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歐綠絨蒿

鎖定
西歐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cambrica (L.) Vig.)是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分枝或為基生花葶,被刺毛、硬毛、軟毛或無毛;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或生於莖上;葉片全緣、具鋸齒、羽狀淺裂或羽狀全裂;花生於花葶上或生於無苞片或具苞片的花序上,單生或總狀、圓錐狀排列;花大而美麗,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蒴果近球形、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狹圓柱形;種子多數,卵形、腎形、鐮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 [1] 
西歐綠絨蒿主要分佈於威爾士、愛爾蘭西部、英格蘭西南部、法國西部到西班牙北部。通常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潮濕的、隱蔽的岩石附近。 [1] 
西歐綠絨蒿花大而美麗,可用於觀花而栽培,亦是英國威爾士地區的代表植物。 [2]  [4] 
(概述圖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西歐綠絨蒿
拉丁學名
Meconopsis cambrica (L.) Vi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罌粟目
亞    目
罌粟亞目
罌粟科
綠絨蒿屬
亞    屬
綠絨蒿亞屬
西歐綠絨蒿
命名者及年代
(L.) Vig.,1814

西歐綠絨蒿植物學史

1814年,Viguier根據康布里罌粟(學名:Papaver cambrica L.)具短花柱的特點,將西歐綠絨蒿從無花柱、僅有盤狀柱頭的罌粟屬中分立出來,併成立一個新的屬,即綠絨蒿屬,當時該屬只有西歐綠絨蒿一個種。後來在亞洲相繼發現其它的綠絨蒿種類,主要分佈於東亞的中國(喜馬拉雅地區)。 [1] 
在傳統的分類上,始終將西歐綠絨蒿置於綠絨蒿屬中,並一直作為該屬的模式種。然而,Kirstin、Joachim等採用PCR-AFLP的方法研究罌粟亞科的系統發育時發現,綠絨蒿屬和罌粟屬都不是單源的,並且西歐綠絨蒿與亞洲的綠絨蒿種類及罌粟屬構成並系關係。因此,對於西歐綠絨蒿在罌粟亞科內的系統位置及其與近緣種之間的親緣關係有必要進行重新界定。 [1] 
有研究結果顯示,西歐綠絨蒿並沒有顯示出與它同屬於一個屬(綠絨蒿屬)的類羣具有最大的相似性,相反西歐綠絨蒿與罌粟屬的類羣在ITS基因上最為相似,例如,西歐綠絨蒿與罌粟屬在整個ITS區序列上的差異僅為6.71%,因而説明西歐綠絨蒿與罌粟屬的親緣關係較其與綠絨蒿屬的親緣關係更近,而且最初西歐綠絨蒿本來就被置於罌粟屬內。因此,有研究認為將西歐綠絨蒿從綠絨蒿屬劃分出來,並把它重新歸到罌粟屬中的處理較為合理。 [1] 

西歐綠絨蒿形態特徵

西歐綠絨蒿花大而美麗,可用於觀花而栽培,亦是英國威爾士地區的
西歐綠絨蒿花大而美麗,可用於觀花而栽培,亦是英國威爾士地區的(10張)
西歐綠絨蒿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肥厚而延長或蘿蔔狀增粗。莖分枝或為基生花葶,被刺毛、硬毛、軟毛或無毛。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或生於莖上;葉片全緣、具鋸齒、羽狀淺裂或羽狀全裂;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具長柄,上部莖生具短柄或無柄,有時抱莖。 [1] 
花生於花葶上或生於無苞片或具苞片的花序上,單生或總狀、圓錐狀排列。花大而美麗,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萼片2,早落;花瓣通常4,有時5-10;雄蕊多數,花絲大多絲狀,稀下部或整個為條形;子房近球形、卵形、倒卵形至狹圓柱形,1室,3至多心皮,胚珠多數,花柱明顯,通常短,上下等粗或基部擴大成盤而蓋於子房上,柱頭分離或連合,頭狀或棒狀,常呈輻射狀下延。蒴果近球形、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狹圓柱形,被刺毛、硬毛或無毛。種子多數,卵形、腎形、鐮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 [1] 

西歐綠絨蒿產地生境

西歐綠絨蒿主要分佈於威爾士愛爾蘭西部、英格蘭西南部、法國西部到西班牙北部。通常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潮濕的、隱蔽的岩石附近。 [1] 

西歐綠絨蒿繁殖方法

西歐綠絨蒿可在夏末用新鮮種子播種繁殖,也可以在西歐綠絨蒿花後進行分株繁殖 [2] 

西歐綠絨蒿主要價值

西歐綠絨蒿花大而美麗,可用於觀花而栽培,亦是英國威爾士地區的代表植物。 [2]  [4] 
參考資料
  • 1.    袁長春,吳丹紅,袁秋梅. 西歐綠絨蒿(Meconopsis cambrica)及其近緣類羣ITS基因的序列分析[J].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82-86
  • 2.    (英)克里斯托弗·布里克爾.最新版世界園林植物與花卉百科全書.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625
  • 3.    (英)克里斯托弗·布里克爾(Christopher Brickell).世界園林植物與花卉百科全書 最新版.河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6:275
  • 4.    潘曉琪,朱本忠,傅達奇,等. 紅熟期番茄果實根黴果腐病與相關酶活性變化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1,36(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