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

鎖定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國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隸屬於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領導。組建於1957年7月13日,館址設在西安市文藝北路197號。館現有幹部職工52人,其中館領導4人,中層幹部11人,專業技術人員43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19人),大專以上學歷44人,離退休職工45人。 [1] 
中文名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
地    點
西安市
竣工時間
1957年7月13日
面    積
9130 m²

目錄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設施

館總面積9130平方米,其中羣眾文化活動場所,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左右,設有書畫攝影展覽廳2個、舞蹈排練廳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2個、多功能廳1個、美術教室2個、文化課教室2個、電子琴教室1個、古箏教室1個、鋼琴教室1個、電子閲覽室1個、錄音室1個、打擊樂訓練場地1個、職工體育活動室1個,職工食堂1個。館有電腦25台、鋼琴5架、電子琴13台、古箏7個,多功能廳配備的音響設備1套、文化部資源共享設備1套及揚琴、二胡等樂器、投影儀、攝像機、照相機等設備,各辦公室接有寬帶網。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機構

館共設有六個部室,即行政辦公室、音樂舞蹈部、創作研究部、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部、少兒培訓部、藝術活動部。
辦公室:負責全館勞動人事紀律、計劃生育的管理,對外關係的協調,館租賃户的管理,房產管理,打字複印,福利保障,黨務,老幹部管理等。根據《會計法》的要求,負責館財務管理及相關統計工作,編制本單位預、決算,編列各項收支帳目,統一管理各項代收、代繳經費。
物業部:主要負責全館房屋的修繕、維護、所有活動場地的管理;衞生打掃,臨時工的管理,水電設施的維護,安全保衞,固定資產管理及家屬院的管理。
培訓部:各門類藝術的演出、比賽、考級、培訓(舞蹈、書法、美術、攝影、音樂、器樂、打擊樂表演、演唱等),文化培訓、科技知識培訓、文藝創作培訓、勞動技能培訓以及農村、社區、學校、廠礦、部隊等業餘文藝骨幹培訓指導,石榴花少兒藝術團,西安老年大學藝術館分校招生、培訓及管理。
音樂舞蹈部:開展羣眾性的音樂、舞蹈作品創作,策劃、組織承辦各類文藝示範及演出活動,培訓音樂舞蹈文藝骨幹隊伍,並對全市十三區縣、文化館、站、社區、企業、學校等羣眾文藝活動進行輔導,負責青年,中老年藝術團的招生、培訓、管理等工作。
創作研究部:羣眾文藝理論的研究,業餘創作團體的管理,業餘文藝創作組織,《羣眾藝術》刊物編輯出版發行。負責全市羣眾性藝術攝影活動的創作、研究、組織、輔導及展覽,各區縣文化館、站,美術、攝影幹部的培訓、輔導及活動組織。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做好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和研究工作;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研究和利用開發工作;負責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作品的收集、整理認定、保存和展示工作;開展業務人員的培訓,廣泛聯繫民間藝人,總結推廣保護工作經驗。開展保護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提高全民保護意識,完成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有關工作。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領導

領導 領導
王升榮,男,陝西西安人,1957年6月出生,1976年3月參加工作,大專文化,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組織、宣傳工作。1986年至1996年在省級機關工作。1996年至2006年9月在西安中國畫院任副院長。2006年9月任西安市羣眾藝術館館長、書記。
肖軍鋒,男,1964年6月出生,1983年入伍,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87年進入市羣藝館,歷任館辦主任、物業辦主任,2006年9月任西安市羣眾藝術館副館長。
白利羣,女,1969年7月生,西安音樂學院音教專業畢業,1990年參加工作,歷任市羣藝館少兒培訓部主任,2006年9月任西安市羣眾藝術館副館長。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成就

為適應先進文化的發展需要,先後成立了石榴花少兒藝術團、星海合唱團、秦韻中老年藝術團、安志順打擊樂團、西安市老年大學分校,西安市文藝創作中心,頤和京劇團、越劇之友藝術團、西藝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等羣眾文藝團(社)。擁有羣眾藝術骨幹近千人,常年活躍在街道、社區、學校、廠礦、農村等,同時《羣眾藝術》內刊以其訊息量大、版面活躍、質量高,影響好而廣泛交流於全國羣文系統。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羣眾藝術館的一項重要工作,擔負着西安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研發、保護及傳承任務。近年來,藝術館加大了對該項工作的力度,不僅成立了非遺保護部,而且專門設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非遺展出廳,展品達40大類上萬件,成為西北乃至全國收藏品種最多的非遺展館之一。同時館彙集了西安地區的民間藝術家及藝人達1000多人,對西安及陝西地民間民俗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及引導作用,受到了陝西省文化廳領導的高度讚譽。
西安市羣眾藝術館培訓部,本着服務於羣眾,服務於基層的思想,常年舉辦各類藝術培訓,使一大批藝術骨幹從這裏走向社會。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活動有:紅五月音樂會、西安市夏日廣場文藝演出、西安市社區文藝調演、西安市惠民演出、安志順打擊樂團、《話説西安》百姓大講堂、民族民間文化和非遺展演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都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好評。“紅五月音樂會”載入了《中國音樂大詞典》,享譽全國。近年來,本館先後榮獲了“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四進社區”先進單位,連續四年被陝西省文化廳評為“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連續三年被省文化廳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7年,西安市羣眾藝術館晉升為國家二級館,被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名單並予以公示。 [2] 
2021年,正式升級國家級文化場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