牀課程共22章,包括闌尾與闌尾炎、腹股溝疝的解剖學基礎、胸膜與胸膜腔穿刺術、心包與心和心包穿刺術等內容。 [1-2] 
中文名
解剖與臨牀
類    別
慕課
建設院校
武漢大學
授課教師
田宗文、宋健、戴冀斌、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鄭勇、袁玉林、雷嶽山、丁玲玲、程蓓、何柳
授課平台
中國大學MOOC
開課時間
2015年11月9日(首次)

解剖與臨牀課程性質

解剖與臨牀課程背景

解剖與臨牀以臨牀問題為導向,以常見疾病為線索,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和記憶解剖學的重要知識, 並感受一些典型的臨牀病例,使同學們知行合一,逐步建立起臨牀思維的基礎。每一講由主講教師結合一個臨牀問題講授相關解剖學內容,並提供知識要點和思考題供同學課後複習。 [1] 

解剖與臨牀課程定位

解剖與臨牀課程是一門以常見疾病的病因、診斷或治療為線索的科目。

解剖與臨牀開課時間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5年11月09日~2016年02月03日
田宗文、宋健、戴冀斌、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
2-3小時/周
31333人
第2次開課
2016年03月07日~2016年06月21日
13222人
第3次開課
2016年09月12日~2016年12月28日
1~2小時/周
13249人
第4次開課
2017年03月07日~2017年06月25日
2-5小時每週
14690人
第5次開課
2017年09月12日~2017年12月31日
2-4小時每週
14734人
第6次開課
2018年03月05日~2018年07月06日
8098人
第7次開課
2018年08月27日~2019年01月05日
3-5小時每週
13452人
第8次開課
2019年02月25日~2019年06月27日
10778人
第9次開課
2019年09月02日~2019年12月28日
田宗文、宋健、戴冀斌、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鄭勇、袁玉林、雷嶽山
2-3小時每週
8397人
第10次開課
2020年02月17日~2020年06月17日
3-5小時每週
19610人
第11次開課
2021年02月22日~2021年06月30日
田宗文、戴冀斌、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鄭勇、袁玉林、雷嶽山、丁玲玲、何柳
3-6小時每週
17156人
第12次開課
2022年02月28日~2022年07月08日
田宗文、唐燕、吳巍、孟楊、胡成俊、朱從麗、田毅浩、鄭勇、袁玉林、雷嶽山、丁玲玲、何柳
3-5小時每週
5682人 [1-2] 

解剖與臨牀課程簡介

該課程共22章節,第一章節主要是瞭解闌尾動脈與闌尾系膜的關係及其臨牀意義;瞭解闌尾的常見和異常位置及其臨牀意義; 瞭解急性闌尾炎的典型症狀和體徵.。第二章節主要是瞭解腹股溝管的構成及其臨牀意義;瞭解海氏三角及其臨牀意義;瞭解精索的構成及精索的三層被膜的來源;瞭解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發病原因。第三章節主要是瞭解胸膜的概論及分部;瞭解胸膜腔和胸膜隱窩概念及其臨牀意義;瞭解胸膜穿刺術適應症及遵循的原則。第四章節主要是瞭解心包的組成和心包竇的位置及其臨牀意義。第五章節主要是瞭解乳房的位置和結構;瞭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狀;瞭解乳腺癌的淋巴轉移途徑以及其根治術概況。第六章節主要是瞭解肱骨肌管的構成和通過的結構;瞭解橈神經的分支分佈;瞭解肱骨肌管處橈神經主幹受損後的主要症狀。第七章節主要是瞭解腕管的構成和通過的結構;瞭解正中神經的手部分佈;瞭解腕管綜合徵的病因及主要臨牀表現。第八章節主要是瞭解手背靜脈網與皮神經的位置關係;瞭解肘正中靜脈的解剖特點;瞭解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行程;瞭解靜脈留置針及PICC的靜脈選擇要點。第九章節主要是瞭解下肢淺靜脈的配布;瞭解大隱靜脈的起、止、行程和主要屬支;瞭解靜脈內瓣膜功能及其與靜脈曲張的關係。第十章節主要是瞭解股三角的位置、邊界和頂、底構成;瞭解股三角內,股動脈與股神經、股靜脈之間的位置排列關係;瞭解收肌管的構成。掌握收肌管內股動脈的毗鄰關係。第十一章節主要掌握股鞘、股管和股環的概念;掌握股環的邊界構成;瞭解股疝易嵌頓的特點。第十二章節主要掌握坐骨神經的來源、行程、主要分支和分佈範圍;瞭解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最常見原因。第十三章節需要熟悉面靜脈的行程及結構特點;掌握面靜脈與顱內外靜脈的通連途徑;掌握海綿竇的位置、結構特點及穿經的結構;掌握面部危險三角的構成及臨牀意義。第十四章節需要熟悉腮腺的位置、形態與分部;熟悉腮腺導管的行程及開口部位;掌握面神經的行程、分幹、分支與分佈;掌握面神經與腮腺的解剖關係;掌握面神經不同分支損傷後的臨牀表現。第十五章節需要熟悉氣管頸段的位置及其移動性特點;掌握氣管頸段前方的的層次;掌握氣管頸段與周圍重要結構的毗鄰關係;掌握氣管切開術的注意事項及其臨牀意義。第十六章節需要掌握女性骨盆的構成及其與男性骨盆結構的差別;掌握產道入口和出口的結構內容和特點;掌握封閉骨盆下口的盆膈和尿生殖膈的結構;熟悉女性骨盆的各測量徑線;熟悉產科困境的基本內容;熟悉分娩時保護會陰的基本方法。第十七章節掌握會陰深隙的構成和內容;掌握會陰淺隙的構成和內容;掌握會陰淺隙與鄰近區域的交通;熟悉會陰深隙尿外滲的特點;熟悉會陰淺隙尿外滲可能出現的體徵;熟悉前庭大腺炎症時的症狀。第十八章節掌握盆叢的位置和分佈;掌握盆叢的纖維來源及不同纖維成分的不同功能;掌握盆叢副交感纖維在陰莖的海綿體的分佈;理解盆腔臟器、尤其是前列腺手術時引起陽痿的神經機制;熟悉盆叢在直腸、膀胱和前列腺附近的分佈特點;熟悉盆叢臟器手術時預防盆叢損傷的一般方法。第十九章節掌握肝外膽道的構成;掌握膽囊的分部,膽囊底的體表投影;瞭解膽石症的症狀和容易嵌頓的部位;掌握Calot三角和Vater壺腹的概念;掌握膽總管的分段,瞭解膽總管每段的毗鄰關係及行膽總管探查引流術常見手術部位。第二十章節掌握泌尿系統的構成;掌握腎的形態、位置和結構;瞭解輸尿管的分部,掌握輸尿管的生理狹窄部位及其臨牀意義;瞭解膀胱的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境界和臨牀意義。第二十一章節瞭解胃粘膜的損傷和防禦機制;瞭解胃潰瘍的病因;瞭解胃潰瘍治療手段的演變;掌握胃的形態和分部;掌握胃的位置和毗鄰;掌握胃的副交感迷走神經支配及其與外科手術治療的聯繫。第二十二章節掌握肝門靜脈系的組成;掌握肝門靜脈系與腔靜脈的交通途徑及其臨牀意義。 [1-2] 

