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山交通大學

鎖定
唐山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時稱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英文名: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直譯:中華帝國鐵道學院),後遷唐山,更名為唐山路礦學堂
該校校名幾經更易,先後定名為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交通部唐山大學、唐山交通大學、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國立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稱,但一般習慣上稱之為“唐山交通大學”。1971年遷往四川,定址成都,於1972年3月更名西南交通大學
1916屆畢業生茅以升在康乃爾大學的優異考試成績,為所有唐山交大學子獲取了免試入學攻讀研究生的資格,從此唐山交大在國際聲名鵲起,被譽為東方康乃爾。191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舉辦全國74所高等學校作業成績評比,該校以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
該校先後培養出73名國內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9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國皇家建築學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湧現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楊杏佛、黃萬里等學生。該校學生莊俊主持設計建造了清華學堂。
中文名
唐山交通大學
外文名
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 or Tangshan Chiao Tung University
簡    稱
唐山交大,交大唐院
創辦時間
1896年
辦學性質
國立大學
校    訓
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主要獎項
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
知名校友
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黃萬里
現任校長
楊丹
所屬地區
中國唐山
主要院系
土木系,礦冶系
學校現名
西南交通大學

唐山交通大學學校概況

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是中國近代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教育的發祥地,為中國的近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民國著名學者、政治家、教育家吳稚暉先生曾經評論過:中國“真正能注重科學工程的學校,寥寥可數”,而其中就有北洋(今天津大學),南洋(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尤其是後者,“才可算得純粹的一個科化的工校”,較前兩者也“尤專精”。清華大學校史也載“清華工學院初創時,國內已有南洋、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及北洋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
交通大學歷史淵源簡圖 交通大學歷史淵源簡圖
唐山交大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在早期,校長多為具有世界視野的官員擔任,如清外交大臣周壽臣、民國參議院首任院長趙仕北、外交總長章宗元、外交次長劉式訓等都曾先後出任唐山交大校長。此後,教育家羅忠忱李書田孫鴻哲顧宜孫胡博淵唐振緒等都曾執掌唐山交大,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唐山交大1916屆)曾四次出任交大校長。在這些校長的治理下,唐山交大有着先進的管理,是中國最早採用四年本科制的大學之一,最早設置畢業設計環節的大學之一。同時逐步形成了以羅忠忱、顧宜孫、伍鏡湖黃壽恆李斐英為核心的教授團隊(被稱之為“五老”),他們都在唐山交大四五十年以上以致終身,真正為學校奉獻了一起。以“五老”為核心,輔之以林炳賢範治綸王鈞豪何傑羅河李汶許元啓、朱泰信等教授形成了長期穩定的教授團隊,此外,吳稚暉侯家源劉仙洲朱物華徐中胡剛復等也都曾在唐山交大執教。

