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姓

鎖定
觀姓出自姒姓,即《國語》中的五觀,為夏朝同姓諸侯國。夏有觀扈,國滅後以國為氏。
中文名
觀姓
拼    音
guān xìng
注    音
ㄍㄨㄢ ㄒㄧㄥˋ
説    明
出自姒姓

觀姓姓氏淵源

今山東聊城莘縣的地域上,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古老的國家,名觀國。夏商周三代之前,天下分為九州,觀國一帶屬兗州的疆域。幾千年前,那片土地上發生了一件刀光劍影的故事。
夏代時,古觀國又稱觀扈。夏代第一個世襲帝王名啓,啓的弟弟觀(也有説是兒子)被封於觀地,因排行第五,被稱為“五觀”,又作“武觀”。這個武觀是個頗有野心且不安現狀的人,他看見自己的兄長繼承帝位受到萬人景仰,心生妒忌,遂開始耍起大牌,不拘泥於君臣之禮。
啓看出小弟的心思,屢次規勸無果,更引起武觀的出言不遜,只好給予懲戒。啓把武觀流放到“西河”,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一帶,因為那裏在黃河的西岸,故有此地名。武觀流放西河後,被革除了諸侯官位,淪為平民。
武觀咽不下這口氣,便暗中招兵買馬,製造兵器,準備武裝反抗啓對他的不公平待遇。經過幾年準備,集結了足夠的力量,他就公開舉起叛亂的旗幟,與中央朝廷相對抗。
啓得知小弟公然謀反,甚是憤怒,派兵前往討平叛亂。武觀所糾集的軍隊是一批烏合之眾,沒有經過實戰訓練。雙方甫一交戰,武觀的眾士兵就四散奔逃。武觀很快成了俘虜。
此時的武觀又悔又怕,他在兄長面前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是啓怕他惡習難改,且要樹立君威鞏固統治,最後無奈殺了武觀。
觀死後,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為觀氏。這就是觀氏的由來。

觀姓觀氏變遷

而在武觀死後,根據史料,觀國也經歷了數次變遷:
商代稱觀國,周代稱觀津。春秋時期,觀屬衞國。戰國時期,觀邑先後為趙國、魏國屬地。秦代,觀邑屬東郡。漢初,實行郡縣制,觀地始建縣,稱畔觀縣,王莽時改稱觀治縣,東漢時更名為衞公國,為周後裔姬常的封地。晉代稱衞縣,南北朝時稱衞國縣,隋開皇六年(586)改稱觀城縣,屬武陽郡。至此,古觀國更名為觀城縣,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
地望分佈
觀氏望出魏郡,治所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廣東觀氏來由:據説是明朝山東一位觀氏人士來廣東茂名高州當府官,廣東現今姓觀就是他的後代。

觀姓觀姓名人

觀射父
春秋時有楚國大夫觀射父。
《漢書·地理志》説:“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在那個崇尚鬼巫的年代,觀射父就成了當時著名的宗教思想理論家。他既參與國事,又通曉宗教禮儀,楚昭王有不明瞭的天地之事,都要向觀射父請教。他的宗教思想理論,集中地保存在《國語·楚語下》所記觀射父答楚昭王問話中。 觀射父的宗教思想非常豐富,是楚國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思想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觀射父對歷史的貢獻莫過於通過對原始宗教發展做的系統考察,為後世研究提供可貴依據。雖然觀射父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旨在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但他也提出了愛惜民力的思想。
在此同時,觀射父還鑑於時代變革的實際,在宗教觀和祭祀問題上提出了適應時代要求的見解。譬如他認為:“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故求備物,不求豐大。”天神是精明的,它對地民的要求,不是豐大的祭品(犧牲),而是體具(身體完整)而清潔的祭品。在奴隸制出現危機時,觀射父如此強調最高統治者要虔誠,“無有可慝於神者”,對楚國統治集團來説無疑是有告誡和規範作用的。
楚又有觀從,觀起父子。戰國有觀鞅。漢代的觀鴣,零陵人。

觀姓現代觀氏

山東濟南歷城區董家鎮謝家屯村有觀氏,廣東省也有分佈。其他地區不詳。
廣東省觀氏所在地:廣東省茂名市茂港區小良鎮、七逕鎮,鰲頭鎮,廣東惠州市惠東也有姓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