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覆(fù)為現代漢語一級字(常用字),部首為“覀”部。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本義為翻轉,也引申為遮蓋,也通“復”(表回答、回去或重複義時)
[1]  [4-5]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3] 
五    筆
sttt
倉    頡
mwhoe [3] 
鄭    碼
fjkr [3] 
筆    畫
18
四角號碼
10247 [3] 
部外筆畫
12
注音字母
ㄈㄨˋ [3] 
統一碼
基本區 U+8986 [3] 
結    構
上下結構 [3] 
筆順編號
125221332312511354 [3] 
異體字
復、覄、𧠃、䨱、覆 [3] 

文字源流

形聲字。《説文》:“覆,覂也。一曰蓋也。從覀,復聲。”本義是翻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沐則心覆,心覆圖反。”《荀子●王制》:“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引申有顛覆、滅亡、覆蓋等意義。在表回答或回去義時,也通復。反覆/反覆。回覆/回覆。 [6] 

基本字義

1翻轉。
如:“天翻地覆”,“覆舟”。
《説文解字.襾部》:“覆,覂也。”
2遮蓋。
如:“覆蓋”,“天覆地載”
《説文解字.襾部》:“覆,一曰蓋也。”
3通“復”
①回去。
如:“反覆”,也做“反覆”。
《文選·楊修·答臨淄候䇝》:“朗讀反覆,雖諷雅頌不復過此。”
②回答。
如:“回覆”,也做“回覆”
③回報(多指仇恨而言)。
“覆仇”,也做“復仇” [5] 
“君子覆仇,三年未晚”
④重疊,重複
“重覆”,也做“重複”
南朝齊·謝朓《酬德賦》:“龍樓儼而洞開,梁邸煥其重覆。”

常見詞組

顛覆,翻天覆地

文字辨析

復—複—覆

在傳統用法中,復的繁體字“復”、“複”二字和“覆”三者在字義上義近,古代常常而混,或通 [7]  ,在表“雙重”或“重疊”時通用。譬如“復姓” [8]  ,“複姓”或“覆姓” [9] 

復—覆

復和覆二字在表返回,傾覆,回答,考求,覆蓋和回答義也通用。《高亨新箋》雲:“復者考求也,復當讀為覆,二字古通用” [8] 
現今,在繁體中文中三字都做了相應的處理。 [7]  “復”多表回去,回答義;“複”多表重複,或雙重義;“覆”多表傾覆,或覆蓋義。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𠀤音蝮。《玉篇》反覆也。《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於天子。
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書·胤徵》顚覆厥德。
又敗也。《中庸》傾者覆之。《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前漢·馮唐傳》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注》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注》於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易·乾卦》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注》詳察曰覆。《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説文》蓋也。《詩·大雅》鳥覆翼之。《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左傳·隱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𠣾。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2] 
《説文解字》
【卷七】【襾】
覂也。一曰蓋也。從襾復聲。敷救切文四 重一
《説文解字注》
覆,覂也。反也。覆覂反三字雙聲。又部反下曰。覆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襾從冂而反之為凵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從襾,復聲。此舉形聲包會意。芳福切。三部。一曰葢也,此別一義。艸部曰:葢者,苫也。苫者,葢也。上文雲:冖者,覆也。皆此義。古本與上義同一音。南音乃別此義為敷救切。

外語翻譯

英語 cover; tip over; return; reply
德語 umstürzen, umkippen, umwerfen ,bedecken, überdecken (V)
法語 répondre,recommencer,renouveler,tourner,retourner,de nouveau,encore,répétition,couvrir,recouvrir,renverser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fu˥˧ 唐代讀音 *piòu bhiuk日語讀音 OOU KUTSUGAESU OOI韓語羅馬 POK PWU現代韓語 복
客家話 [沙頭角腔] fuk8 [寶安腔] fuk8 [台灣四縣腔] fuk7 puk7 [梅縣腔] fu5 fuk7 puk8 [海陸腔] fuk7 puk7 [陸豐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7 [東莞腔] fuk8 [客語拼音字彙] fug5 pug5粵語 fau6 fuk1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