唐山交通大學交大簡史

山海關建校(1896 - 1900)
1877年,洋務派官僚李鴻章在直隸省(今河北省)創辦開平礦務局,這是中國最早用機器開採的一個大型煤礦,天津,經清政府批准,開平礦務局在1881年修建了唐胥鐵路,並逐漸延伸。
隨着鐵路事業的發展,國家迫切需要鐵路建設人才。1896年,津榆鐵路總局(北洋鐵路總局)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創始人之一吳調卿,以津榆鐵路總局總辦的身份兼任鐵路學堂第一任總辦(校長)。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鐵路總局在上海《申報》上刊登《鐵路學堂告白》,開始招生。
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校舍坐北朝南。房舍為磚瓦建築,建造對稱整齊。大門門楣上懸一橫匾,錈刻“北洋山海關”五個小字,“鐵路學堂”四個大字。 [1] 
光緒二十二年,皇帝硃批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創辦證件。
光緒皇帝御筆硃批交大出生證 光緒皇帝御筆硃批交大出生證
唐山路礦學堂時期(1905-1911)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淪陷。山海關鐵路學堂為俄軍強佔,學堂教學被迫中輟,師生離散。這對中國鐵路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損失。
1902年8月,八國聯軍從山海關撤軍,1903年督辦關內外鐵路大臣和關內外鐵路總局總辦曾經積極籌劃,力圖恢復山海關鐵路學堂,終因經費支絀,未能實現。
1905年10月15日,路局總辦親自前往唐山火車站以西,唐山鐵路機器廠以北擇定校址,旋即購地192.85畝,唐山建校工作從此開始。
1905年,在唐山籌備恢復建校時,學堂仍按山海關鐵路學堂舊制設立鐵路工程科,學堂名稱以唐山鐵路學堂命名。1906年3月27日,確定學堂名稱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但因為校址已在唐山,後稱“唐山路礦學堂”。
唐山路礦學堂 唐山路礦學堂
1906年8月初,學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報紙刊登招生廣告,開始招生。經過考試,一共錄取學生121名。
1907年2月12日,建校工程大體竣工,計建成校舍110餘間。春節過後,學生齊集唐山校園,分為甲乙兩班於3月4日正式開學上課。
1907年7月,清政府設立郵傳部,主管“路輪郵電”四政。8月,山海關內外鐵路總局改稱京奉鐵路局,歸屬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歸郵傳部京奉鐵路局管轄。
1908年1月11日,郵傳部通知京奉鐵路局,結束路局總辦執掌校務的體制。1月20日,郵傳部頒發學堂關防(校印)。學堂脱離京奉鐵路局,改由郵傳部直轄,校名改為“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從此學堂成為獨立開辦,面向全國鐵路的學校。 [2]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時期(1912-1920)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成立中華民國。清政府的郵傳部為民國政府(北洋)的交通部所取代,該校歸交通部直轄。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頒發《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規定:學堂一律改稱學校,學校監督,堂長一律改稱校長。7月14日,該校便由唐山路礦學堂更名為唐山鐵路學校。1913年9月,遵照教育部和交通部的指示,該校更名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1916年是該校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一頁,是自該校成立二十年來辦學成績的一次大檢閲。1914屆畢業生黃壽恆,1916屆畢業生茅以升考取官費赴美留學。黃壽恆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修習飛機制造;茅以升入康乃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繼續修習橋樑專業。
是年春,教育部在北京舉辦全國高等學校作業成績展覽評比,該校以94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12月,為此教育部除給該校頒發優等獎狀外,還由教育總長範源濂特獎該校“竢實揚華”匾額一方。
教育總長範源濂特獎“竢實揚華”匾額 教育總長範源濂特獎“竢實揚華”匾額
1918年10月,在天津部分校友的推動下,本校校友會在唐山開始籌備。1919年1月19日,唐山校友會正式成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該校學生羣起響應,既而成立學生會,發表宣言,通電全國,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正義鬥爭。
1920年5月10日,該校舉行唐山覆校15週年(建校24週年)紀念大會。 [3] 
唐山交通大學時期(1921-1937)
1921-1937年間,該校校名屢有更易,但習慣上稱之為“唐山交通大學”。
