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法

鎖定
觀法是觀想真理之方法,為佛教一般之實踐法門。類似用語有觀、修觀、觀念、觀想、觀行、觀察、觀門等,總稱觀法。觀,梵語vipas/yana^,音譯毗缽舍那,意即以智慧專心觀想佛或法等特定對象,而致力於證悟。例如日想觀、月輪觀、九想觀等,皆是心中有一具體之對象來作觀,為初步之觀法。後更進一步透過此類具象而觀想深奧之教義或佛教哲理。
中文名
觀法
定    義
觀想真理之方法,為佛教一般之實踐法門
所屬領域
佛教術語

觀法諸宗派代表性的觀法

諸經論對於觀之論述甚多,如大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修行道地經、禪要經、內身觀章句經、法觀經、身觀經、禪秘要法經、坐禪三昧經、菩薩訶色慾法經、禪法要解、思惟略要法達摩多羅禪經、五門禪經要用法等,皆闡釋觀法。觀之種類繁多,方法、目的亦各異,茲列舉較具代表性之觀法於下:
(一)原始佛教所強調有關四諦、十二因緣等之觀法,如觀四諦,稱四諦觀;觀十二因緣,稱十二因緣觀;觀入出息,稱數息觀;觀身不淨,稱不淨觀;觀諸行無常,稱無常觀;觀諸法無我,稱無我觀;觀四非常,稱非常觀;觀五停心,稱五停心觀;觀四念處,稱四念處觀。
(二)分析色、心諸法為空之觀法,於小乘方面,如觀空,稱空觀;觀生空,稱生空觀;觀法空,稱法空觀;析色為空,稱析空觀。於大乘方面,如體達諸法當體即空,稱體空觀;觀勝義皆空,稱勝義皆空觀。
(三)天台宗關於空、假、中三諦之觀法,如觀假,稱假觀;觀由假入空,稱二諦觀;觀由空入假,稱平等觀;觀中道第一義諦,稱中道觀;次第修三觀,稱次第觀;於一心觀三諦,稱一心三觀
(四)華嚴宗有關諸法實相之觀法,如觀實相,稱實相觀;觀四法界,稱四法界觀
(五)法相宗有關三界唯心之觀法,如觀五重唯識,稱五重唯識觀
(六)三論宗之重要觀法,如觀八不中道,稱八不中道觀。
(七)真言宗之重要觀法,如觀淨菩提心之五相,稱五相成身觀;觀阿字,稱阿字觀
(八)淨土宗之重要觀法,如觀月輪,稱月輪觀;觀水,稱水想觀;觀淨土之地,稱地觀;觀華座,稱華座觀;觀像,稱像觀;觀佛之真身,稱真身觀;觀應身,稱應身觀;觀身之總相,稱總相觀;觀別相,稱別相觀。

