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片村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下轄村)

鎖定
西片村是上饒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上饒鎮西邊,距離上饒鎮政府2公里,背靠西巖山,天梯古道穿過村的西北方。漢族客家人,全村總户數645户,人口3060人,轄自然村7個(石吉路、武石、七南州、上角、新洋村、上倉等),居民有張、周、邱、詹等四個姓。有耕地858畝,主要種稻谷,地瓜,蔬菜等;山地5900畝,低山種荔枝、龍眼、百香果為主,其餘部分為生態林。 [1] 
中文名
西片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
地理位置
上饒鎮西邊

西片村人口由來

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年)張氏先祖從大埔南山遷此建村;周氏,明朝,周氏祖先從現福建省上杭遷移現廣東上饒西埔鄉,居住不久後,又從上饒西埔鄉遷移此地;邱氏,北宋年間,從現福建省寧化遷移現福建上杭,元末時期,從福建上杭遷移入饒,清朝時期,遷徙至此;詹氏,南宋初期從現福建省寧化縣遷移至廣東省梅州大埔縣松源都,元末時期,從梅州市大埔縣松源都遷徙入饒,清朝時期,從上饒鎮茂芝圩遷移此地。

西片村歷史沿革

該村解放前屬玉皮社西片堡,1951年屬西片鄉,1958年屬西片大隊,1983年屬西片鄉,1986年稱西片管理區,現屬西片村委會。
特色飲食:羊奶和土窯雞。本村的民間習俗是,農曆正月廿六一年一度的燈會,此次燈會隊伍由西片村的石吉路村、圓塘村、洋尾村和茂芝塘下村組合而成。

西片村傳統民俗

盛大的燈會活動讓整個西片村莊沸騰起來,周圍鄉村的羣眾都趕來這裏看燈會祈求新年平安。
玩鞦韆
從明朝中葉以後一直流傳到現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舉行三廟燈會。舉辦燈會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村民祈福,另一個是紀念農民起義軍張璉。每年這個時候,凡是這個村的村民都要回來,比春節還要熱鬧。張璉失敗後,村民怕朝廷濫殺,躲在山上居住之後,家裏的小孩在山上沒有什麼活動,就弄條繩子掛在樹上,象鞦韆一樣。後來沒事了,就把山上這個鞦韆架搬到村子來,一直沿襲到現在。
燈會
農曆正月廿六是饒平縣上饒鎮西片村一年一度的燈會,此次燈會隊伍由西片村的石吉路村、圓塘村、洋尾村和茂芝塘下村組合而成。盛大的燈會活動讓整個西片村莊沸騰起來,周圍鄉村的羣眾都趕來這裏看燈會湊熱鬧,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一天,西片村彩旗飄揚,燈籠高掛,鑼鼓喧天,一派喜慶熱鬧的景象。上午七點開始進行巡遊整個西片村每一個角落進行祈福活動,三寺娘娘(寶塔寺、善福寺、西巖寺)被青年們八抬大轎抬出,在西片村華封樓活動廣場集合。現場的舞龍隊、醒獅隊、鼓樂隊、彩旗隊整齊排列成一條長長巡遊隊伍,場面非常“鬧熱”。