1920年12月12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以“交通要政,亟需專才”為由,擬訂統一教育辦法,將交通部所屬之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今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今西南交通大學)合併改組為交通大學,設立上海學校和唐山學校兩校。12月14日,葉恭綽又追加提案,將北京郵電學校和北京鐵路管理學校(1909年成立,今北京交通大學)也併入交通大學,稱交通大學北京學校。
唐山交通大學 唐山交通大學
提案通過後,為了統一學科,滬校的土木科調歸唐校,滬校的管理科調歸京校;唐校新設的機械科和京校的電氣工程班調歸滬校。學校改組調整工作於1921年6月完成,7月1日交通大學正式成立。9月10日,京唐滬三校同日舉行開學典禮。
1922年6月20日,交通總長高洪恩以“交通大學組織未善”,提交國務會議議決,將交通大學改組為兩所獨立的學校。滬校改稱交通部南洋大學,唐校改稱交通部唐山大學。京校撤消,併入交通部唐山大學,稱唐山大學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學本部劃出部分專業給北京分校,同時北京分校獨立,更名北京交通大學
唐山大學錦縣分校(東北交通大學) 唐山大學錦縣分校(東北交通大學)
1926年秋,交通部代理總長兼唐山大學校長常蔭槐利用京奉鐵路局歷年拖欠學校的辦學經費20餘萬元,籌建交通部唐山大學錦縣分校,設管理,工程,礦冶三個系,1929 年錦縣分校獨立,改稱東北交通大學張學良任校長,1931年6月與東北大學合併。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設立大學院掌管教育。該校因在北洋政府管轄區內,仍屬北洋政府交通部管轄。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學改名唐山交通大學,隨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北伐戰爭迅猛發展。6月15日,國民政府宣佈南北統一。國民政府委派孫鴻哲為接收委員,接收唐山交通大學。
6月29日,國民政府交通部公佈《交通大學組織綱要》。根據綱要,唐山交通大學改稱第二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平校改稱第三交通大學;上海的南洋公學,因早已在國民政府管轄區內,改稱第一交通大學.
9月4日,國民政府頒佈《交通部直轄交通大學組織大綱》。9月8日,交通部依據大綱規定,將第一交通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交通大學,改組為交通大學,校部設在上海。
西南(唐山)交通大學校訓碑 西南(唐山)交通大學校訓碑
10月,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12月,交通大學移歸鐵道部管轄,唐山,上海,北平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併,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1929年2月,在北平的鐵道管理分院改稱北平交通管理學院。
1930年2月,按照交通大學的統一部署,着手籌辦唐山工程學院研究所,9月成立。
5月2日,交通大學公佈校訓:
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4年,《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院歌》譜寫完成。歌詞如下:“翳唐山,靈秀鍾;我學院,聲譽隆。灌輸文化尚交通。習礦冶,土木工,窺學術,貫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峯。璀兮如金在熔,燦兮如玉相攻。桃濃李鬱,廣座被春風。宜誠篤,宜勤樸,基礎堅,事功崇。文軌車書至大同。”
教育部長蔣夢麟為慶祝學校建(復)校25週年題“宏規大啓”賀詞 教育部長蔣夢麟為慶祝學校建(復)校25週年題“宏規大啓”賀詞
1930年5月15日,時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部長蔣夢麟為慶祝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建(復)校25週年題“宏規大啓”賀詞。 [4] 
11月25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漢奸殷汝耕粉墨登場。冀東大片國土處於日偽鐵蹄之下,惟有唐山工程學院校園仍飄揚着中國國旗,稱為冀東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蒼松。 [5] 
抗戰南遷時期(1937-1946)
該校校址唐山,地處冀東,乃華北最前線。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魔爪伸入關內,該校所受威脅日益加重。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正值暑假,學生大多回家探親,惟1938屆學生正由伍鏡湖教授帶領,在北京西山進行鐵路測量實習。事變驟起,情勢緊急,不過10日,唐山交大校園即落入日寇魔掌。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鋼印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鋼印
由於眾多師生和校友進行了大量的聯絡工作,唐山交大分散的學生在親朋校友的接濟下,逐漸向上海,武昌,南昌,湘潭等城市集中。10月初,決議組織上海,南昌兩辦事處,在贛覆校上課。後因戰爭形勢,決定遷到湖南湘潭,12月15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在戰火紛飛的條件下,經歷了五個多月的逃難流浪奔波,自力更生,排除萬難,在湖南湘潭臨時校址舉行開學典禮,覆校上課,絃歌再續。
