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伯利亞蓼

(中草藥)

鎖定
西伯利亞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西伯利亞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的根莖。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具有疏風清熱,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目赤腫痛,皮膚濕癢,水腫,腹水。
中文名
西伯利亞蓼
別    名
剪刀股
野茶
驢耳朵
牛鼻子
鴨子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蓼目
蓼科
蓼屬
西伯利亞蓼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西伯利亞蓼入藥部位

根莖。

西伯利亞蓼性味

味微辛、苦,微寒。

西伯利亞蓼歸經

歸肝、大腸經。

西伯利亞蓼功效

疏風清熱,利水消腫。

西伯利亞蓼主治

用於目赤腫痛,皮膚濕癢,水腫,腹水。

西伯利亞蓼相關配伍

1、治目赤腫痛:野茶適量,煎水洗眼。
2、治下腫浮腫:野茶適量,研末內服,每次3g,每日2次,開水送下。(1-2方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西伯利亞蓼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g。外用:適量,煎水洗。

西伯利亞蓼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其根莖,除去泥土及雜質,洗淨,晾乾。

西伯利亞蓼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6-20cm。有細長的根莖。莖斜上或近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稍肥厚,近肉質,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無毛,長5-8cm,寬5-15m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戟形或楔形。花序圓錐狀,頂生,長3-5cm;苞片漏斗狀;花梗中上部有關節;花黃綠色,有短梗;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長約3mm;雄蕊7-8;花柱3,甚短,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稜,黑色,平滑,有光澤。花、果期秋季。

西伯利亞蓼生長環境

生於鹽鹼荒地或砂質含鹽鹼土壤。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

西伯利亞蓼藥材性狀

根細長,淡紅色至淡黃色,皺縮,彎曲。葉破碎,淡綠色;完整葉片矩圓形至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戟形。花序總狀;花小,黃綠色,被片5,雄蕊7-8,氣微,味酸。

西伯利亞蓼相關論述

1、《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治水腫。”
2、《甘肅中草藥手冊》:“散風熱,明目,利水。”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4.    朱亞民主編.《內蒙古植物藥志 第1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