解剖與臨牀課程大綱

1. 闌尾與闌尾炎
掌握闌尾動脈與闌尾系膜的關係及其臨牀意義。
掌握闌尾的常見和異常位置及其臨牀意義。
瞭解急性闌尾炎的典型症狀和體徵。
2. 腹股溝疝的解剖學基礎
掌握腹股溝管的構成及其臨牀意義。
掌握海氏三角及其臨牀意義。
掌握精索的構成及精索的三層被膜的來源。
瞭解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發病原因。
3.胸膜與胸膜腔穿刺術
掌握胸膜的概論及分部。
掌握胸膜腔概念及其臨牀意義。
熟悉胸膜隱窩概念及其臨牀意義。
掌握胸膜穿刺術適應症及遵循的原則。
4.心包與心和心包穿刺術
掌握心包的組成及其臨牀意義。
掌握心包竇的位置及臨牀意義。
5.乳腺癌根治術的解剖學基礎
熟悉乳房的位置。
掌握乳房的結構。
熟悉乳腺癌的早期症狀。
掌握乳腺癌的淋巴轉移途徑。
熟悉乳腺癌根治術概況。
6.肱骨肌管與橈神經損傷
掌握肱骨肌管的構成和通過的結構。
掌握橈神經的分支分佈。
瞭解肱骨肌管處橈神經主幹受損後的主要症狀。
7.腕管綜合徵的解剖學基礎
掌握腕管的構成和通過的結構。
掌握正中神經的手部分佈。
瞭解腕管綜合徵的病因及主要臨牀表現。
8.上肢淺靜脈與靜脈穿刺
掌握手背靜脈網與皮神經的位置關係。
掌握肘正中靜脈的解剖特點。
掌握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行程。
瞭解靜脈留置針及PICC的靜脈選擇要點。
9.下肢淺靜脈與大隱靜脈曲張
瞭解下肢淺靜脈的配布。
掌握大隱靜脈的起、止、行程和主要屬支。
掌握靜脈內瓣膜功能及其與靜脈曲張的關係。
10.股動脈的必經之路—股三角和收肌管
掌握股三角的位置、邊界和頂、底構成。
掌握股三角內,股動脈與股神經、股靜脈之間的位置排列關係。
瞭解收肌管的構成。掌握收肌管內股動脈的毗鄰關係。
11.股管、股環與股疝
掌握股鞘、股管和股環的概念。
掌握股環的邊界構成。
瞭解股疝易嵌頓的特點。
12.坐骨神經與坐骨神經痛
掌握坐骨神經的來源、行程、主要分支和分佈範圍。
瞭解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最常見原因。
13.面部“危險三角”與顱內感染
熟悉面靜脈的行程及結構特點。
掌握面靜脈與顱內外靜脈的通連途徑。
掌握海綿竇的位置、結構特點及穿經的結構。
掌握面部危險三角的構成及臨牀意義。
14.腮腺與面癱
熟悉腮腺的位置、形態與分部。
熟悉腮腺導管的行程及開口部位。
掌握面神經的行程、分幹、分支與分佈。
掌握面神經與腮腺的解剖關係。
掌握面神經不同分支損傷後的臨牀表現。
15.氣管切開術的解剖學基礎
熟悉氣管頸段的位置及其移動性特點。
掌握氣管頸段前方的的層次。
掌握氣管頸段與周圍重要結構的毗鄰關係。
掌握氣管切開術的注意事項及其臨牀意義。
16.女性盆腔的構成與產道
掌握女性骨盆的構成及其與男性骨盆結構的差別。
掌握產道入口和出口的結構內容和特點。
掌握封閉骨盆下口的盆膈和尿生殖膈的結構。
熟悉女性骨盆的各測量徑線。
熟悉產科困境的基本內容。
熟悉分娩時保護會陰的基本方法。
17.尿生殖區的結構與尿外滲
掌握會陰深隙的構成和內容。
掌握會陰淺隙的構成和內容。
掌握會陰淺隙與鄰近區域的交通。
熟悉會陰深隙尿外滲的特點。
熟悉會陰淺隙尿外滲可能出現的體徵。
熟悉前庭大腺炎症時的症狀。
18.盆叢與盆叢損傷導致的性功能障礙
掌握盆叢的位置和分佈。
掌握盆叢的纖維來源及不同纖維成分的不同功能。
掌握盆叢副交感纖維在陰莖的海綿體的分佈。
理解盆腔臟器、尤其是前列腺手術時引起陽痿的神經機制。
熟悉盆叢在直腸、膀胱和前列腺附近的分佈特點。
