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鎖定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指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1] 
中文名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出 處
老子》第十四章
同義詞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形    容
對事物的發展採取漠不關心狀態
拼    音
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釋 義

雖然睜着眼睛,但看不見;雖然長着耳朵,但沒聽到聲音。
另解:雖然擁有一雙眼睛,但選擇不看,一片空白;雖然長着一雙耳朵,但選擇不聽,一片清靜。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出 處

《老子》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原 文】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選自《大學·修身先正心》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翻 譯

之所以説修養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所以説,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讀 解

正心是誠意之後的進修階梯。
誠意是意念真誠,不自欺欺人。但是,僅僅有誠意還不行。因為,誠意可能被喜怒哀樂懼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為感情的奴隸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誠其意”之後,還必須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來駕馭感情,進行調節,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集中精神修養品性。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理與情,正心和誠意不是絕對對立,互不相容的。朱熹説:喜怒哀樂懼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們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動,便會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棄喜怒哀樂俱等情慾,不是絕對禁慾,而是説要讓理智來剋制、駕馭情慾,使心思不被情慾所左右,從而做到和諧地修身養性。
也就是説,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為情所牽,“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 其味”。(這幾句後來成了相關成語和名言,用來生動地描畫那種心神不屬,思想不集中的狀態,是教書先生在課堂上批評學生的常用語言。)
這樣來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沒有什麼神秘感了罷。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示 例

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的。 ★秦牧《核心》
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任何鑑賞之心。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字 謎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打一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