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多榔菊

鎖定
西藏多榔菊(Doronicum calotum (Diels) Q. Yuan)多榔菊屬,株高50-100cm,莖粗壯、直立,具縱條紋,被疏柔毛,上部帚狀分枝。葉互生,基部葉橢圓形,莖上部葉卵狀披針形。頂生頭狀花序,徑約2.5cm,單個或數個排成總狀。總苞鐘形,基部有長柔毛。舌狀花一輪、暗黃色,先端2-3齒裂;兩性花筒性、暗黃色,5齒裂。分佈於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
中文名
西藏多榔菊
拉丁學名
Doronicum calotum (Diels) Q. Yuan [1]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多榔菊屬
西藏多榔菊
分佈區域
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青海

西藏多榔菊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壯莖粗壯,徑達1釐米,塊狀,橫卧或斜升,或有時短細。莖單生,直立,高(6)10--75釐米,綠色或有時帶紫紅,不分枝,被密或較密具長柔毛,黃褐色,雜有短腺毛稀僅有短腺毛,頭狀花序毛更密,莖全部具葉;基生葉常凋落,具長柄,倒卵狀匙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15釐米,寬1.5—3.5釐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狹成具狹或較寬翅的葉柄,葉柄基部擴大,近膜質。莖葉密集或疏生,通常達莖頂端;下部莖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匙形,基部楔狀狹成長2--4釐米具寬翅的葉柄,邊緣具有圓尖頭細齒或近全緣,中部及上部葉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無柄,抱莖,長3—8.5釐米,寬1.5--4釐米,項端圓鈍,兩面特別沿脈被具節短柔毛和具腺毛,邊緣具脈狀緣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大型,連同舌狀花徑5—6(7)釐米,總苞半球形,徑3—3.5釐米,總苞片2—3層,近等長;外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1.8釐米,寬1.5--2.2毫米;內層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寬1—1.5毫米頂端長漸尖,外面被密柔毛及短腺毛。舌狀花黃色,長2.2—2.5釐米,管部3毫米,無毛,舌片長圓狀線形,寬1.8—3毫米,具3--4脈,頂端有3細齒,有時中央褐黃色;管狀花花冠黃色,長4.5—5毫米,管部2--2.5毫米,檐部鍾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尖;花葯長1—1.5毫米,基部鈍;花絲上部圓形;花柱二裂,頂端鈍或截形。瘦果圓柱形,長1.5—2毫米,具10肋,沿肋有疏短毛,全部瘦果有冠毛;冠毛黃褐色,長5—5.5毫米,多數,糙毛狀。花期7—9月。 [2] 

西藏多榔菊生長環境

生長於高山草地、灌叢或多礫石山坡,模式採自西藏。

西藏多榔菊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西藏(察隅、米林、波密、昌都、那曲)、雲南西北部(中甸、德欽、貢山、瀾滄江怒江分水嶺)、四川西部和西南部(寶興、康定、大金、乾寧、木裏、稻城)青海(玉樹、稱多、久治)。 [3]  【海 拔】:3400-4200 [2] 

西藏多榔菊本種提示

外形與我國新疆北部、俄羅斯、蒙古產的阿爾泰多榔菊甚為相似,且容易混淆。前人Handel-Mazzetti(1938)曾將D.1imprichtiiDiels和CremanthodiumcalotumDiels均並人阿爾泰多榔菊D.altaicumPall·,認為冠毛的顏色與後者完全相同。據本種的原始記載及上述地區的植物植株、葉及總苞片均被密或較密有橫隔,基部細胞增大的長卷毛,雜有少數具柄短腺毛;冠毛黃褐色,常長於瘦果的3倍。與後者顯然不同。D.1imprichtiiDiels和CremanthodiumcalotumDiels的記載也與本種相符,故應為本種的異名。 [2] 

西藏多榔菊相關的種

與“西藏多榔菊 Doronicum thibetanum Cavill.”相關的種有:
阿爾泰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
錯那多榔菊Doronicum conaense Y. L. Chen
甘肅多榔菊Doronicum gansuense Y. L. Chen
長圓葉多榔菊Doronicum oblongifolium DC.
狹舌多榔菊Doronicum stenoglossum Maxim.
中亞多榔菊Doronicum turkestanicum Cavill.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