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充縣誌

鎖定
《西充縣誌》是西充縣誌編纂委員會編著的地方誌
中文名
西充縣誌
作    者
西充縣誌編纂委員會
出版時間
1993年08月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西充縣誌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西充縣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1] 

西充縣誌作品目錄

封面
西充縣誌
西充縣誌編纂委員會
圖片
晉城全景
縣委辦公大樓
縣人大、縣人民政府、縣政協大院
張瀾(右二)與毛澤東(右一)天安門城樓上(1949.10.1)
于江震(左一)與鄧小平(右四)在新都桂湖(1960)
晉城東門節日之夜
郵電大樓
西充影劇場
水稻豐收
採摘新棉
桑滿“四邊”
國優“青三九”
肥豬滿圈
北福寺古柏
升鍾水進晉城了
龍江橋倒虹管
寶馬河渡槽
張柏埡隧洞
川沱麴酒廠
西充縣綢廠
西充縣工藝美術錦緞廠
西充縣氮肥廠
西充縣防疫站食品衞生監督
川北風機廠產品
獅子糕
萬噸自來水廠
仁和農民文化宮
青龍湖
西充縣人民外科大樓
西充中學語言實驗室
晉城中學預製廠
太平中學
雙鳳中學教學大樓
復安羅村溝小學
《妙法蓮花經》經文
清風(複合油版畫)於成作 江澤民家藏畫
秋(國畫)李來源作
大渡橋橫鐵索寒(油畫)何孔德作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行政建置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建置
第二節境域
第二章政區
第一節區劃
第二節鄉鎮簡況
第三章晉城及西充析置考
第一節晉城考
第二節西充縣析置考
第二篇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第一節地層
第二節構造
第三節地質發展簡史
第四節礦藏
第二章地貌
第一節 丘陵
第二節低山
第三章氣候
第一節温度
第二節降水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災害性天氣
第四章水文
第一節溪流
第二節徑流
第三節地下水
第五章土壤
第一節成土母質與分佈
第二節類型
第三節土種性態
第四節資源
第六章野生動植物
第一節植被與野生植物
第二節野生動物
第七章污染與保護
第一節污染
第二節保護
第三篇人口
第一章規模
第一節總量與變動
第二節分佈
第二章構成
第一節民族姓氏構成
第二節年齡、性別構成
第三節文化構成
第四節職業構成
第五節生育構成
第三章管理
第一節户籍
第二節普查
第四章計劃生育
第一節宣傳
第二節政策實施
第三節技術指導
第四篇黨派社團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西充組織
第一節黨員和組織
第二節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縣委全委會
第四節縣委常委會
中國共產黨西充縣委員會歷任副書記一覽表
第五節黨的建設
第六節思想政治工作
第七節紀律檢查
第八節統戰工作
第九節中心工作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西充組織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活動
第三章中國民主同盟西充組織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工作
第四章其它黨派
第一節中國民社黨西充組織
第二節中國青年黨西充組織
第五章社會團體
第一節職工團體
第二節農民團體
第三節青年團體
第四節婦女團體
第五節商民團體
第六節僑眷團體
第五篇政權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節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選舉
第五節縣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二章民國政權及代議機構
第一節縣知事公署、縣政府
第二節基層政府
第三節議(參)事會
附:西充縣民國時期知事、縣長簡表
第三章人民政府
第一節縣人民政府
第二節區鄉人民政府
第六篇政治協商
第一章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二章政協西充縣委員會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會議
第三節政治協商民主監督
第四節聯繫各界人士
第五節提(議)案辦理
第六節視察
第七節文史資料徵編
第七篇勞動人事
第一章勞動管理
第一節體制
第二節招工用工
第三節待業安置
第四節知青安置
第五節分配調動
第六節考核獎懲
第七節民工徵調
第二章人事管理
第一節體制
第二節錄用選拔
第三節任免調動
第四節教育培訓
第五節考核獎懲
第六節轉業安置
第七節幹部編制
第三章工資福利
第一節勞動工資
第二節勞保福利
第三節勞保安全
第八篇民政
第一章優撫安置
第一節烈士褒揚
第二節撫卹
第三節擁軍優屬
第四節復退安置
第二章救濟
第一節春夏荒救濟
第二節老弱殘救濟
第三節特殊救濟
第四節貧困户救濟
第五節災害救濟
第三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敬老育孤
