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海

(古代對西方海域的泛稱)

鎖定
“西海”一詞在中國史籍中曾多次出現,史籍當中的“西海”並非是對某個海域、某個地方的專稱,而是一直被作為泛稱來使用的。不同時期的“西海”所指不同,即便是在同一時代的史書中,“西海”也可能所指各異。如史籍中的“西海”有指青海湖、鹹海、裏海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等各種用法,也有用來指代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的居住地。 [1] 
中文名
西海
指    代
青海湖、鹹海、裏海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等 [1] 

西海青海湖

在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史記》中亦有西海出現。其一,“古之封禪,都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準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籍也,東海至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這是司馬遷記載的管仲與齊桓公就封禪問題的一段對話。其中提到的“比翼鳥《山海經》中這樣記載“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日在南山東。”所以《史記》中此處所記與“東海”相對應的“西海”也應是指今天的青海湖。
《漢書地理志》“金城郡,昭帝元始六年置。莽曰西海。户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十四萬九千六百四十八人。”西漢
王莽得位,對原來的許多郡縣加以改稱。《漢書地理志》有注曰:元始末,王莽得鮮水海允谷鹽池,因改金城郡為西海郡。其治所也西移至今青海湖附近,乃稱今青海湖為“西海”。 [2] 

西海鹹海

《史記》另一處,“於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司馬遷此處所説西海與前文所指是不同的。於真,又於聞,今新疆和田縣”。於聞之水即指當時的於圓河,其縱貫塔里木盆地,北接塔里木河,南越崑崙山,向西接大月支境內的媽水,而妨水西注阿姆河,阿姆河人鹹海,所以司馬遷此處所説”西海”應指今“鹹海”。 [2] 

西海地中海

隨着漢政府對西域經營的逐步加強,絲綢之路的開通,人們在地理方面的知識日漸豐富,遠離中原的鹹海被稱作“西海”應不足為怪。再者《史記大宛列傳》:“條支在安息西數千裏,臨西海”,另外《漢書西域傳》也有這樣的記載。“條支國”是指什麼地方呢?馮承釣在他的《西域地名》中説:“syria今之敍利亞。有人以其地為古之大秦、海西、條支諸國”根據這種説法,此處西海應指現在的地中海無疑。 [2] 

西海波斯灣

在《辭海》“條支”條卻有:“古西城國地名……當在今伊朗西南部布而港附近一帶。”又魏山編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西海”條······漢書西域傳載條支國臨西海’所指即今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 [2] 

西海居延澤

東漢末年,以居延澤為西海郡。《後漢書·郡國五》:“張掖居延國。户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居延有居延澤,古流沙。范曄自注日:獻帝建安末,立為西海郡。東漢時在居延澤置西海郡,顯然是把居延澤稱為“西海”。即今天額濟納旗內的嘎順諾爾湖。自東漢,歷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此郡得保留。” [2] 

西海印度洋

隋王朝大業初年,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經營,煬帝令大臣聞喜公裴矩駐張掖,掌管與諸胡通商事宜。裴矩利用與胡商接近的便利條件,瞭解西域各國的山川險阻,風俗人情,撰寫了《西域圖記》三卷,上奏朝廷。此書現今已佚,但《隋書·裴矩傳》、《北史·裴矩傳》均保留了它的序言。序言中系統地記載了當時的三條絲綢之路通道,並且都與西海有關係:“發自敦煌,至於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北道從伊吾,蒲類海鐵勒部,突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林國,達於西海;其中道從高昌、者、龜效、勒、度葱嶺,又經鐵汗、蘇對沙那國、國、曹國、何國、大、小安國、穆國,至波斯,達於西海:其南道從都善、於聞、朱俱波、喝磐陀,度葱嶺,又經護密、吐火羅、但、帆延、國,至北婆羅門,達於西海。其三道諸國,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
關於裴矩所記三道西海,學者多有考證,分歧亦多,岑仲勉先生在他的《隋唐史》中説:“序中三個西海,函義不一,南道之“西海”指印度洋,中道之“西海”指波斯灣,北道之“西海”指地中海 [2] 

西海裏海

朱傑勤先生在《中國和伊朗歷史上的友好關係》一文中也持相同的觀點。但是張星烺先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註釋裴矩北道時説“西海指地中海,北道······經裏海北岸通歐洲”,中道、南道中的西海他沒有標明在何處。莫任南先生在《裴矩所記“絲路”考略》一文中,對三道西海詳加考證,在西海問題上,他同意張先生的觀點並進一步確定張星娘先生沒有標明的中、南二道中的西海”指亦地中海。 [2] 
參考資料
  • 1.    梁海萍.《漢魏史籍中條支國所臨“西海”釋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55
  • 2.    趙玉庭.《“西海”探微》:社科縱橫,20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