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馬先蒿

(中藥材)

鎖定
西藏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tibetica)為玄蔘科馬先蒿屬的植物,為我國特有種,產四川西部,或許西藏昌都專區亦有之,生於海拔4,600米的高山草地上。
中文學名
西藏馬先蒿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 tibetica Fran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玄蔘科
亞    科
鼻花亞科
鼻花族
馬先蒿屬
無枝羣
亞    羣
無枝亞羣
尖果系

西藏馬先蒿形態特徵

植株
西藏馬先蒿
西藏馬先蒿(2張)
多年生草本,干時稍變為黑色,高約15-25釐米;主根垂直向下,圓錐狀而細長,略肉質,長約6釐米,直徑約3毫米,支根少數,鬚根纖維狀而多,散生。 [1] 
莖少單出。多自根頸頂端發出4-10條或更多。不甚細瘦,但草質柔弱,中心的直立。外圍的多傾斜狀上升,圓柱形,有明顯的縱溝紋,密被灰白色短絨毛,無明顯的毛線,中空,基部老時稍木質化。 [1] 
葉不茂密,基生葉少或早落,具長柄,長可達4釐米,扁平,沿中肋被狹翅,疏被短毛,邊緣被長纖毛;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至線狀長圓形,長約3-5釐米,寬約7-12毫米,邊緣被短纖毛,上面疏生壓平的長毛,下面沿脈被或疏或密的長毛,並間膚屑狀物,網脈作碎冰較而明顯,緣前半部羽狀深裂,後半部羽狀全裂,裂片每邊9-13枚,上部的較緊密,向基部間距逐漸加寬,卵形,或長卵形,葉前部者基部下延。互相連接,在中肋兩旁成狹翅,葉後部者不下延,邊緣均有深踞齒,齒有反捲的細鋸齒,莖生葉中下部者常假對生,上部者互生,每莖約2-4 枚,形狀與基生葉相似。但較小,柄亦較短,其最上一枚常與花序相距極遠。 [1] 
總狀花序頂生,亞頭狀而短,或多少伸長,長約2-4釐米,可達10釐米,花疏稀,上部的較緊密;苞片葉狀,甚小。下部的短於花梗;花梗纖細,長可達10毫米,密被短毛;萼膜質,長卵圓形,長約6-7毫米,寬約2毫米,密被短毛,前方開裂至管的中部,3條主脈僅稍稍較腿,不很凸起,次脈不定數,多條,在萼筒上部與主脈同為密網脈所串連,下部無網脈;萼齒3枚,長約為萼管的1/3,多少草質,不等,後方的一枚小,鑽狀全緣與側齒幾等長,側齒有短柄,基部稍上處郎3深裂,形如雉爪,裂片全緣或近端處有一對小裂片;花冠淺紅色,下唇或具白色斑紋,長約10毫米,花管伸直喙與萼等長而不伸出,管外微被毛,盔直立部分甚短,以直角向前膝屈,成為稍稍膨大的舍雄蕊的部分,後者覆在其基部向右扭折,故其頂向下,前方多少突然狹縮為一半環狀捲曲的長喙,長約5-6毫米,頂端淺2裂,由於含有雄蕊部分的扭折而全喙成為上舉,下唇寬大,多以直角開展,3裂,無緣毛,中裂甚小於側裂,突出,倒卵形,基部漸狹為寬而短的柄,頂端常微凹,兩側不迭置於側裂之下,側裂斜橢圓形;雄蕊花絲兩對均有毛;子房卵圓形,長約2毫米,柱頭稍凸出於喙端。 [1] 
蒴果為稍稍偏斜的闊卵圓形,扁平,兩室極不等,外面有清晰的網紋,大部為膨大之宿萼所包,長約8毫米,寬約5毫米,頂端有彎指向下的小凸尖;種子極大,長3.6毫米,寬1.8毫米,腎臟形,僅有極細的縱列網紋。 [1] 

西藏馬先蒿花果期

花期6-7月;果期8月。 [1] 

西藏馬先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600米的高山草地上。 [1] 

西藏馬先蒿分佈範圍

為我國特有種,產四川西部,或許西藏昌都專區亦有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