熟悉盆叢臟器手術時預防盆叢損傷的一般方法。
19. 肝外膽道與膽道相關疾病
掌握肝外膽道的構成。
掌握膽囊的分部,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瞭解膽石症的症狀和容易嵌頓的部位。
掌握Calot三角和Vater壺腹的概念。
掌握膽總管的分段,瞭解膽總管每段的毗鄰關係及行膽總管探查引流術常見手術部位。
20. 泌尿系統與尿路結石
掌握泌尿系統的構成。
掌握腎的形態、位置和結構。
瞭解輸尿管的分部,掌握輸尿管的生理狹窄部位及其臨牀意義。
瞭解膀胱的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境界和臨牀意義。
21.胃潰瘍的解剖學基礎
瞭解胃粘膜的損傷和防禦機制。
瞭解胃潰瘍的病因。
瞭解胃潰瘍治療手段的演變。
掌握胃的形態和分部。
掌握胃的位置和毗鄰。
掌握胃的副交感迷走神經支配及其與外科手術治療的聯繫。
22.門靜脈高壓症的解剖學基礎
掌握肝門靜脈系的組成。
掌握肝門靜脈系與腔靜脈的交通途徑及其臨牀意義。 [1] 

解剖與臨牀教學目標

引導醫學相關專業的同學們思考、理解和記憶解剖學的重要知識, 並感受一些典型的臨牀病例,使同學們知行合一,逐步建立起臨牀思維的基礎。對於非醫學專業的同學,可以通過課程的學習,初步理解現代醫學的基本人體知識以及基本臨牀思維方式,對疾病與醫學建立初步的認識。 [1] 

解剖與臨牀學習預備

解剖與臨牀預備知識

必須先修《系統解剖學》。 [1] 

解剖與臨牀學習資料

作者
書籍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柏樹令
《系統解剖學》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6年
王懷經
《局部解剖學》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8年 [1] 

解剖與臨牀教師簡介

田宗文,男,醫學博士。 [9] 
宋健,男,湖南省長沙市人。 [10] 
戴冀斌,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系主任,解剖學教授,兼任湖北省暨武漢市解剖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11] 
唐燕,女,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講師。 [12] 
吳巍,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解剖教研室講師,博士。 [13] 
孟楊,女,醫學博士。 [14] 
胡成俊,醫學博士、副教授。 [15] 
朱從麗,自1998年至今在武漢大學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任教。 [16] 
田毅浩,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講師,臨牀醫學學士,遺傳學博士。 [17] 
鄭勇,武漢大學講師。 [3] 
袁玉林,武漢大學副教授, 從事教學工作32年。 [4] 
雷嶽山,武漢大學副教授, 從事教學解剖工作近30年。 [5] 
丁玲玲,武漢大學講師,醫學博士。 [6] 
程蓓,武漢大學副教授。 [7] 
何柳,武漢大學講師。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