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冠鸕鷀

鎖定
雙冠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auritus)是鵜形目鸕鷀科的鳥類,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鈎,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棲息於島嶼、海濱及其沼澤地帶。主要食魚類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鷀在捕獵的時候,腦袋紮在水裏追蹤獵物。鸕鷀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分佈於阿拉斯加和紐芬蘭南部到墨西哥和古巴中部。
中文名
雙冠鸕鷀
拉丁學名
Phalacrocorax auritus
別    名
角鸕鷀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鵜形目
鸕鷀科
鸕鷀屬
雙冠鸕鷀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esson, 1831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1] 
外文名
Double-crested Cormorant

雙冠鸕鷀形態特徵

雙冠鸕鷀
雙冠鸕鷀(18張)
雙冠鸕鷀是一種海洋性水鳥,體長 74-91釐米,雙翼展開寬132-137釐米,體重1.7–2.1千克。全身烏黑髮亮的羽毛泛出綠色光澤;灰色的翅膀是鱗片狀黑褐色羽毛;有一長尾巴;最顯着特徵是嘴角處裸露的桔紅色皮膚分外鮮明。繁殖期頭上長出兩簇柱狀的冠羽。 [2] 
雌雄都一樣,但亞成鳥的羽毛主要為淺棕色,有些單調乏味。像其他鸕鷀的雙冠鸕鷀的顯示的特性相同,適應水下狩獵。它的骨骼比例比其他海鳥輕,缺乏體內脂肪,相對其他水鳥浮力小。黑色鳥喙上的鼻孔完全密封的,腳是完全蹼狀,推力在水中有效地推動流線型的身體追獵它的食物。 [3]  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鈎,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雙冠鸕鷀棲息環境

棲息於島嶼、海濱及其沼澤地帶。亦常停棲在岩石或樹枝上晾翼。野生鸕鷀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巖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島嶼岩石上活動。 [3] 

雙冠鸕鷀生活習性

雙冠鸕鷀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鈎的嘴捕魚。經常可以看見它的脖子和頭頂伸成一條線向水中衝去。它們用腳為推進力並且能潛水到1.5-7.5米深度,下潛30-70秒鐘。在潛水以後要伸展雙翼來晾乾它們濕透的羽毛,否則無法再次飛行。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嚥。 [2] 
常成小羣活動。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頸向上伸得很直、頭微向上傾斜,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面、再翻身潛入水下。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向後,兩翅扇動緩慢,飛行較低,掠水面而過。休息時站在水邊岩石上或樹上,呈垂直坐立姿勢,並不時扇動兩翅。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
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鷀在捕獵的時候,腦袋紮在水裏追蹤獵物。鸕鷀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鸕鷀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鷀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裏,鸕鷀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鸕鷀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只有藉助敏鋭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 [3] 

雙冠鸕鷀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百慕大、加拿大、開曼羣島、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島、海地、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美國。 [1] 
旅鳥: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島、庫拉索島、愛爾蘭、牙買加、葡萄牙、聖馬丁島(荷蘭屬)、英國、維爾京羣島。
產地不確定:危地馬拉。 [1] 
雙冠鸕鷀分佈圖 雙冠鸕鷀分佈圖

雙冠鸕鷀繁殖方式

雙冠鸕鷀遷移到最冷的地區繁殖;如加拿大東部;以及在歐洲的一些非常偏僻的島嶼;或在英國,愛爾蘭和亞速爾羣島。 [2]  兩性共同營巢,巢用樹枝及海藻或水草等築成,置於海濱沿岸的岩石上。輪流孵卵。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喂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喂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裏。雛屬晚成性。
通常以對為單位成羣在一起營巢,經常與其他鸕鷀,海鷗,海雀,蒼鷺和野鴨同地築巢。到達繁殖地時對已基本形成。營巢於湖邊、河岸或沼澤地中的樹上,也有在湖邊或河邊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島上營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構成,亦喜歡利用舊巢,到達繁殖地後不久即開始修理舊巢和建築新巢,併為佔據有利地形築巢而經常發生爭鬥。每窩產卵3-4枚,淡藍色或淡綠色,呈卵圓形、鈍卵圓形或尖卵圓形,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5-29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全身赤裸無羽,大約在孵出2周左右,身上才被滿絨羽,同時飛羽和尾羽開始長出。雌雄親鳥共同育雛,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經過親鳥約60天的餵養,幼鳥才能飛翔和離巢,3年左右性成熟。壽命15年。 [3] 

雙冠鸕鷀亞種分化

雙冠鸕鷀(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雙冠鸕鷀温哥華島亞種
Phalacrocorax auritus albociliatus
2
雙冠鸕鷀指名亞種
Phalacrocorax auritus auritus
3
雙冠鸕鷀阿留申島亞種
Phalacrocorax auritus cincinatus
4
雙冠鸕鷀古巴亞種
Phalacrocorax auritus floridanus
[4] 

雙冠鸕鷀保護現狀

雙冠鸕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雙冠鸕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