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大乘教

鎖定
西大乘教為明代民間宗教之一。為北平西郊黃村呂牛所創。因河北灤州石佛口王森創立之聞香教又稱東大乘教,故此教稱西大乘教。教主呂牛,又稱呂菩薩、呂祖,乃一女眾。據普度新聲救苦寶卷載,呂祖系無生老母、觀音之化身。
中文名
西大乘教
創立者
少年比丘尼
年    代
教義思想
無為

西大乘教背景介紹

明英宗(1436~1449 在位)親征瓦剌時,呂祖化為瘋婆,當路勸阻,不果,後英宗於土木堡(察哈爾懷來縣西)兵敗被俘,呂祖為帝送飯果腹,掘泉止渴,於帝被釋還朝途中,復勸帝閉口藏舌。及帝復位,乃於京郊黃村敕建保明寺(即順天保明皇姑寺),供養呂祖菩薩,為西大乘教所在地。世宗嘉靖年間,朝廷毀此寺。 [1] 

西大乘教創立者

西大乘教是深受無為教影響而建立的民間宗教教派,與黃天道、東大乘教不同的是,該教的創立者是一位法名歸圓的少年比丘尼。
歸圓,俗姓張。北直開平(今河北省赤城縣)中屯衞人,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自幼深受無為教影響,9歲出家為尼,12歲投順天保明寺(又稱皇姑寺)。因她熟讀《五部六冊》,頗有領悟,依法撰述,於隆慶五年(1571年)寫成上下二冊《圓覺經》,自稱無生老母、觀世音菩薩和保明寺開山祖師呂菩薩化身,創立大乘教。因其發祥地在京西保明寺,故又稱西大乘教。此後,她又陸續撰寫了其他四部寶卷,於明萬曆五年(1573年)告竣,史稱《大乘教五部經》。

西大乘教教義思想

西大乘教繼承了無為教的教義思想,反覆告誡信徒,只有掌握無為法,才能迴歸家鄉。在最高崇拜方面,西大乘教雖然承繼了無為教的無生老母信仰,但它更強調無生老母的轉化説。該教認為,這位轉化的救世主,第一次臨凡轉化為保明寺的開山祖師呂菩薩,第二次則轉化為西大乘教的建立者歸圓。歸圓這種自詡最高女神的做法,可以説在明代中末葉的民間宗教世界是空前的。不但一代宗師羅清、李賓、王森等人沒敢如此做過,就是同為女性的羅佛廣、米貝,也僅是被後世門徒尊奉為機留女和米菩薩。歸圓以一位少年比丘尼脱穎而出,竟敢衝破前人樊籬,以民間宗教信仰中最高女神自居,既説明她在信仰領域中的大無畏精神,也反映出明萬曆以降社會精神生活的失控狀態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而才給歸圓以可乘之機,獨領一代風騷。
與無為教相比,西大乘教更具濃郁的道教色彩。在西大乘教的諸種寶卷中,到處充斥着道教內容,讓無生老母除了披上一件佛教的面紗之外,又添飾一具道教冠冕。
由於明神宗生母李太后也信奉西大乘教。因此,在明神宗登基時,由她領銜,糾合朱希忠、朱希孝、馮保、陳奉等達官顯宦1700餘人向保明寺捐造了一口銅鐘,鐘上銘文刻着無生老母別稱——“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10個大字。她還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資助歸圓印造《大乘教五部經》,使西大乘教從一開始就以合法宗教的面目流傳於世。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以定西侯蔣建元和永康侯徐文煒兩人領銜,又捐資重刻刊行《大乘教五部經》,西大乘教又得到了功臣勳戚的有力支持。
李太后等宮中權貴信奉與支持西大乘教;西大乘教則編出九蓮菩薩下凡神話,將李太后捧上了九蓮菩薩果位,尊為“九蓮菩薩”,使李太后成了西大乘教的保護神。西大乘教因有李太后等宮中權貴作靠山,故而發展極快,信徒遍及京畿州縣,成為明末民間一個公開盛行的宗教派別。
清朝入關以後,在清政府嚴厲查禁民間宗教的過程中,大多數教派受到鎮壓取締,而西大乘教卻仍以保明寺這座正統佛寺為掩護,躲避了正面衝擊。清康熙年間,保明寺失火被焚,後得康熙允許,保明寺重又落成,康熙賜名“顯應寺”,西大乘教繼續以該寺為基地,進行傳教活動。
以寺廟為基地,有着豐裕固定的財源,這就使西大乘教無需結成牢固的教團組織,也無法建立以血緣為紐帶的世襲傳教系統,而只要按照寺廟中的師徒輩份傳承,就可以流傳不衰。歸圓建立西大乘教後,尊保明寺第一代住持呂尼為該教開山祖師,歸圓任保明寺第五代住持。此後,保明寺住持同時又是西大乘教教主,代代相傳,綿延不絕,至清康熙九年(1670年)已傳至12代。
西大乘教最初在北京西山一帶傳播,後來流佈極廣,除華北各省外,遠及江西、安徽、四川等地。作為西大乘教領導中樞的保明寺,由於康熙改名“顯應寺”,復歸佛教寺院,從此西大乘教傳人星散,其名目也基本消失,他們各立門户,另起名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