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水墩

鎖定
西水墩,舊稱窯墩,位於江蘇無錫古運河與梁溪河的交匯處,四面臨水,形如島嶼。當地居民稱西水墩為“西墩上”。20世紀90年代初,中共無錫市委、無錫市人民政府在此樹碑勒石,題書“無錫第一所工人夜校舊址”。 1998年,整修大殿、二殿、戲台,擴建900平方米房舍,設無錫市羣藝館,建成西水墩公園。
中文名
西水墩
別    名
窯墩
地    址
江蘇無錫古運河與梁溪河的交匯處
起    源
明朝嘉靖三十年

目錄

西水墩歷史

西水墩戲台 西水墩戲台
西水墩,舊稱窯墩,原為侍御呂公滷別業,其子少卿元夫增潤之。後屬秦家,秦金在墩上建有別墅,當時他晉封為太子太保,故又名“太保墩”。實際上是秦金的一品夫人鈕氏禮佛靜修之處,建有寶珠庵,佛堂供關帝像。後改建成水仙廟。
1925年4月,中共早期黨員周啓邦(又名周愚人)由上級組織從上海派來在西水墩上開辦無錫第一所工人夜校。後任無錫總工會委員長的秦起和秦邦憲的妻子劉羣先等一批工人運動的積極分子都是從這裏走上革命道路。無錫第一任支部書記孫治方説過:“西水墩工作夜校是無錫工人運動的搖籃”。上世紀90年代初,中共無錫市委、無錫市人民政府在此樹碑勒石,題書“無錫第一所工人夜校舊址”。

西水墩建築

明朝嘉靖三十年(1553),無錫知縣王其勤率無錫人民築城抗倭。次年倭至,“邑土張守經等傾資募勇,號義兵。五月八日,自水西門出兵,守經執戈前驅,戰於西定橋。一槍手素驍勇,連站四倭,旋中賊刀,軍遂北。戰死者何五路等36人,守經從子鸞與焉……”。邑人於西水墩立廟奉祀,萬曆間併入惠山松滋王公祠奉祀。明末邑人蔡其能捐資在墩上改建劉侯廟,祀明無錫知縣劉五劉五續,四川萬縣人,於明天啓元年至四年(1621-1624)在無錫任知縣。在任期間,為太湖漁民伸冤,體察百姓疾苦,特別是治理無錫西北隅芙蓉圩水患,為時3年,使天授、青城、萬安三鄉旱澇保收。由於工程中動用了庫銀,以致傾家蕩產,並遭不白之冤,遭貶官調動,無錫人民緬懷他的功績,立廟祀之。西水仙廟由此而得名。 [1] 

西水墩修繕

清末,有儒商漁民捐資修葺西水墩,頗具規模。建築面積11300平方米,佔地面積達4666平方米。修建後的水仙廟廟宇巍峨,有頭門、正殿、二殿、寢室、儀門、牌坊等,二殿有戲台, 戲台分為裏外兩部分,以此紀念抗倭領袖王其勤和率民治水的劉五緯。 廣場可容納六、七百人,每逢農曆六月十一日劉五緯誕辰,便有廟會演戲,漁民進香,熱鬧非常。為了利用廟會為當地老百姓造福,當時掌管廟產的無錫米行業決定將西水仙廟的一半用來辦學校。學校在墩的北半邊,南半邊還是廟堂。學校很漂亮,大門前的一片空場,學校當操場用。後面還有花園,園中心有一個太湖石砌成的荷花池,小巧玲瓏。裏面的石亭、梧桐等均為園中舊物。這就是“培西小學”,解放後改名為“西水墩小學”。 1998年,整修大殿、二殿、戲台,擴建900平方米房舍,設無錫市羣藝館,建成西水墩公園。2000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撥款一千三百餘萬元,遷出民居,整修戲樓、工字殿等古建築,並冠名文化公園。 [1] 

西水墩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