1938年3月下旬,教育部令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併入唐山工學院,為唐山工學院院鐵道管理系。鐵道管理系併入後,師生人數劇增,湘潭校舍不敷使用,學校於 5月23日遷往湘鄉楊家灘。
交通大學貴州分校鋼印 交通大學貴州分校鋼印
1938年10月武漢陷落,11月初日寇進攻湘北,11月12日國民黨軍隊棄城逃跑之前,縱火焚燒了長沙城。楊家灘距離長沙100多公里,人心浮動,以為日寇朝夕可至,學校被迫遷移。遷移路上得到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接濟和資助。茅以升院長率領師生,歷時七十多天,行程兩千餘里,終於抵達秀麗的藜峨山下,清澈的犀牛灘畔,在貴州平越(今福泉)繼續辦學。1941年8月,奉教育部指令,該院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鐵道管理聯合學院。唐院學生羣情大譁,致電教育部提出抗議,並罷課兩個月,院長茅以升亦辭職表示抗議。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將學院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4年11月初,日寇向桂北發動進攻。日寇在佔領桂林柳州之後,又攻佔黔南獨山。平越離獨山僅百餘公里,國民黨憲兵隊宣稱:平越已經劃為前線,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即將進駐督戰隊。自此月餘,平越處於混亂狀態,學校不得不亟謀遷移。在來不及確定遷移地點和教育部未予撥款的情況下,學校於11月16日佈告全校,暫時停止上課,到重慶去集中。
1945年1月3日,羅忠忱校長到達重慶,與交大唐平兩院在渝校友會商,得知璧山丁家坳有一交通技術人員訓練所可用,當即議定暫遷璧山丁家坳復課。2月上旬,大部分師生已到,15日正式開學上課。
6月6日教育部為了開發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該校於暑期遷往甘肅天水,改稱國立交通大學甘肅分校。7月25日,顧宜孫校長上書教育部,力申學校師生員工不堪再遷之苦,勝利復員在望,懇請免於遷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抗日戰爭勝利,遷隴之議作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全校師生員工欣喜若狂,當晚在丁家坳舉行了提燈遊行,慶祝抗戰勝利,漫長的流離歲月即將結束。9月上旬,學校組成復員委員會,研究制定復員計劃。
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唐山工程學院遷回唐山原址。3月12日,教務主任伍鏡湖教授自重慶飛抵北平,轉道唐山接收校園,並主持復員準備工作。4月4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改組,唐 平兩院恢復戰前舊稱,各自獨立。6月20日,唐院復員大隊出發,沿隴海鐵路歸唐。一路上又得到校友和羣眾的幫助。
1946年8月23日,唐院復員大隊一行,終於回到闊別九年,魂牽夢縈的唐山校園。 [6] 
唐山工學院時期(1946-1949)
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的歷史。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覆文唐山工程學院:經行政院審核,原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更名為國立唐山工學院,隸屬教育部。
8月23日,唐山工學院復員唐山。因鐵道管理系遷回北平(更名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唐山工學院只有土木工程系和礦冶工程系兩個系。
復員前後,唐院師生和各地校友曾對學校的發展調整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的討論規劃。意見大致為:恢復唐山交通大學校名;將礦冶學科分為採礦和冶金兩個學科,增設建築,機械,電機等學科。併力陳:作為獨立的工學院,機,電兩科不可或缺。
國立唐山工學院鋼印 國立唐山工學院鋼印
在師生,校友的一再要求下,教育部僅批准唐山工學院科系設置作部分調整:土木工程系依舊;礦冶工程系分為採礦工程,冶金工程兩個系;仍保留礦冶專修科。新增建築工程系。
9月,學校在上海,天津,唐山三地招收新生。11月1日,新舊學生均報到註冊。是日,開始上課。
12月初,行政院決定調整高等學校教工的生活補助標準,唐山工學院教工的生活補助擬按照河北省的標準執行,而河北省標準與平津地區相較約為二與三之比。但實際上,唐山物價與平津地區不相上下。行政院的決定給唐山工學院造成極大困難。為此,唐院全體教師既痛感生活待遇明顯低於平津及京(南京)滬地區,實屬不平;同時,又深感學校撥款較之他校為少,對學校發展前途十分憂慮。
1947年1月8日,在國民黨反動政府全面發動內戰之後,物價飛漲,法幣大幅度貶值,而教職員工的工資卻處於凍結狀態,生活難以維持。為此,唐山工學院全體教授忍無可忍,舉行罷教,以示抗議。
4-5月,國民黨政府宣佈要壓縮教育經費,進行院系調整。教育總長朱家驊下令上海交通大學停辦航運,輪機兩系,取消一個學院,並改校名為南洋工學院。上交師生堅決反對,立即奮起反抗,並組成護校委員會赴南京請願,進行鬥爭。
5月初,在上交護校運動的影響下,唐山工學院班長聯席會議決議成立護校委員會,提出“恢復交通大學校名,增加辦學經費”的要求。護校委員會還派出代表與各地校友聯繫,爭取校友支持。為了表示護校決心,全體學生進行了罷課。