第二節麻風病人收治
第四章婚、喪管理
第一節婚姻登記
第二節殯葬改革
第九篇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鎮反
第三節打擊刑事犯罪
第四節改造工作
第五節治安行政管理
第六節消防
第二章檢察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經濟檢察
第四節法紀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六節控告申訴
第三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體制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複查
第六節信訪、申訴
第四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公證
第二節律師工作
第三節調解
第四節法制宣傳
第十篇軍事
第一章機構
第一節團練局
第二節國民兵團部
第三節政府軍事科(兵役科)
第四節民眾自衞總隊
第五節人民武裝部(兵役局)
第六節民兵指揮部
第二章兵役
第一節募兵徵丁
第二節志願兵、義務兵
第三節預備役登記管理
第三章駐軍與地方武裝
第一節駐軍
第二節地方武裝
第四章自衞隊、民兵
第一節人民武裝自衞隊
第二節民兵
第五章兵事紀要
第一節張獻忠鳳凰山殉難記
第二節冉天元誅朱射鬥記
第三節赤衞隊奇襲大悲寺
第十一篇 綜合經濟
第一章經濟概貌
第一節經濟指標
附:西充縣部分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
第二節經濟結構
第三節人民生活
第二章計劃管理
第二節流通計劃管理
第三節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管理
第四節統計監督
第三章物價管理
第一節價格水平
第二節價格管理
第一節市場貿易
第二節企業登記
第三節物價監督
第四節經濟合同管理
第五節商標管理
第六節違章違法查處
第五章標準計量管理
第一節計量管理
第二節標準化管理
第十二篇農業
第一章經濟制度
第一節土地制度
第二節經營管理
第二章作物栽培
第一節糧食作物
第二節經濟作物
第三節柑桔
第三章農業技術
第一節種植制度
第二節品種改良
第三節土壤培肥
第四節作物保護
第四章農業機械
第一節種類
第二節管理
第五章栽桑養蠶
第一節桑樹
第二節養蠶
第六章畜禽飼養
第一節豬
第二節牛
第三節家禽
第四節魚、蜂
第七章林業
第一節資源
第二節林權與林業責任制
第三節生產
第四節山林保護
第十三篇 水利
第一章蓄水工程
第一節冬(囤)水田
第二節石河堰
第三節山平塘
第四節水庫
第五節水井
第六節蓄水池
第二章提灌設施
第一節人力工具
第二節機灌
第三節電灌
第四節噴灌
第三章升鍾水庫西充灌區工程建設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規劃
第四章管理
第一節冬(屯)水田管理
第二節工程管理
第三節灌溉管理
第四節綜合經營
第五節漁政管理
第十四篇鄉鎮企業
第一章產業
第一節工業企業
第二節農業企業
第三節建築業
第四節交通運輸企業
第五節商業企業
第六節服務業
第二章構成
第一節鄉(鎮)辦企業
第二節村辦企業
第三節組辦企業
第四節户辦企業
第五節聯户辦企業
第三章管理
第一節計劃管理
第二節財務管理
第三節勞動管理
第四節質量管理
第五節供銷管理
第六節安全管理
第四章效益
第一節社會效益
第二節經濟效益
第十五篇工業
第一章紡織工業
第一節絲絹紡織
第二節棉紡織
第三節麻紡織
第四節針織
第二章化學工業
第一節煙花爆竹製造
第二節氮肥製造
第三節塑料製品
第四節火柴製造
第五節生物化工
第三章機械工業
第一節農業機械製造
第二節金屬品製造
第三節金屬品修理
第四章建材工業
第一節磚瓦生產
第二節石灰生產
第三節水泥製品
第五章電力工業
第一節發電
第二節輸變電
第三節供電
第六章食品工業
第一節糧食加工
第二節植物油料加工
第三節屠宰及肉類加工
第四節釀酒
第五節制鹽
第六節糖果糕點加工
第七節條澱粉加工
第八節調味品加工
第七章服裝鞋帽業
第一節服裝加工
第二節鞋帽加工
第八章印刷業
第九章飼料加工業
第十章其它工業
第一節煤製品
第二節自來水
第三節衡器製造
第四節制藥
第五節造紙
第六節傢俱製造
第十一章管理
第一節計劃管理
第二節質量管理
第三節安全管理
第十六篇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運輸
第三節管理
第二章郵電
第一節郵政
第二節電信
第三節管理
第十七篇商業
第一章經濟成分
第一節國營商業
第二節公私合營商業
第三節供銷合作商業
第四節其它集體商業
第五節個體商業
第六節商業網點
第二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貿易及資本結構
第二節集市興衰
第三章商品購銷
第一節糧油購銷
第二節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第三節農副產品收購
第四節 日用工業品銷售
第五節能源建材銷售
第六節副食糖酒購銷
第七節醫藥品銷售
第八節廢舊物資回收
第四章飲食服務
第一節飲食
第二節服務
第五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財務管理
第二節計劃統計物價管理
第三節儲運管理
第四節勞動管理
第十八篇建設
第一章規劃
第一節總體規劃
第二節晉城規劃
第三節場鎮規劃
