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北鐵角蕨

鎖定
西北鐵角蕨(Asplenium nesii Christ),植株高6-12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長約2毫米,膜質,黑色,有虹色光澤,全緣。產內蒙古(大青山)、山西(五台、垣曲)、陝西(山陽)、寧夏(賀蘭山)、甘肅(蘭州、榆中、平涼、漳縣、夏河、拉卜楞、舟曲、康縣、賀江山)、青海(湟源、同仁、互助、久治、扎多、玉樹、曲麻、尖扎、昂欠)、新疆(天山、烏魯木齊、阜康、和碩包爾圖)、四川(康定、綽斯甲、普格、崇化、馬爾康、瀘定)、西藏(拉薩、加查、米林、墨竹工卡)。
中文名
西北鐵角蕨
拉丁學名
Asplenium nesii Christ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鐵角蕨科
鐵角蕨屬
西北鐵角蕨

西北鐵角蕨形態特徵

西北鐵角蕨線稿圖 西北鐵角蕨線稿圖
葉多數密集簇生,葉柄長2.5-8釐米,粗達1.2毫米,下部黑褐色,上部為禾稈色,有光澤,疏被黑褐色纖維狀小鱗片,上面有狹縱溝,幹後壓扁;葉片披針形,長4-6釐米,中部寬1-2釐米,兩端漸狹,二回羽狀;羽片7-9對,互生或基部的對生,近平展,有極短柄,下部的略縮短,彼此遠離,中部的較大,相距約8毫米,疏離,橢圓形,長9-12毫米,基部寬4-8毫米,急尖頭併為羽裂,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並與葉軸平行,下側楔形,一回羽狀;小羽片3-5對,互生,上先出,斜展,彼此密接,基部一對略大,尤以上側一片較大,長3-4毫米,寬約2毫米,舌形,圓頭,基部楔形,與羽軸合生並下延,邊緣有鈍齒牙,其餘小羽片略小。葉脈兩面均不明顯,小脈在小羽片為二叉或單一,在羽片基部一對小羽片或為三叉或二回二叉,斜向上,幾達葉邊。葉堅草質,幹後草綠色;葉軸禾稈色,上面有縱溝,略被黑褐色纖維狀小鱗片。孢子囊羣橢圓形,長約1毫米,斜向上,在羽片基部一對小羽片各有2-4枚,位於小羽片中央,向上各小羽片各有1枚,緊靠羽軸,整齊,成熟後滿鋪羽片下面,深棕色;囊羣蓋橢圓形,灰棕色,薄膜質,全緣,開向羽軸或主脈。 [1]  [3] 

西北鐵角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100米-4 000米的乾旱石灰岩的縫隙中。

西北鐵角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北部。

西北鐵角蕨採收和儲藏

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