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覓龍

(風水術語)

鎖定
風水術語——覓龍,風水學把大地看作一個有機體,認為大地各部分之間是通過類似於人體的經絡穴位相貫通的,“氣”則沿着經絡而運行,並聚集於穴位。
中文名
覓龍
出    處
葬書
性    質
風水術語
類    屬
風水學

目錄

覓龍簡介

葬書》認為,大地中的生氣沿着山脈的走向流動,在流動過程中隨着地形的高低而變化,遇到丘陵和山岡則高起,遇到窪地則下降。穴位(“吉地”)則是生氣出露於地表並被藏蓄起來的地方。因此,考察山脈的走向、形態、結構等就成為尋找“吉地”的最重要的一步。
由於山脈在形態上與龍相似,所以風水學把山脈比喻做,把山脈的延綿走向稱作“龍脈”,把對山脈的起止形勢的考察稱作“覓龍”。風水學中有“尋龍捉脈”、“尋龍望勢”的説法,都是指覓龍的過程。
覓龍 覓龍
陰陽風水學中“龍”是山脈的統稱,唐代的《大唐陰陽書》有明確記載最早叫做“嶽”,唐代後陰陽風水學從中國消失。
日本遣唐使將《大唐陰陽書》翻譯時將“嶽”翻譯成“龍巢”,宋代後隨着中日交流,陰陽風水學再次傳入中國,宋代學者將“龍巢”翻譯成“龍”。

覓龍陰陽風水學

陰陽風水學具體對於“龍”劃分為:東方青龍七宿是角、鬲亢、觶氐、匜房、簋心、琮尾、璜箕;北方玄武七宿是鬥、兕牛、卣女、簠虛、爵危、圭室、胡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斝婁、盉胃、盨昴、籩畢、璋觜、聿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甗鬼、罍柳、敦星、壁張、琥翼、明軫; 簡單説,靠近水的山叫青龍、玄武,不靠近水的山叫白虎、朱雀。
現在尋龍,第一步,攀登山脈最高峯,之後看下山脈的走勢。現代風水學將這個稱作“須登上太祖山,然後經過少祖山、父母山,看龍是怎樣出身和剝換,行走,然後經過反覆開帳,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配,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尋龍。”最後確定穴位是否是龍砂古代要舉行祭祀儀式。
古代人經過長期總結在尋找到龍砂大體方位後,為了確認是否所屬土壤是“龍砂”,會以叫做太極暈現象最後定論。古代人尋找到龍砂被認為是部落或者國家的大事,所以會舉行祭祀等儀式,這些儀式都是以虔誠的心來表演一些過程,在現代科學上這些祭祀表演可以稱作是舞台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趙緣督《穴訣》:“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徐善繼《人子須知·穴法》:“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濕之間,是謂太極暈。 如果土壤不是擁有特殊成分的“龍砂”就不會產生上述現象。
古代在趙緣督《穴訣》對這樣現象有記載:“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陰陽風水學認為,有龍砂代表吉祥,所選地往往是一塊區域,而“穴”則是古代將可以挖出龍砂的土地叫做真龍穴。這塊區域如果有龍沙被認為是最吉祥的,生氣就是指是特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個特殊比例,會形成異常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點穴”就是指在綜合考慮了山水狀況之後,準確地找到有龍砂的地區。
黃妙應《博山篇》雲:“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闊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