1947年5月15日,是該校建校51週年,唐山覆校42週年校慶紀念日。唐山工學院隆重舉行抗戰勝利復員後的第一次校慶盛會。紀念會上,顧宜孫院長首先致辭,後宣讀了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次長杭立武,交通部部長俞大維,次長譚伯羽的賀電。前院長、北洋大學北平部主任李書田教授講話,建議唐院恢復“唐山交通大學”校名。各地校友紛紛發來祝賀函電。全體學生向全體教授獻上“萬世師表”錦旗一面,以表達對教授們的崇敬之情。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院歌 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院歌
校慶之際,學院重新確定原交通大學之校訓為唐山工學院之院訓。院訓曰: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與此同時,學院還正式公佈了1934年所譜作的院歌。
5月末,為恢復交通大學校名,唐平滬三校護校委員會開展聯合鬥爭。唐山工學院護校委員會派代表去南京、上海與當地校友聯繫。南京,上海及各地校友對護校運動表示堅決支持。校友茅以升,趙祖康,朱國洗等還列舉事實説明:自1937年交通大學三校改屬教育部以來,受到種種限制,不利於交通教育發展。為了有利於保持學校傳統,有利於學校發展,應恢復交通大學校名。
茅以升等校友認為:交通大學唐平滬三校原由交通部創辦,三校其所以有今日之成就,歸功於交通部之大力扶植。為求護校運動根本問題之解決,關鍵在於擺脱教育部之領導。因此,護校運動應發展為“回(交通)部運動”。南京,上海兩地校友迅速響應。護校運動遂發展為“回部運動”。
由於解放戰爭的迅猛發展,1948年暑假前後,一些校友致函學校,建議南遷。師生中一些惑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懼怕戰火的人以及部分南方籍師生也要求學校南遷。11月11日,時局變化加劇,戰事逼近唐山,遷校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心動盪,課程無法繼續,開始停課。停課後,主張南遷的師生組成遷校委員會。隨後學校收到校友來電,因顧慮師生員工的安全,催促及早南遷,有“教育部准許遷萍鄉”之説。
11月17日,學校召開緊急院務會議,經過激烈辯論,通過了一條“即行南遷”的議案。一經通過,學校師生員工及家屬即行分頭覓取南下途徑,準備南遷。家居南方的一些師生立即開始行動。大部分師生員工分成三批經天津乘船南下。最後一批師生員工二百餘人,於11月21日離開唐山,部分圖書儀器也裝箱南運。經極其艱難的旅途生活之後,12月6日,最後一批師生員工到達上海。先後到達的師生員工,大部分在上海交大暫住。
12月12日,唐山解放。在唐山工學院校園中仍有部分員工留守,迎接瞭解放。
1948年11月唐山工學院南遷上海,因事出倉促,師生員工的旅費及日常生活用費,工價未予津貼。在12月初到達上海後,雖暫借上海交大舊文治堂及體育館兩處容身,但吃飯問題卻自始非常嚴重。上海物價高昂,且逐日上漲。學校師生員工,既無公教人員的配給,又買不到上海市民的户口米,教育部又不撥經費。學校的財源是校友們的一時的資助,杯水車薪,但難維持久遠。於是迫不得已,又採取緊急疏散辦法,由汪泰葵教授和金傳炳講師率領了200多名學生,於12月15日自上海乘車前往江西萍鄉。
1949年1月,心力交瘁的顧宜孫院長再次請求辭職。教育部沒有批准辭職,但準允他請假,並準允了唐振緒以教授身份代行院務。1月11日,唐振緒代院長到職視事。
1月19日,唐振緒教授與茅以升,趙祖康胡博淵,朱國洗等校友舉行座談會,會商唐院南遷後的校址與復課問題。經過討論議決:爭取十天之內,在上海尋覓獨立性校舍復課;如果於期限內無法實現,即去萍鄉復課。
唐振緒代院長不負眾望,他費盡心力,為尋覓校址日夜奔波。終於商得上海交大王之卓校長同意,在不影響該校教學的情況下,借用上交的課堂,實驗室等,作為唐院師生復課之用;又商得交大校友會的同意,借用新文治堂,作為唐院師生住宿之需。於是唐振緒代院長於2月1日,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院務會議,力陳在滬復課之必要。結果,會議一直通過:即日在滬籌備復課。
在江西萍鄉的二百餘名師生,得悉學校決定在滬復課,於2月中旬返回上海。
3月12日,教育部準允顧宜孫教授辭去院長職務,正式聘任唐振緒為國立唐山工學院院長。
3月19日,院務會議決定,自3月28日起,在滬恢復上課。3月28日,在學校的運籌指揮下,全校師生員工經過艱苦緊張的籌備,終於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借上海交大校舍恢復上課。對此,上海交大給予很大支援。上課未及一個月,時局發展急轉直下,因國民黨反動當局搜捕學生和強迫學校疏散,因而課業無法繼續,不得不宣告停課。
4月27日,上海警備司令部發出命令,勒令上海十五所大專院校緊急疏散,限令三天內退出原址。“倘逾期猶未完成此項疏散工作,則由警察局等機構派隊前往,強制執行。”唐山工學院被迫停課。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從上海交大搬到啓明新村。
在唐山,1949年3月,華北交通學院自石家莊遷來唐山校園。華北交通學院是華北解放區1948年8月創辦的高等專科學校,隸屬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
未隨學校南遷的羅河教授等員工,1949年4月自平津等地回到唐山,組成覆校委員會,組織修復由於南遷和國民黨軍隊進駐而遭到破壞的校園,以迎接上海解放後將要返回唐山的師生員工。
1949年初,為支援人民解放戰爭,修復鐵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了鐵道部(新中國成立後改組為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唐山工學院歸軍委鐵道部接管。1949年6月,軍委鐵道部派顧稀為接管唐山工學院的軍代表。顧稀已於3月先期到任。
