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番茄葉黴病

鎖定
番茄葉黴病又稱黑黴病,俗稱黑毛,是由黃褐孢黴菌引起的番茄病害,此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莖、花和果實。
番茄葉黴病在中國大部分番茄種植區均有發生。温度在4~32℃病菌均可生長,20~25℃最為適宜,孢子萌發和侵入要求相對濕度80%以上。氣温22℃左右,濕度90%以上病害發生嚴重。保護地高濕,或遇連續陰雨天,光照較弱亦有利於病害發生髮展。該病是保護地番茄上的重要葉部病害,露地番茄雖有發生,但不及保護地番茄上嚴重。番茄發病後使葉片變黃枯萎,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合成,降低番茄產量和品質。 [1] 
番茄葉黴病一旦發生,擴展迅速,流行性強,應在加強栽培管理的基礎上,及時噴藥防治,以控制病害的發生。 [2] 
中文名
番茄葉黴病
外文名
Tomato leaf mould
別    名
黑黴病
為害部位
葉片、莖、花、果實
病原物
黃褐孢黴菌
為害作物
番茄

番茄葉黴病病原特徵

病原物——黃褐孢黴菌
病原物——黃褐孢黴菌(2張)
病原為黃褐孢黴菌(學名:Fulvia fulva (Cooke) Cif.),屬半知菌亞門枝孢屬真菌,異名為黃枝孢菌(學名: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分生孢子梗成束從氣孔伸出,稍有分枝,初無色,後呈褐色,有1~10個隔膜,大部分細胞上部偏向一側膨大。其上產生分生孢子,產孢細胞單芽生或多芽生,合軸式延伸。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鏈通常分枝,分生孢子圓柱形或橢圓形,初無色,單孢,後變為褐色,中間長出一個隔膜,形成2個細胞,分生孢子大小為14~38微米×5~9微米。 [2] 

番茄葉黴病為害症狀

番茄葉黴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莖、花和果實,葉片發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黃綠色、邊緣不明顯的斑點,葉背面出現灰白色黴層,後黴層變為淡褐至深褐色;濕度大時,葉片表面病斑也可長出黴層。病害常由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嚴重時黴層佈滿葉背,葉片捲曲,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嫩莖和果柄上也可產生相似的病斑,花器發病易脱落。果實發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圓形或不規則斑塊,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2] 
番茄葉黴病危害症狀

番茄葉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菌絲塊在病殘體內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種子表面或菌絲潛伏於種皮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從病殘體上越冬的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以氣流傳播引起初侵染,另外,播種帶菌的種子也可引起初侵染。該病有多次再侵染,病菌萌發後,從寄主葉背面的氣孔侵入,菌絲在細胞間蔓延,併產生吸器伸入細胞內吸取水分和養分,形成病斑。環境條件適宜時,病斑上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不斷再侵染。病菌也可從萼片、花梗的氣孔侵入,並能進入子房,潛伏在種皮上。 [2] 

番茄葉黴病發病條件

温、濕度對發病影響較大。病菌發育最適温度20~25℃。濕度是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相對濕度高於90%,有利病菌繁殖,發病重;相對濕度在80%以下,不利孢子形成,也不利侵染及病斑的擴展;氣温低於10℃或高於30℃,病情發展可受到抑制。在高温、高濕條件下,從開始發病到普遍發生只需要半個月左右·保護地過於密植,整枝搭架不及時,澆水過多,通風不良,鬱閉、高濕,發病嚴重。陰雨天氣或光照弱有利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染。而光照充足,温室內短期增温至30~36℃,對病害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番茄品種間抗病性具有差異。 [2]  [3] 

番茄葉黴病防治措施

番茄葉黴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番茄品種間對番茄葉黴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各地選擇抗葉黴病的番茄品種,應注意生理小種的消長,及時更換品種。 [2] 
  2. 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雙壟覆蓋地膜及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除可以增強土壤濕度外,還可明顯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抑制番茄葉黴病的發生;對棚室番茄採用生態防治法,如控制棚內温、濕度,適時通風,適當控制澆水,水後及時排濕,降低温、濕度;露地番茄要注意田間的通風透光,不宜種植過密,並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雨季及時排水,以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病葉、老葉,增強通風;滴灌可降低棚室的相對濕度,勿大水漫灌。 [2] 
  3. 輪作發病重的地區,應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2] 

番茄葉黴病化學防治

  1. 連年發病嚴重的温室或大棚,在番茄定植前進行消毒處理。用硫磺粉重蒸大棚和温室,每100米3空間,用硫磺0.25千克,鋸末0.5千克,混合後,分放幾處,點燃後密閉大棚,悶燻一夜。如果先密閉大棚使棚温升至20℃以上處理,效果更好。 [2] 
  2. 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採種;進行種子處理,52℃浸種30分,晾乾播種;2%武夷黴素或硫酸銅浸種,或用50%克菌丹按種子重量0.4%拌種。 [2] 
  3. 病害始發期,保護地番茄用百菌清煙劑3~3.75千克/公頃燻蒸,或噴撒葉黴淨粉塵劑、百菌清粉塵劑或敵託粉塵劑,間隔8~10天噴1次。交替輪換施用。發病初期,摘除下部病葉片後及時噴藥保護,重點噴灑葉片背面。有效藥劑有多菌靈異菌脲武夷黴素、多·硫懸浮劑、甲基硫菌靈百菌清氟硅唑苯醚甲環唑等。 [2]  [4] 
參考資料
  • 1.    楊軍玉主編;王樹桐,劉淑香,張維宏副主編.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02:148-150
  • 2.    董金皋主編.農業植物病理學 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08:389-391
  • 3.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1098-1100
  • 4.    馮東昕,李寶棟編著.番茄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修訂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