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塔衚衕

鎖定
西塔衚衕位於通州區西北部。西海子公園東側。南起司空分署街,北行至大成街西端處折向西北一小段,復轉向西南至西海子公園北湖岸邊圍牆終止。曾因位於西塔——燃燈塔前而名。
中文名
西塔衚衕
南    起
司空分署街
北    行
大成街西端處
地理位置
通州區西北部

西塔衚衕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北齊一朝將潞縣(今通州區)治所及漁陽郡衙署並遷至潞河(今北運河)西畔後,即始建城池(今通州舊城北半部分)。北周滅齊佔領潞縣,即於北城垣內創建鎮河塔——燃燈佛捨得塔,建築佑勝教於塔東側。唐貞觀年間由尉遲敬德重修,遼重熙間重建,元大德、明成化間均曾予以補葺。此塔歷代修繕 ,香火頗盛,因而在明代於塔前即形成一條街道,相傳為塔前衚衕。此衚衕原東起北門內大街北端,向西行經佑勝教寺(俗稱塔庵)山門前,至北城垣北來西折處折向西南,即今衚衕北部段,再沿湖東岸南行接如意衚衕。清康熙九年(1670),於北大街北端東側原靖嘉寺北部修建一座寶莊嚴閣,並築造一座滲金銅塔,香火亦甚,進香者沿北垣巡大街相對,遂簡稱西塔、東塔,而北東側巡行馬道與西側塔前衚衕亦隔北大街相對,便依方位習稱為西塔衚衕與東塔衚衕。
新中國成立後,河北省通縣專區專員公署、通縣人民政府以及縣公安局均設燃燈塔前文廟、舊縣衙署以及塔東側道教廟宇紫清宮內,為使西塔衚衕東部三大機關成為一體,即將此巷東口封死,西至轉彎處截斷,使東段化為機關內部通道,因此該巷只餘轉彎後一段。又西海子北湖東畔舊潞河驛處創建電影院一所,影院東側原文廟射圃遺址處建工廠一座,中間形成南北向一條街巷,其北端連接西塔衚衕,遂將此巷併入西塔衚衕,形成今衚衕格局。

西塔衚衕歷史意義

原西塔衚衕北側燃燈佛舍利塔,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強烈地震而圮身、剎,三十七年(1698)在原須彌座上按原樣重建,身懸銅鈴二千二百四十八枚,且每枚外壁鐫刻捐者姓名籍貫,為世界之最。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佔通州,以洋槍擊落一千餘枚塔鈴。1959年被公佈為通州區文物保持單位,1979年晉升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