西片村歷史遺蹟

西片華封樓
明嘉靖年間,由張璉和其弟張雲豐率義軍興建。其名“華封”典出《莊子·天地篇》,華封人祝帝堯長壽、富貴、多男,世稱“華封三祝”。樓內外兩圍,內圍共38間,前堂2層,後堂3層,直徑約60米,總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單間開間約2.3米,進深約18米。
這座土樓有四個特點:一是曾為無名樓。張璉起義失敗後,居住在此樓是張氏易姓為莊。樓也隱名。二是俗稱“速成樓”。在饒平土樓建築史上速度最快。張璉一聲令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建築成三層大圍樓。三是唯一的御封土樓。清乾隆癸亥年(公元1743年),乾隆帝追封張璉為“飛龍王”,諡英烈,建廟堂,立神牌,並賜名此樓為“華封樓”。
古榕樹
古榕樹位於西片橋頭,石吉路村旁小溪東畔,有280多年的歷史,樹高冠大,樹冠呈圓形向四周擴展,枝繁葉茂,是村民夏天乘涼的好去處。
善福寺
於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建,1998年12月起至2000年12月重建。善福寺坐西向東,總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分為二進二廂,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兩殿之間,天井兩側各設觀音殿、地藏殿,保存情況良好。
西巖山瀑布
西巖山右側,離饒埔分界線不到四十米的地方,有一條和古驛道交叉山間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泉水,那裏山清水秀,巉巖峭壁,還有泉水常年沖洗出來的瓶子潭,腳盆潭等自然景觀。
古道
西片古驛道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位於村西北部西巖山風景區,全長6.25公里,其中驛道本體段長2.08公里,連接線4.17公里,包括現狀村道2.17公里,綠道2公里,盤山而建,為山地形驛道,由石塊砌築而成,至今保存完好,經過(明)農民起義軍張璉屯兵的三十六寨遺址,歷史上是饒埔兩縣商家民眾往返的必經之道,其中最長路段為365梯級,古稱“上天梯”,以長、險、直、奇和層次鮮明而聞名。
朱德同志為掩護部隊向潮汕轉移,在大埔三河壩阻擊國民黨部隊,完成任務後,部分南昌起義軍從西片古驛道進入茂芝,為西片古驛道彩上了濃重一筆。
吳鈎寨
在西巖筆架山西北方四五公里處,有一山坳,約有千畝原始森林,樹木茂密,山谷深幽,水源充沛,當地人稱此地為“大水坑”。

西片村歷史事件

明朝末年,吳鈎落難至此,見此地勢險要,四面羣峯峭立,只東面靠近西片古驛道有一出水口,於是帶着牛大力和姓胡(後人稱胡將軍)的兄弟等,在此安營紮寨,叫烏泥寨,也叫吳鈎寨,整天打家劫舍,為害三溪、沐教等村民,盤據古驛道關隘,勒索兩縣過往商客。後來因為偷了三溪村劉姓大户人家的牛,劉地主糾集鄉里後生和當地兵勇圍剿了烏泥寨,牛大力被殺,吳鈎等人出逃,寨子燒燬。現在大水坑烏泥寨遺址(石腳)還在。吳鈎等人沿福建乞討至浙江海寧,被海寧名族查伊璜(金庸的祖先)收留,並舉薦入伍,後降清,官至饒平縣總兵、左都督、太子太師。

西片村著名人物

吳鈎(1607年-1665年),漢族客家人。名六奇,字鑑伯,號葛如,綽號吳鈎,梅州市豐順縣大衙人,得到順治皇帝的破格賞賜,授掛印總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歿後贈少師兼太子太師,賜諡順恪。為金庸小説《鹿鼎記》中大力將軍吳六奇的原型,蒲松齡小説《聊齋志異》、二月河小説《康熙大帝》中吳六一的原型。
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張璉生於饒平縣上饒烏石村下倉,出身貧寒,為人行俠好義,膽識過人,《中國名人辭典》記張璉“潛逸入海,奪三佛齊(即今印尼蘇門答臘島巨港),自為國王”。梁啓超在他的著作《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將張璉列為“殖民偉人”。
周枝
周枝,女,西片村七南周人,解放前曾任紅色交通站長、婦女會長等。她為革命事業貢獻一生。朱德同志率南昌起義軍抵達茂芝時,周枝帶領茂芝婦女為戰士們燒水做飯,補衫換藥,護送部隊從麒麟嶺轉移。1928年,紅軍遭叛徒告密,詹前鋒等人受通緝,都藏到七南州,在七南州秘密成立地下紅色交通站,詹前鋒任隊長,周枝任副隊長,為革命隊伍發送文件,籌措糧食。1932年,交通站被敵軍發現,國民黨部隊火燒七南州西新樓,七南州地下交通站被摧毀。之後,周枝輾轉於福建南靖等地,繼續投身革命,解放後回茂芝居住,在茂芝終老。

西片村發展規劃

該村的未來展望,將以眾多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依託,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旅遊開發,帶動村民收入,建設宜居、宜遊的新型農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