1949年5月30日,該校在上海的地下黨組織決定派王效通和鄧洋兩位同學返回唐山,儘快與唐山取得聯繫。6月初,王效通和鄧洋到唐山,向軍代表顧稀彙報了那麼前上海的唐院師生情況。顧稀旋即派接管聯絡員趙鋭和李泳攜款前往上海,迎接唐院師生員工返回唐山。
1949年6月19日,唐振緒院長率領該校大部分教職工及家屬和學生共約600多人,與上海交大等高校師生依依告別,自上海啓程北返。經過8天8夜的艱難行程,於6月27日到達唐山。在車站受到以接管代表顧稀為首的華北交通學院師生員工和沒有南遷的學校師生員工的歡迎。 [7] 
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期(1949-1952)
我校學生手舉“中國交通大學”校旗 我校學生手舉“中國交通大學”校旗
1949年7月8日,軍委鐵道部決定:國立唐山工學院,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華北交通學院合併組建中國交通大學,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平管理學院。7月13日,中國交通大學正式成立,由學校校友茅以升任校長。唐振緒擔任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劉熾晶擔任中國交通大學北平管理學院院長。
在唐山工學院內,增設機械,電機,化工等系,這些系的骨幹教師大都是上海交大校友。
毛主席親筆為我校題寫校名 毛主席親筆為我校題寫校名
8月20日,接到“鐵道部交字第2號令”,命令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籌建研究所,負責完成部屬各單位委託的技術研究任務。1950年3月1日,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在唐山校園正式成立,所長由唐山工學院院長唐振緒兼任。隨後,研究所遷至首都北京。現已發展成為屹立在北京西郊,馳名中外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1950年8月,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仍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京鐵道管理學院。
1951年4月,毛澤東主席應茅以升校長之請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1951年秋,為支持北京鐵道管理學院新校舍的建設,唐山工學院建築系(教授6名,副教授4名,講師3名和助教2名)調整到北京鐵道管理學院(1952年調整到天津大學)。 [8] 
唐山鐵道學院時期(1952-1971)
1952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宗旨為:適應國家建設需要,根本改變舊中國高等教育文理科多,工科少,設校設科無計劃,以致院系重複,人力物力分散,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調整的方針為: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調整的重點在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這次調整涉及100多所高校,主要是把一些大的大學分解成為一些小的學校
唐山鐵道學院 唐山鐵道學院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學建制撤消,下轄之唐山工學院、北京鐵道管理學院分別獨立為唐山鐵道學院、北京鐵道學院。
1952年,唐山鐵道學院冶金系,連同所有師資,學生,設備,圖書等,調整到新組建的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採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地質組調整到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化學工程系14名教師(教授和副教授各4名,講師1名,助教5名)和54名學生調整至天津大學;材料工程系調入北京鐵道學院;電機系電訊組調整到原哈爾濱鐵道學院;土木系水利組(教授7名,副教授9名,講師12名,以及學生98名)調整到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助教2名和學生6 名,哈爾濱鐵道學院土木系及重慶大學鐵道工程組學生,調入唐山交通大學。自此,唐山鐵道學院成為專門培養鐵道工務,機務及電務,電機等鐵道建設人才的高校。
50年代初,該校在北京潭拓寺建立了唐山鐵道學院北京分校,後成為鐵道部黨校。
唐山鐵道學院一直受開灤煤礦底下采掘的影響,遂在甘肅蘭州選址謀遷。1958年初建成了部分校舍,成為唐山鐵道學院蘭州分校。後來為了在華北地區保存一所名牌高校,國務院決定該校不遷蘭州。為了適應黨中央開發建設大西北對鐵路運輸專門人才的需求,該校報請國務院批准,把蘭州分校改為蘭州鐵道學院。隨後,該校的鐵道建築、橋樑與隧道工程內燃機車、鐵道車輛、鐵建系給排水專業、電氣運輸系以及北京鐵道學院的運輸系(一部分)成建制地連同師資,學生,實驗設備及圖書資料搬遷至蘭州。由於唐山校址發展受到影響,同時為了支援西南地區的三線建設,國務院1964年決定:唐山鐵道學院內遷至四川省峨眉縣。1971年底,學校正式遷到峨眉山,改名為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時期(1971-2024)
請跳轉至詞條西南交通大學,瞭解詳細信息。

