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

鎖定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和軟件、微電子產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實現我國軟件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經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成立的35所國家示範軟件學院之一。
中文名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software and microelectronic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主管部門
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地    址
(友誼校區)陝西省西安市友誼西路127號 
(長安校區)陝西省西安市東大鎮1號
教學綜合樓
6200多平方米
學生公寓
18000平方米
學生餐廳
3000多平方米
多媒體教室
2200平方米
課程體系
引進SSD系列課程體系
修業年限
四年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辦學目標

把學院建設成為一個技術領先、特色鮮明、滿足國際化市場需求、高水平、多層次軟件、微電子工程化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辦學初期位於西安高新區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區內,位於西北工業大學編號14院,大一大二時期在西工大新校區,大三以後與前四院一起搬至老校區學習。
實行從本科到研究生的國家高等學歷和學位教育。以軟件、微電子核心知識為基礎,以強化外語能力為重點,以實際開發能力培養為特色,主要面向IT、IC產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適應國內外軟件產業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多層次、實用型軟件人才。
採用國內外最新教材和雙語教學,率先引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課程體系,聘請國內外知名教師和企業專家、工程師授課,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新技術、新方法、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學院的教育模式和學生培訓方案得到普遍認可。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軟件學院的建設,明確規定了軟件學院建設的辦學思路、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等,在政策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給予支持。
為辦好軟件學院,及時決策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學校成立了以姜澄宇校長為組長的軟件學院建設領導小組。學院在教育模式、校區建設和辦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實踐: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發展

1.瞄準國際先進IT技術,引進、消化領先成果,探索軟件人才培養與國際軟件人才需求接軌的新途徑。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知名IT公司開展了具有實效的國際合作教育,成功的引進了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課程體系;
2.抓住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環境和政策機遇,吸引社會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投入,培養工程實用型人才。與國內近四十家軟件企業落實了廣泛的工程化合作教育;
3.立足實際,不拘一格廣招賢才,建立了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多元化師資隊伍;
4.按軟件產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重質量、重素質,制定課程和人才培養體系。本科課程設置突出了專業技術與開發能力,工程碩士課程體現了專門化與個性化培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培養模式;
5.積極進行學院獨立校園的硬件建設。用有限的資金在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建立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各類實驗室、院內外結合的實習基地和學生生活場地,為人才培養創造了優良的辦學環境和條件;
6.依託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安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IC設計基地、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構建了與學院四位一體的國家軟件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產學研結合大平台。形成了工程教育與IT產業互動發展的格局和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工程教育辦學模式。
7.軟件學院實行“教學專業化、運作企業化、後勤社會化”的運作方式,自主辦學,經濟獨立核算,按照科學、合理、精幹、高效的原則,建立起具有成效的管理體制:
學校成立由校長掛帥,主管教學、科技和產業副校長參加的軟件學院建設領導小組,對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時決策。成立由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西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和大型IT企業等代表組成的學院理事會,負責學院的發展規劃、合作教育,指導產學研合作實踐等。建立了精幹高效、結構合理的學院領導班子 。
學院充分利用國內外、校內外教育資源,選用師資/教材、創造工程化教育環境,相對自主組織專業教學。教學督導組負責學院教學質量的檢查和評估。
探索企業化運作模式,實行教師及工作人員全員聘用制。
實行後勤社會化,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提供學院後勤設施並組織管理。
學院主要培養3個層次的人才。
學院在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建立了相對獨立的教學與生活區,佔地約60畝,建成了3.6萬平方米的教學實驗綜合樓和學生公寓。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主要學習