第四節農房規劃
第二章建設
第一節晉城建設
第二節場鎮建設
第三節農村建設
第三章建築施工
第一節企業
第二節工藝
第四章管理
第一節建設用地管理
第二節公房管理
第三節資金管理
第十九篇財政
第一章體制
第二章收入
第一節農業税
第二節工商税、地方税
第三節企業利潤
第四節其它收入
第五節公債(國庫券)
第三章支出
第一節經濟建設投資
第二節事業經費
第三節行政管理費
第四節撫卹、社會救濟、災害救濟
第四章管理與監督
第一節預算管理
第二節財務管理
第三節税收管理
第四節審計監督
第二十篇金融
第一章機構
第一節地方銀行
第二節國家銀行
第三節保險公司
第四節合作金融組織
第二章貨幣
第一節流通幣種
第二節現金管理
第三節金銀收兑
第三章信貸
第一節農業放款
第二節工商放款
第三節固定資產放款
第四節民間信貸
第五節利率
第四章儲蓄存款
第一節儲蓄
第二節存款
第五章結算與聯行
第一節結算
第二節聯行
第六章保險
第一節投保
第二節理賠
第二十一篇教育
第一章學校教育
第一節儒學書院、義學私塾
第二節普通教育
第三節職業技術教育
第二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文化學習
第二節技術教育
第三節高等教育
第三章普教實施
第一節教育改革
第二節招生
第三節學制、計劃、課程
第四節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節教學
第六節勤工儉學
第四章教師
第一節隊伍
第二節任用
第三節培訓
第四節待遇
第五章經費設備
第一節經費
第二節設備
第六章管理
第二節學校管理
第二十二篇科學技術
第一章機構與隊伍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隊伍
第二章服務
第一節科普宣傳
第二節諮詢
第三節情報
第四節推廣運用
第三章成果
第二十三篇文化
第一章羣眾文化
第一節民間文藝形式
第二節活動
第二章戲劇
第一節流行劇種
第二節劇團
第三節劇目
第三章電影
第一節機構網點
第二節電影院
第三節電影隊
第四節發行放映
第四章文藝創作
第一節文學創作
第二節音樂創作
第五章圖書檔案
第一節發行
第二節館藏
第三節檔案
第六章新聞、廣播、電視
第一節通訊報道
第二節報刊
第三節廣播
第四節電視
第七章文物
第一節館藏文物
第二節地面文物
第二十四篇衞生體育
第一節羣眾衞生
第二節除害滅病
第三節兩管五改
第四節衞生村建設
第二章衞生防疫
第一節衞生監督、監測
第二節傳染病管理與防治
第三節地方病防治
第四節疾病監察點
第五節水腫
第三章醫療
第一節機構、隊伍與設備
第二節中醫
第三節西醫
第四節中西醫結合
第五節護理
第四章婦幼保健
第一節接生
第二節勞動保護
第三節婦女病防治
第四節兒童保健
第五章衞生行政管理
第一節醫政管理
第二節藥政管理
第三節經費管理
第四節公費醫療管理
第六章體育
第一節體育項目
第二節學校體育
第三節羣眾體育
第四節業餘培訓
第五節場地設施
第六節體育競賽
第二十五篇風俗
第一章生產習俗
第一節農祀
第二節工具使用
第三節農諺
第二章生活習俗
第一節飲食
第二節服飾
第三節宅居
第四節出行
第三章宗族
第一節家族
第二節婚姻
第三節家庭
第四節喪葬祭祀
第四章禮儀習俗
第一節待客
第二節交際
第五章節令習俗
第一節農曆節日
第二節公曆節日
第六章道德風尚
第一節見義勇為
第二節尊老愛幼
第三節崇教尚學
第四節文明單位、五好家庭建設
第七章惡風陋習
第一節吸毒
第二節賭博
第三節討小、守節、蓄奴
第四節迷信
第五節嫖娼賣淫
第六節禁忌
第八章宗教信仰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耶穌教
第九章行幫習俗
第一節行會
第二節會道門
第三節袍哥
第四節青幫
第二十六篇方言
第一章方言分區
第一節義興話
第二節祥龍話
第三節罐埡話
第二章音系
第一節聲母
第二節韻母
第三節聲調
第四節聲韻配合
第五節同音字匯
第三章詞彙
第四章語法
第一節附加成分
第二節疑問句
人物
一、傳記
紀信
譙周
何炯
何羣
何子芝
馬廷用家族
李完
徐佔彪
繆嘉惠
李蔚華
羅綸
楊仁叔
羅一農
袁彬
楊香墀
楊全宇
王播
蒲小路
張瀾
郭金山
蒲節馨
黃道源
王纘緒
楊達璋
熊天祉
何恩寬
于江震
鮮英
張敬虞
康凍
郝肯堂
何乃仁
張撫均
王澤浚
趙壁光
賈良華
謝康懷
彭海清
蘇聯邦
任金山
範光泗·範居滿
魏慶豐
二、英名錄
(一)解放戰爭烈士
(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烈士
三、名錶
(一)省以上先進模範人物
(二)旅外縣團級以上幹部
(三)旅外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附錄
一、文獻輯存
(一)丙子、丁丑年大天干請修西建馬路的呈文和批示
(二)關於振興文教事業的方案
(三)西充縣生豬資源調查報告
(四)關於建設蠶絲生產基地的決定
(五)關於《升鍾水庫西充灌區成片復耕可行性論證報告》的報告
(六)西充縣統計局關於199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統計公報
二、著述要目
(一)歷代著述要目
(二)當代著述要目
(三)部門志書目
三、歷代詩文選錄
(一)康熙《西充縣誌》序
(二)西充竹枝詞(八首)
(三)光緒《西充縣誌》序
(四)有感
(五)祭父母文
(六)無題
(七)長江大橋落成
(八)亡題
四、《西充縣誌》編纂大事記
五、《西充縣誌》出版捐贈情況錄
版權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