唐山交通大學榮譽成就

唐山交大在社會上享有盛譽,正如唐山交大校歌所云“相期同造最高峯”。與清華、北洋及上海交大相比,唐山交大始終是小而精幹,長期以來只有土木、礦冶兩系,每年招生人數不足百人。學校亦一直奉行嚴謹的教學風格,故而淘汰率極高,每年畢業人數平均不足五十人,因此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如1916年,教育部舉行教學質量評比,唐山交大獲評為全國第一,並被授予“竢實揚華”匾。1916屆畢業生茅以升康奈爾大學參加畢業及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均是最優,從此唐山交大畢業生可以免試就讀康奈爾大學。又如1937年庚子賠款留學考試,除清華大學考取1人外,其他7個名額全部為唐山交大畢業生考取。教育家竺可楨,社會活動家楊杏佛,實業家李光前,經濟學家劉大中,工程先驅杜鎮遠趙祖康胡博淵李温平侯家源慶承道,著名科學家黃萬里林同炎林同驊周惠久張維嚴愷肖紀美錢崇澍等都曾在唐山交大就讀。二十三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姚桐斌陳能寬為唐山交大畢業生,吳自良曾在校任教。
唐山交通大學是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雖每年畢業人數不足百人,但培養了一大批中國鐵路、採礦、冶金方面的專家、學者,為中國的現代化、工業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簡列其中著名者如下(大體依畢業順序):
茅以升:著名橋樑專家、教育家,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楊杏佛:著名社會活動家、管理學家、南京大學商科創始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
李儼數學史專家,中國數學史研究的開創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光前:東南亞橡膠大王、教育家、慈善家,新加坡華僑領袖,新加坡國立大學首任校長;
何傑: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採礦學家,北京大學地質學科的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胡博淵:中國礦冶現代化的開拓者,民國第一任礦政司司長,礦業司司長,中國礦冶工程學會會長;
莊俊:中國現代建築工程的先驅,中國建築師學會的奠基人、會長;
杜鎮遠:中國鐵路的偉大建設者,被譽為“詹天佑之後的鐵路巨擘”;
趙祖康:公路工程與市政工程專家,中國現代公路建設的奠基者,曾任上海市市長;
林同炎:世界著名結構橋樑專家、“預應力先生”,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張維:著名力學家、結構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周惠久:著名金屬材料學家、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恢先:著名力學家,中國地震力學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嚴愷:著名水利學家,河海大學的創始人、校長,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林同驊:著名力學家、航空專家,中國第一架運輸機的設計者,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劉大中: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經濟起飛的助力者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温平:中國機械築路的奠基人、抗戰中滇緬公路的建設者、抗戰功臣;
黃萬里:著名水利學家;
姚桐斌:航天材料專家,“兩彈一星”元勳;
陳能寬:冶金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山交通大學大學舊址

