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鎖定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中文名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成立時間
2004年
研究範圍
電磁等特性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完成項目
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2項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大學簡介

是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1]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簡介

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於2004年。   材料先進技術實驗室主要涉及先進材料的前沿製備技術及其機械、生物醫學、電磁等特性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相關學科新穎,交叉性強,研究方向與生物醫學、國防、航空航天、高速運輸等領域結合密切。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向:
u 材料磨損及表面工程
u 生物材料及應用技術
u 超導材料及應用技術
u 特種性能材料及先進加工工藝。
學術羣體以中青年留學回國人員為主體,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大多具有博士學位。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獲得者3名、鐵道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名。
現有多種材料製備與加工設備、分析測試設備,總價值5000多萬元。其中近年所購置、單價50萬元以上的設備有20餘台。
5年來,在上述領域,主持或承擔了80餘項科研課題,總經費1506.6萬元;其中:973項目、86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2項;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0餘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70餘篇,國內學術期刊論文100餘篇;出版各類學術論著(專著、譯著、編著、會議論文集等)1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各1項;省部級以上鑑定成果7項;獲得或申請發明專利17項;國內外合作交流頻繁,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內學術會議3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