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路軍西征

鎖定
西路軍西征發生在1936年10月至1937年3月,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一部在甘肅省西北部,與國民黨軍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的作戰。
名    稱
西路軍西征
發生時間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
地    點
甘肅省西北部
參戰方
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
主要指揮官
馬步芳馬步青(國民黨方)

西路軍西征戰役過程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按預定作戰計劃,組織寧夏戰役,命令紅四方面軍一部先行西渡黃河,控制五佛寺渡口,並向中衞、定遠營方向活動,準備配合紅軍第一方面軍從靈武、中衞段渡黃河,共同進行寧夏戰役。1936年10月20日開始,蔣介石調集10多個師由南向北大舉進攻紅軍。據此,中共中央軍委於25日提出,今後作戰第一步重點集註意力於擊破南線之國民黨軍,第二步重點集註意力於向北。具體規定紅四方面軍的兩個軍先行渡河。其餘部隊集中阻止南線來犯的國民黨軍。24日晚,紅30軍(政委李先念、軍長程世才)在甘肅省靖遠縣之虎豹口(今河抱口)渡河成功;26日至30日,紅9軍(軍長孫玉清、後為李聚奎)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及紅5軍(軍長董振堂)也相繼渡河。渡河總兵力達2.1萬餘人。28日為加強對各部紅軍的統一指揮,中央軍委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劉伯承為參謀長。30日,下達海(原)打(拉池)戰役計劃,在南線重點打擊國民黨胡宗南部。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卻令紅4、紅31軍調離前敵總指揮部指定的作戰位置,海打戰役計劃落空
1936年11月初,南線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已打通增援寧夏的道路,隔斷河東紅軍主力與河西紅軍的聯繫,寧夏戰役被迫中止。這時河西紅軍已佔領一條山大部村寨和五佛寺、大拉牌一線。此時,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致電中央軍委和紅軍總部,提出所在部隊地處人煙稀少,糧缺水鹹,大部隊不便久停。建議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河西部隊決先向大靖、古浪、平番、涼州行進。11月3日,中央軍委電覆河西部隊,所部主力西進佔領永登、古浪之線,但一條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5日,張國燾致電河西部隊,指令他們以消滅馬步芳部為主要任務,獨立開展一新局面,首先佔領大靖、古浪、永登地區,必要時應迅速佔領涼州地區。6日,河西部隊向中央軍委提出《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準備放棄一條山、五佛寺渡河點,向大靖、平番、古浪、涼州前進。張國燾當日批准了這一計劃。9日,河西部隊開始西進。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覆電紅軍總部和紅四方面軍,河西部隊稱西路軍,以陳昌浩、徐向前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9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率第5、第9、第30軍及騎兵師、特務團、教導團、婦女團等,由鎮虜堡、打拉池、鎖罕堡一帶分路向西出動。
此後,西路軍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營子等地區,同馬家軍(指馬步青、馬步芳部)的優勢兵力進行了4個多月的英勇作戰,共斃傷俘馬家軍約2萬人,但西路軍也遭到嚴重損失。1937年3月中旬,終因力量懸殊,西路軍歸於失敗。餘部不滿3000人。14日,根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議決定,徐向前與陳昌浩離隊。當時徐向前並不準備離隊,會議中他曾説:“這支部隊是我們從鄂豫皖帶出來的,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回去幹什麼?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難過來的,要死也死到一塊嘛!”這是徐向前的肺腑之言。他知道兩個領導人離開部隊將要造成的影響。但是,陳昌浩帶着不容分説的口氣又説:“這是軍政委員會的決定。向前留在軍中,目標太大,很不安全,不利於部隊的分散行動。”這話當然也包括指他自己。“你們走吧,趕快回去向中央彙報去。”還有人這樣提出。
經過一番爭論,會議終於還是作出了徐、陳離隊的決定,並當即向中央發電報作了報告。“……散會後,我還想動員陳昌浩,不要回陝北。我拉着他的手,懇切地説:昌浩同志,我們的部隊都垮了,孤家寡人回陝北去幹什麼,我們留下來,至少能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我看還是不要走吧!陳昌浩很激動地説:不行,我們回去要和中央鬥爭去!我那時的確不想走,但沒有堅持意見堅決留下來。事實上,李先念他們,並不想讓我走。我遷就了陳昌浩的意見,犯了終身抱憾的錯誤,疚愧良深。”會議還決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傳六、王樹聲、程世才、黃超、熊國炳等8人組成西路軍工作委員會,由李先念統一軍事指揮,李卓然負責政治領導。餘部分3個支隊兩路退入祁連山進行遊擊活動。
李先念等率領一個支隊沿祁連山西進,於4月底到達新疆的星星峽,尚保存400餘人,由中共中央代表陳雲、滕代遠派車接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市),抗日戰爭爆發後,陸續回到延安。另一路由王樹聲、畢佔支率領,由康隆寺向北依託祁連山打游擊。這兩個支隊大部損失,少數人員陸續回到陝北。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對西路軍的安危極為關懷,曾不斷給予指示,並採取各種接應和挽救措施。3月5日,組織援西軍由崇信、淳化等地出發,於3月下旬抵達鎮遠、固原以南地區。西路軍失敗後才奉令就地待命,並派出部隊收容西路軍失散人員。

西路軍西征歷史評價

西路軍西征是我軍戰史上一次嚴重的軍事失敗,可以説是全軍覆沒,而且失去了紅5軍軍長董振堂等大批優秀的指揮員,其根本原因是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不服從中共中央的指揮,導致紅四方面軍孤軍深入,既無援兵的支援,又無兵源、彈藥、糧食的補充,而且作戰地區都是有利於國民黨騎兵的作戰,不利於紅軍進行運動戰,有些文章把失敗的責任全都推到張國燾身上也是不正確的。在戰役指揮上,作為總指揮的徐向前並無大的失誤,徐向前同志以其冷靜的頭腦、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指揮才能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率部同強敵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血戰。由於河西走廊地區沒有根據地,沒有黨的工作和羣眾基礎,沒有援軍,西路軍孤軍苦戰四個月,殲敵2.5萬餘人,最終未能免於失敗。西路軍指戰員所表現出來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成為我軍戰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
未徹底克服張國燾錯誤路線是紅西路軍失敗最重要的原因。關於西路軍的問題,在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張國燾錯誤的決定》中已作結論:“西路軍向甘北前進與西路軍的嚴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沒有克服張國燾路線。”這個結論是客觀公正的,也是符合史實的。 [1] 
西路軍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克服張國燾路線。這是真正歷史唯物主義的結論。當然,西路軍的失敗,對於廣大西路軍指戰員來説是沒有責任的。同樣,這也是黨中央早已做出的另一合乎歷史事實的結論。當時,西路軍廣大指揮員並不知道張國燾另有野心,還以為這是黨中央的部署,鬥志昂揚地踏上了征途。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同優勢的敵人血戰到底,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黨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