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覀,漢語漢字,讀作yà,是由“”(yà)演變而來的,部首用字。例字有“要”、“覆”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倉    頡
MLLW
總筆畫
6
注    音
ㄧㄚˋ
筆順編號
125221

基本字義

1. 覆蓋。《説文解字.襾部》:「襾,覆也。」
2. 部首用字。例字有:要,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説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為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曆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為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為西。
又《集韻》相諮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卻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從《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考證:〔《前漢·郊祀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謹按郊祀志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郊祀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