1.多媒體教室
學院建設現代化多媒體教室13個。學生閲覽室1個,可容納100人閲讀、自習。
2.學院網絡
學院建有1000M為主幹,100M到桌面,覆蓋園區綜合樓和學生公寓樓的園區網,並通過100M光纖與西工大主校園網連接,可滿足學院教學及學生對網絡接入需求。園區網配備有高端路由交換機和70台性能優良的交換機。
3.學生公寓
現有學生公寓4幢,有600間宿舍,可容納2000名以上學生住宿。學生公寓標準配置為4人間,面積23平方米,有室內衞生間,空調、電話和網絡端口,熱水入户。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學生公寓配套建立了10個學生活動室,每個約70方米,佈置安排了電視室、會議室、學生社團室、廣播站等,全部設備由學院購置。還在新校園內建設了田徑場、籃球場、乒乓球、羽毛球場等。
4.生活保障
西工大科技園提供的學生餐廳,可容納近3000名學生用餐。
醫院在學院設醫療室1個,配備醫護人員3名。
在院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已近1600人,畢業生280人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人才培養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在國家外專局、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和陝西省外專局的組織和支持下,完成了第一階段課程引進工作,為國家軟件工程人才培養與中美軟件工程教育合作邁出了新的一步。
在軟件工程教育領域,卡耐基·梅隆大學在全球始終排名第一。該校的軟件工程課程代表了最先進的軟件工程管理思想,被譽為軟件界的金領。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西安)基地此次從卡耐基·梅隆大學引進的軟件工程系列課程,是美國iCarnegie公司在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課程的基礎上,採用國際開發案例改進後用於開發實踐的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它突破了原有的軟件教學模式,注重實踐,不是簡單的課程引進,而是教育思路、教育管理體系和方法的引進;不但在我國軟件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教育思想、方法以及國際教育合作也具有重大意義。
引進課程教師培訓班分兩批在國家軟件人才國際培訓(西安)基地依託單位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順利舉行,參加培訓的學院共九所,分別是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四川大學軟件學院南開大學軟件學院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湖南大學軟件學院中山大學軟件學院、武漢大學軟件學院、東北大學軟件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120人。
通過教師培訓引進的SSD系列課程體系既兼顧了先進性與實用性,又充分注意了本地化與國際化並舉的問題,為中國的軟件教育提供了一種規範、專業、實用的國際化軟件人才培養途徑。
中美軟件工程教育合作項目標誌着國家關於國際化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部署又邁出了新的一步,我國軟件業已經開始建立與國際開發模式和水準相接軌的軟件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項目主要引進其軟件系統開發(SSD)課程體系,卡耐基·梅隆大學授權iCarnegie公司開發的面向工程型軟件人才培訓的本科系列課程。SSD設置的十門課程可為兩個層次:信息系統導論、計算機系統導論、面向對象編程與設計、用户界面設計與測試以及數據結構與算法這五門課程是針對計算機編程人員的;系統級編程、數據庫系統、網絡和分佈式系統、軟件系統規範、測試和維護及軟件項目的組織和管理這五門課程則是面向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人員的。
軟件系統開發課程
SSD1 信息系統導論
SSD2計算機系統導論
SSD3面向對象編程與設計
SSD4以用户為中心的設計與測試
SSD5數據結構與運算
SSD6系統級別編程
SSD7數據庫系統
SSD8網絡與分配計算
SSD9軟件規範,測試與維護
SSD10軟件項目組織與管理
課程描述
SSD1信息系統導論 :介紹建立軟件開發的概念和技巧。學生將學習軟件是如何編寫的,它的基礎構造框圖是什麼,為使Web工作需要多少層軟件塊相互合作。學生學習創建HTML格式Web網頁以及Java servlets。
SSD2計算機系統導論 :介紹互聯網環境中的計算機使用與維護基礎;介紹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構成與功能。以及它們的運行與維護工具和過程。
SSD3面向對象編程與設計:介紹通過面向目標的編程與設計解決問題。重點是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法設計,文件編制和執行。
SSD4以用户為中心的設計與測試:主要講述人機互動,講述任務分析的基本技能,接口評估和設計。學生將學習開發有用並且人能夠使用的設計。學生將學習如何利用經驗評估接口改進接口。
SSD5數據結構與運算:主要講述如何理解執行時間的依賴性,選定數據結構和運算的帶寬和存儲要求。學生將學習利用簡略手段判斷運算和數據結構的正確性與複雜性。重點是運算和表示方式的智能選擇。作業編程語言為C++和標準模板庫。
SSD6系統級別編程:講述編程員對處理器、存儲和操作系統的觀點。學生將學習儲存構成和層次,背景轉換和圖形,高層次軟件應用在硬件之前的轉換過程。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減少程序模糊錯誤,測量和優化程序。編程作業使用C語言。
SSD7數據庫系統:主要講述數據庫的概念,包括:數據庫設計。重點講述相關數據模式。學生將利用商業數據管理系統開發Java和/或Visual Basic環境下的客户服務器應用。典型應用包括電子商務系統。
SSD8網絡與分配計算:講述網絡計算的原則與實踐。課程將概述支持數據和多媒體交流的網絡技術,面向應用的模型,使用Java的目標編程分配方法。
SSD9軟件規範,測試與維護:講述軟件系統開發原則。學生通過獨立或小組操作相當規模的互聯網軟件項目,獲得軟件產品各個方面的經驗。
SSD10軟件項目組織與管理:講述軟件項目的組織與管理。學生將學習項目計劃,安排,成本控制和組織技巧。學生也將反覆評論不同的計劃和管理案例。客户管理將是重點。
SSD系列課程體現了多種優勢, 如該系列課程側重軟件工程管理實踐,與國際開發模式接軌,在教學中,將直接採用美國的開發案例用於實際軟件開發管理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完整,使用方便,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適合軟件學院學生學習;這種培養人才的模式將提高我國軟件人才和軟件企業的競爭力,增強我國軟件人才的工程開發和項目管理能力;該課程體系帶來了最前沿的技術與教育方法,同時也將個人能力、團隊合作及項目管理有機地整合為一體。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課程

