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直門站

(京張鐵路西直門站)

鎖定
西直門站位於北京西直門的北京北站站房北側,坐落着一座造型獨特的老建築,這就是京張鐵路西直門站,為京張鐵路沿線的標誌性站點 [1] 
中文名
西直門站
地理位置
北京西直門的北京北站站房北側
站場規模
2台3線
歷史沿革
京張鐵路沿途最初設計修建14座車站,西直門站是第二站。1905年12月,清政府考慮到能讓慈禧太后等方便地從頤和園沿高梁河水路到火車站,向西行可以到張家口,也可以往東取道豐台,沿京奉鐵路到天津、奉天,於是欽定將西直門站選址在高梁橋邊。車站包括主站房、站台、天橋、機車庫和宿舍等設施,由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先生親自設計。
20世紀初的西直門站老站房 20世紀初的西直門站老站房
1906年10月,京張鐵路豐台至南口段率先通車,至此西直門站正式投入使用。其建站初即設定為頭等站,也是京張鐵路於北京設置的唯一一座頭等站。車站兼營客貨運輸,貨運以到達為主,是京張鐵路南端的中間站。
1907年,京張鐵路京門支線興工修建,到1908年9月,京門支線全線完工開通。列車由西直門站南端接軌轉向西,經五路、西黃村、石景山、三家店等至門頭溝,自此經過西直門站的鐵路由一條增至兩條。
1915年6月,由袁世凱政府官款官辦的中國第一條城市鐵路——京師環城鐵路開工建設。鐵路線路由西直門起,經過德勝、安定、東直、朝陽四門。1916年1月1日,環城鐵路正式通車運營,自此,西直門站成為京張、京門、環城鐵路三線的換乘站。同年12月27日,京綏鐵路管理局將西直門站核定為一等站。
1918年,西直門站經歷了擴建改造。據專家考證,現存二層站房為當時建成。車站平面近似矩形,主站房面積2300平方米,車站正面入口為三孔外券廊,朝站台一面用連廊,站台為並列式,旅客進站方向與站台垂直,建有跨越鐵道的鐵架天橋。站房建築為西式建築風格,但裝飾上十分簡潔有力,體現了工業時代的設計風格。
1928年,車站改稱“平綏鐵路西直門車站”,直至1949年。2011年,對老站房進行修繕時,車站站名又改回“京綏鐵路西直門車站”。
1988年,西直門站改名為北京北站。1995年,平綏鐵路西直門站舊址被北京市政府評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北京北站開始改造站台;2007年,新建北京北站六層主站房;2009年1月17日,新建北京北站主站房正式啓用。此後,平綏鐵路西直門站舊址被作為文物予以保留。
西直門站的建成促進了城市的發展,改善了北京西直門地區的交通狀況。在車站建成之前,雖然該地區交通比較發達,但仍停留在步、馬、船的時代;在鐵路通達之後,西直門地區正式步入了軌道交通的時代,公共交通的發展速度得到了飛速的提升,京師環城鐵路的開通便是有力的佐證;交通的便捷又進一步促進了該地區的商業發展,該地區逐漸形成了商鋪林立的繁盛面貌,一直持續至今。
2016年,由於修建京張高鐵,北京北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將來的西直門站將成為現代化的京張高鐵的起點,新老京張在此交會。西直門站的再次改造擴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