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竹

鎖定
角竹(Phyllostachys fimbriligula T. W. Wen)是禾本科,剛竹屬喬木或灌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9米,綠色,無毛,節下方具白粉環,節甚隆起,竿環與籜環同高。籜鞘邊緣無毛,先端收窄;無籜耳;籜舌突起,兩側下延,籜片直立,狹帶狀,平直。葉鞘無毛;葉耳卵狀,葉舌卵狀,葉片披針形,上表面綠色無毛,下表麪灰綠色被細柔毛。5月筍期。
分佈於中國浙江上虞。適生年平均氣温14-20℃地區、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長,在pH值8.5左右的鹼土和含鹽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
角竹是高產筍用竹,經濟價值高。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角竹
拉丁學名
Phyllostachys fimbriligula T. W. Wen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剛竹屬
角竹
命名者及年代
Wen,1983

角竹形態特徵

角竹
角竹(3張)
喬木或灌木狀竹類。 [2]  竿高9米,徑粗達5釐米;節間長20-25釐米,綠色,無毛,節下方具白粉環,節甚隆起,無毛;竿環與籜環同高。
籜鞘背面初時綠帶紅褐色,被醬色斑點和脱落性疏毛,邊緣無毛,先端收窄;無籜耳;籜舌山峯狀突起,高達1釐米,兩側下延,先端邊緣具纖毛呈流蘇狀;籜片直立,狹帶狀,平直。末級小枝具3或4葉;葉鞘無毛;葉耳卵狀,邊緣生呈放射狀開展的繸毛,其長13毫米;葉舌高達1毫米,卵狀,邊緣生纖毛;葉片披針形,長8-15釐米,寬1-1.8釐米,上表面綠色無毛,下表麪灰綠色被細柔毛。筍期5月。 [3] 

角竹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浙江上虞。 [3]  適生年平均氣温14-20℃地區、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長,在pH值8.5左右的鹼土和含鹽0.1%的土壤中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 [4] 

角竹繁殖方法

角竹母竹選擇

角竹
角竹(4張)
造林母竹應選擇1-2年生、無病蟲害、長勢良好、未受損傷的成竹;母竹地徑應控制在1.5-3.0釐米之間;母竹挖起時應帶土球,新鞭長最好在30釐米以上,至少需20釐米,舊鞭長則只需10-20釐米即可;母竹挖起後,要劈去梢部,只留3-5盤枝葉;母竹挖起和搬運過程中,不能搖動竹杆,裝卸車時更要注意這一點,要小心輕放,並要儘量保護筍芽、“陪嫁”筍,如有稻草包紮土球則效果更好;母竹“起苗”最好在裝車前一、二天進行,或者同步進行,未及時裝車則要用泥土覆蓋頭部。母竹裝車一般以躺倒為宜,一可多裝,二可防止風吹乾脱水。運輸母竹時,若運距較長,須用蓬布罩好或關緊車門,遇晴天還要定時噴水降温。
角竹可安排在12月至來年3月調運、栽植。在調運、栽植前,可根據中長期天氣預報,選擇陰雨天氣,至少要求栽植後一週內有雨。 [5] 

角竹母竹定植

角竹 角竹
長途調運來的母竹,栽前可剔除多餘枝葉,每株只留2-3盤枝葉;若短途調運或隨挖隨種,則可留5-6盤枝葉。處理枝葉時,最末一般枝上面應留下1/2-2/3節長的空竹節,刀口需呈斜面,並與坡面平行(斜面背靠斜坡),以利接水、蓄水。栽植時,將母竹放在已掏空的穴中,穴底墊一層5釐米厚的表土,土球置放的深度控制在30-35釐米之間,四周覆上潮潤的細土,用腳踩實,然後在蓋上一層5-10釐米的細土,使穴中稍隆起,略高於穴沿。竹稈長的母竹,要用棍子等固定住,防止風大搖動竹杆;若遇疏鬆的土壤,則要求母竹多帶宿土,或取外界較粘重的土壤填之,或者適當深栽。 [5] 

角竹栽培技術

角竹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應安排在夏末和秋季,最好在定植前進行全面深翻墾覆,深度要求達到35-40釐米,墾覆完後挖種植穴,要求穴面至少達到1.0米×0.6米,穴底0.8米×0.5米,穴深0.4米。穴挖好後,要將表土回填入穴底,以保穴中濕度。亦可先挖穴後墾覆,或先定植,第二年再墾覆。整地過程中,應把大小樹頭全部挖盡,以便經營,但山頂可適當保留些松樹。 [5] 

角竹栽後管理

角竹 角竹
母竹種下後,要時常檢查。遇上連續乾旱的天氣,應適時澆水。出筍過程中有白蟻、野兔、老鼠等危害,可用白蟻靈、兔夾、鼠藥等防治。當年長出的幼竹,一般只選留2-3株好的,並要在夏季將其稍部劈去1/2。定植當年,仍需在夏、秋季進行一次墾覆,主要目的是將去年的土塊打碎,深度仍要求達到35-40釐米。施肥應安排在當年的白露之前,以複合肥為好,或者按氮磷鉀為1:2:2的比例施用其他化肥。當年12月份或來年1月份可追施一次氮肥,促進長筍。肥料的用量,一般每穴掌握在250克左右。施肥的方法是在穴的上坡外沿挖一條半月形的淺溝,深約20釐米,寬約15釐米,均勻地撒上肥料後用土覆蓋,施肥後一週內有雨最佳。 [5] 

角竹主要價值

角竹是高產筍用竹,經濟價值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