通過SSDX課程學習,考試成績合格的學生可以被卡耐基·梅隆大學記入相應的學分。SSD2-SSD8記入本科學分,SSD9-SSD10兩門課程可以記入碩士學分。
培養目標
辦學目標是:"把軟件學院建設成為一個技術領先、特色鮮明、滿足國際化市場需求、以社會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的高水平、多層次軟件工程化人才培養基地。"
軟件學院受學校的直接領導。軟件學院的人才培養不同於傳統大學院系的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軟件工程化人才為目標。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新技術、新方法、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軟件學院主要培養3個層次的軟件人才:
軟件工程專業本科層次:主要培養軟件工程師、軟件測試師、軟件銷售人員和技術維護人員。在培養內容上,以軟件核心知識為基礎,以強化語言(英語)能力為重點,以實際軟件開發能力培養為特色,培養具有實戰能力的國際化軟件人才。
軟件工程專業碩士:主要培養軟件高級工程師、分析師、軟件項目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質量保證人員。在培養內容上,突出專業方向的系統化,加強知識與實際項目開發的結合,注重技術管理能力的訓練,培養高素質、懂管理的軟件高層次人才。
各類資質認證:根據軟件領域職業崗位的需要,培養具有專門技能的軟件人才。包括數據庫設計、管理、網絡設計、管理、軟件質量評估等。
培養模式
專業與課程
本科專業:軟件工程
主要課程與學分要求:操作系統、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C++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軟件工程、數據庫等,專業課:80學分。
獲得學位:工學學士
研究生專業:軟件工程方向、網絡技術方向、數據庫技術方向、IC設計方向。40學分。
軟件工程方向主要課程:軟件工程方向主要課程: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分析設計、軟件質量管理與過程改進、軟件質量測試、驗證與確認等。
網絡技術方向主要課程: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分析設計、組網技術與網絡協議、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高級網絡編程等。
數據庫技術方向主要課程: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分析設計、數據庫設計、數據庫工程、Oracle數據庫等。
IC設計方向主要課程: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分析設計、VLSI基礎、EDA技術等。
獲得學位:軟件工程碩士
辦學特色
軟件學院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於:
三個培養一體化
知識培養與素質培養一體化:在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更注重素質教育。
理論教學與能力培養一體化:軟件學院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培養,在教學中,重點考核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生動的實例教學代替呆板的板書教學。許多課程考試都包含了實驗的內容,部分課程考核更直接以實驗為主。
專業知識與語言能力一體化: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已達到全部課程的60%以上。先後有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9位外籍教師開設了12門次技術課程,另有近20名外籍專家來院舉辦了軟件與微電子專業的技術講座。
四大轉變
從學歷到學分的轉變,符合高等教育的國際規則,更符合學生髮展的需要。
從科學到技術的轉變,改變培養人才、科學家為工程師、企業家。
從教書到學習的轉變,改變教師的職責為引導者、管理者和監督者,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為啓發式、自主式學習。
從本地到國際化的轉變,課程、教材與世界同步,教育方法、模式與世界接軌,培養國際化人才。
教學改革
此外,軟件學院的教學改革還體現於:
開設的全部課程均採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全部開發了電子教案。
探索新的學生管理模式,探索和實踐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與有效途徑。在學生思想、學習方法、實驗室管理、課件製作等工作方面,都吸收學生參與,提倡學生自我管理。經過四個學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學校信息

友誼校區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友誼西路127號 郵編:710029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大三大四學生)
長安校區地址:陝西省西安市東大鎮1號 郵編:710068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大一大二學生)

西北工業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專業設置

微電子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本科教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 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在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領域內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培養能結合市場需求實際、從事本專業技術開發和項目研究,具備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掌握微電子學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知識與技能。
二、培養要求:
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較系統的基礎科學理論,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及必要的專業知識。具有運算、編程、實驗測試、表達及基本軟硬件操作技術;具有市場經濟知識、管理知識,懂得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經濟法知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工程設計能力,並具有初步的科技研究、開發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語,能快速閲讀本專業的外語資料,具有聽、説、寫的基礎。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具有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運算、編程、實驗測試、表達及基本軟硬件操作技術和芯片設計開發能力;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文獻檢索能力、計算機軟硬件操作等基本技能及一定的芯片設計開發和外語應用能力; 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對本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有一定的瞭解;並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特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軟件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本科教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適應國內外軟件產業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多層次、工程型軟件人才。要求掌握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計算機軟件主流技術、軟件開發方法與軟件工程、軟件項目過程管理等基本知識與技能。
二、培養要求
1.思想政治素質要求
(1)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 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與時俱進,能用先進文化塑造自己、陶冶自己,能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業務素質培養要求
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較系統的基礎科學理論,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及必要的專業知識。具有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網絡技術、軟件工程的基本技術;具有市場經濟知識、管理知識,懂得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經濟法知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工程設計能力,並具有初步的科技研究、開發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語,能快速閲讀本專業的外語資料,具有聽、説、寫的基礎。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具有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軟件工程、網絡技術、軟件開發能力;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文獻檢索能力、計算機軟硬件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好的軟件開發和外語應用能力;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對本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有一定的瞭解;並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特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