唐山交大原址位於唐山市南湖生態城區域內,現西臨南湖公園,東南臨地震遺址公園,這片土地全為震後危舊平房改造區。一旦原址被作它用,就可能重蹈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老城被拆除的覆轍,而成為永久的遺憾。 呼籲按照復原如故的原則完成交大原址修復工程,作為近現代名校遊的景點(文化園)或唐山市大學的一個校區或作為與西南交大產學研合作的基地。唐山交大原有建築全部採用歐美大學園林式設計風格,是仿照美國伊利諾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建成的傑作。(照片附後)如果其原址得以充分利用,可與鐵路機車博物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地震遺址公園及南湖公園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為展示南湖地區歷史文化功能區的靈魂和地標性建築。
1、唐山交大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辦學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其聲譽馳名中外。
該校多次更名,但人們耳熟能詳的仍稱為“唐山交通大學”。1896年5月,中國第一所鐵路高等學府“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肇建,它就是後來蜚聲中外的唐山交通大學前身,校史早於北京大學(1898年)、清華大學(1911年)。1905年10月遷址唐山,定名為唐山路礦學堂。這所學校的創辦,使唐山與中國近現代交通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為唐山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搖籃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1912年9月,孫中山先生蒞臨該校視察,發表了“革命需要武裝、建設兩路大軍”的著名演説。唐山交大比照美國康乃爾大學模式辦學,1914屆畢業生茅以升在康乃爾大學的優異考試成績,為所有唐山交大學子獲取了免試入學攻讀研究生的資格,從此唐山交大在國際聲名鵲起,被譽為“東方康乃爾”。191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在北京舉辦全國74所高等學校作業成績展覽評比,該校以94分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12月,該校榮獲教育部優等獎狀,授予“俟實揚華”匾額一方,自此“俟實揚華、自強不息”成為唐山交大精神,同時也成為唐山人文精神的寶貴歷史財富。1934年全國8個公費留美名額,除清華大學考取1名外,其餘7名全部被唐山交大畢業生囊括。1937-1945年抗戰階段,先後在湖南湘潭及楊家灘、貴州平越、重慶等地復課。1946年,重歸故里--唐山。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50年代,該校提出並指導建成了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先後參與設計建造了武漢、南京長江大橋,成渝、蘭新、成昆鐵路等重大工程項目。1972年該校遷至四川成立西南交通大學,在唐山設留守處(現光明南里唐山辦事處)
2 、唐山交大是培養中國近現代發展史名人的搖籃,其學子創造了上百項全國第一。
該校英才輩出,先後培養出73名國內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9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國皇家建築學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楊杏佛、黃萬里等學生的名字足以讓其無比自豪。該校學生莊俊主持設計建造了清華學堂。
3、唐山交大是中國著名大學(研究院)的淵藪,孕育了多所親緣高校。
1926年,唐山交大在遼寧錦縣建立分校,後併入東北大學;1948年部分教授、專家幫助組建瞭解放軍工程兵學院(現石家莊鐵道學院);1950年3月,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在該校成立,後遷至北京,現已成為鐵道部科學研究院。1952年下半年,唐山交大部分教授、專家支援組建中國科學院;建築系、化學工程系調整到天津大學;礦冶系調整到新組建的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採礦系調整到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和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材料工程系調入北京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前身);電機系電訊組調整到原哈爾濱鐵道學院;土木系水利組調整到清華大學,並部分支援了河海大學。1956年組建了唐山業餘工學院(現唐山學院);1958年組建了蘭州分校(現蘭州交大),同年,又與煤炭部、天津大學一起組建了唐山礦冶學院(現華北理工大學)。

唐山交通大學發展經歷

唐山民間人士關於復建唐山交通大學的建議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唐山市主要領導4次做出批示,指示規劃等部門認真研究可行方案。據瞭解,復建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初步計劃將交大舊址建成“交大文化園”,與地震遺址公園、開灤礦山公園渾然一體,成為傳承唐山震前歷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山交通大學本部原址位於唐山建設南路南側,唐山南湖生態城自然風景區東部,原佔地600餘畝。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辦學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唐山交通大學曾培養出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等一大批科學家。然而經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破壞,原址僅餘圖書館地基等遺蹟。
據瞭解,規劃中準備復建的唐山交大舊址毗鄰正在建設的南湖生態城。2008年以來,隨着南湖生態城的不斷開發,唐山交大舊址所在地段逐漸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眾多唐山市民也開始在網絡上討論“搶救利用唐山交通大學舊址”,並引起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眾多唐山交大老校友及其親屬子女的關注。
唐山市城鄉規劃局林澎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出於復建後的唐山交大舊址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考慮,規劃部門計劃一方面在原址上按照當初校園的設計,外觀上建設成原來的樣子,但復建後的功能會有所改變,讓其真正成為文化園區,其中包括創意文化園等文化產業。讓唐山交大校址復建不但能夠傳承唐山的歷史文脈,而且能成為唐山城市發展的重要名片,提升唐山市的知名度和軟實力。

唐山交通大學研究分院

唐山交通大學基本信息

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於2010年4月23日正式在唐山揭牌。
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為西南交通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是在《唐山市人民政府與西南交通大學關於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下,由西南交通大學與唐山市曹妃甸工業開發區共同設立,通過產學研緊密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學科技、人才、教學、學科資源優勢,結合唐山市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需要,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學研平台建設、對外聯絡等綜合性工作的專門機構。

唐山交通大學學院作用

學校在曹妃甸工業開發區科教城內建立研究院,佔地約1000畝,將為港口、能源、材料、環境、交通、物流、規劃等新型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提供延伸式的平台。在曹妃甸工業區建立起科技開發與人才培養基地,與唐山市共同推進電子物流平台建設和數字交通信息軟件研發基地建設,在城市建設、景觀設計以及綜合交通、環保等領域開發建設上開展深入合作,並在裝備製造、電子與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及應用、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能源與高效儲能節能等方面開展產學研合作。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還將積極推進與政府、各級企事業單位、各高校在科學研究、產學研聯盟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為唐山市的發展與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成果、人才、智力支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