觀法大乘禪修者所修諸觀法

其説大乘禪觀者,以《思惟略要法》最易明瞭;此書謂初入禪解法空者,應先修諸觀;試舉其例於次︰‘佛在恆水邊坐禪。有一多聞比丘,自怪無所得,而問於佛。佛言︰“取恆河水中小石,以君遲水淨洗。”比丘如教。佛問︰“恆河水多?君遲水多?”答︰“不可為喻也。”佛言︰“不以指洗,雖多無用也。行者當勤精進,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離法也。”’此即言多聞無益,當先修觀以除心垢;否則不能離於迷惑。
(一)四無量觀法︰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即以愛念一切眾生視為平等而救濟之,為其觀法;於親,於怨,於非親非怨三種人,毫無間隔;於一切眾生,忍辱不嗔,謂之眾生忍;進而得法忍;法忍雲者,所謂諸法不生不滅,畢竟空相是也;能信受是法忍,則謂之無生忍。四無量心中之慈悲喜捨四心︰慈心者,與眾生以樂之心也;悲心者,拔眾生之苦之心也;喜心者,見眾生之離苦得樂,相與共喜之同情心也;舍心者,於一切眾生,無愛憎之別分,一視同仁,達於同體之謂也。
(二)不淨觀法︰貪慾、嗔恚、愚痴三者,迷之根本也;欲斷貪慾,則觀我身不淨可厭;貪慾既去,則嗔恚愚痴自隨之而去;例如破竹,初節最難。
(三)白骨觀法︰白骨觀者,除去吾身皮血筋肉,而觀骨骨相拄成一骨人;既見骨人;當觀骨人之中,其心生滅相續,如線穿珠。復觀外人之身,一切如是。此觀可入初禪。
(四)觀佛三昧法︰此即唸佛觀之初步;蓋眾生罪惡,自過去世以來,積罪重重;初入禪定,若有困難時,則誠心念佛,當為佛所護念,心自不亂。所謂︰‘令無量劫重罪微薄,得至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敢侵近;唸佛之人,諸餘惡法,不來攪亂。’即此意也。其觀佛法,先就佛像自頂至足、自足至頂觀之;終至閉目開目,常瞭然如見像在眼前而修行之。
(五)生身觀法︰此法較前之念佛觀更進一層;前所觀者為佛像,此則觀佛之生身,如觀佛坐菩提樹下成道;或鹿野園之初轉法輪;或靈山會上為大眾説般若法諸狀態是也。
(六)法身觀法︰此為觀佛之功德;既於空中見佛之生身,當因生身觀內法身;法身雲者,對佛之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無量善業、諸無形之力以為觀者也。觀生身而後觀法身,譬如先念金瓶,而後念瓶內之摩尼寶珠也。
(七)十方諸佛觀法︰先觀東方,廓然明淨,無山無河,唯見一佛,結跏趺坐,舉手説法;一佛化十佛,十佛遂化百千佛、無數佛;現其微妙之相,光光相接。更自東南而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東北方、上下方,順次環觀,終見十方八面皆佛。聞佛説法,疑網盡消,得無生忍;若宿罪深者,不獲見諸佛時;須一日一夜六時懺悔、隨喜、勸請,當能見之。
(八)觀無量壽佛法︰願往生無量壽佛之極樂國者,修此無量壽佛觀。其修法,依利根鈍根而有區別︰利根之人,先觀空中大放光明,晃然於空淨之中,得見無量壽佛;鈍根之人,則觀人額上除去皮肉之赤骨;復觀此骨一方寸中,變為純白,潔如珂雪;更觀其身體,總成白骨,亦潔如珂雪;且觀其骨身成琉璃光色,此琉璃骨身,放白光,光明遍滿世界;光明之外,不見一物;乃於光中,觀無量壽佛,如紫金山,西向結跏趺坐。
(九)諸法實相觀法︰一切諸法,皆因緣所生,畢竟空相;以此為觀,謂之甚深清淨觀;對此空之諸法,雖起種種煩惱;但煩惱不由內生,由外緣而起;煩惱亦不由外起,蓋所謂外者,元來空相也;求諸內外,則煩惱不過迷影不已;此觀名之曰淫怒痴實相觀;淫怒痴即貪嗔痴,三毒無相,故名之曰實相;精心思惟,了得實相本不生者,名得無生法忍。此諸法實相觀,亦與前觀無量壽佛法欲生極樂國者所觀相同,故云‘觀諸法畢竟空相;於眾生常興大悲;所有善本,盡以迴向;願生無量壽佛國,便得往生’是也。
(十)法華三昧觀法︰此以《法華經》〈見寶塔品〉為觀者。所説釋迦佛與多寶如來坐七寶塔中;以十方分身化佛,遍滿眾生國土之中;欲證實法,出其舌相;音聲遍滿十方世界,宣説《法華經》,惟一大乘,無二無三,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習如是觀者,即得禪定;名曰一心精進如説修行正憶念法華經。 [1] 

觀法補充信息

又觀與止(梵s/amatha ,奢摩他,即心凝定於一對境,並屏息想念之功夫)相對,唯中道觀雖亦稱為觀,然其為止觀雙運,即合於舍(梵upeks!a^ ,優畢叉)之義;故上述諸觀雖概稱為毗缽舍那,然中道觀則有不同之義。
又被觀之對境,稱觀境;作觀之智慧,稱觀智或觀慧;思惟真理而解了其意,謂之觀解;觀諸法無礙而達其三諦圓融不思議之妙理,謂之觀達。
此外,天台宗所説之觀,有‘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即觀自心之本性,故又稱觀心;華嚴宗以觀為通入悟境之道,故稱觀道。
參考資料
  • 1.    蔣維喬〈‘思惟略要法’與‘坐禪三昧經’之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