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褐鴉雀

鎖定
褐鴉雀(學名:Cholornis unicolor)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9-22釐米。嘴橙黃色、短而粗厚、似鸚鵡嘴,下嘴較淡,頭具短的羽冠,頭頂和冠羽棕褐色,有一長而粗著的黑色眉紋自眼先延伸至頸側,眼圈白色。上體棕橄欖色。頦、喉葡萄灰色,其餘下體淡黃灰色。虹膜褐色,腳鉛灰色或黃褐色。 [1] 
褐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1800-3000米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和竹林與灌叢中。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有時亦與其他鴉雀混羣,飛行無力而緩慢,常呈短距離飛行。多在林下竹叢或灌叢中、也在林緣或林間沼澤蘆葦叢中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昆蟲、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分佈於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等東喜馬拉雅山區和緬甸北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褐鴉雀
拉丁學名
Cholornis unicolo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鶯科
鴉雀屬
褐鴉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43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外文名
Brown Parrotbill
同義學名
Paradoxornis unicolor

褐鴉雀形態特徵

褐鴉雀
褐鴉雀(11張)
雌雄羽色相似。頭具短的羽冠,前額、頭頂、頭側和羽冠棕褐色,自眼先經眼上到頸側有一條長的黑色眉紋,眼圈白色。背、肩、腰、尾上覆羽和兩翅表面棕橄欖色,尾羽棕褐色,飛羽褐色,外翈棕橄欖色,最內側飛羽內硼淡黃色。頦、喉至上胸葡萄灰色或淡棕褐色,下胸以下等其餘下體淡棕黃灰色或淡土黃色沾灰色,腹中部略淡。 [1] 
虹膜褐色,嘴橙黃色,下嘴較淡,腳鉛灰色或黃褐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28-38克
185-216毫米
13-15毫米
80-90毫米
104-118毫米
28-32毫米
雌性
28-34克
193-222毫米
12-15毫米
76-88毫米
104-123毫米
28-32毫米 [1] 

褐鴉雀近種區別

相似種三趾鴉雀Cholornis paradoxus)僅3趾,上體較灰而少棕,眉紋多為棕褐色且往後變淡;紅嘴鴉雀Conostoma aemodium)體型明顯為大。既無白色眼圈亦無黑色眉紋。區別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1] 
三趾鴉雀 三趾鴉雀
紅嘴鴉雀 紅嘴鴉雀

褐鴉雀棲息環境

褐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1800-3000米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和竹林與灌叢中。 [1]  褐鴉雀生活在山區,根據棲息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也不相同,在尼泊爾海拔為2400-3050米,在印度海拔為2590-3400米,在中國西藏東部海拔為2440-2895米,而中國其他地區海拔為1800-3600米。也有一些報道,褐鴉雀在印度能夠下降到2000米以下的海拔高度。 [4] 

褐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有時亦與其他鴉雀混羣,飛行無力而緩慢,常呈短距離飛行。多在林下竹叢或灌叢中、也在林緣或林間沼澤蘆葦叢中活動和覓食。 [1]  在印度東北部,通常與紅嘴鴉雀(Conostoma oemodium)混在一起。它們喜歡躲藏,不願遠距離飛行。在竹頂的邊緣直線穿梭。有時,它們的頭會顛倒過來,會啄它們可以夠得到的苔蘚。褐鴉雀是一種留鳥,但在繁殖季節之外,有時會有短暫的遷移,尤其是在竹葉枯萎之前。繁殖期6-8月。巢可能是由樹皮、粗草和竹葉條組成。 [4] 
食性:主要以昆蟲、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攝取芽、青苔和其他植物材料。一般組成6-15只不等的羣體進行覓食。 [1]  [4] 
叫聲:吱吱的叫聲,告警時發出顫鳴。 [5] 

褐鴉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等東喜馬拉雅山區和緬甸北部。在中國分佈於四川(中部峨眉、寶興、天全、西南部木裏、美姑、西部康定二郎山)、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麗江、中甸、西部瀘水、鎮康、新平、龍川江與怒江間山脈)以及西藏(南部錯那)等地。 [1] 
褐鴉雀分佈圖 褐鴉雀分佈圖

褐鴉雀亞種分化

關於褐鴉雀的亞種分化,一直有爭議。多數認為褐鴉雀無亞種分化,為單型種。Rothschild(1920)根據在中國雲南西部怒江與龍川江間山脈的標本描述了一個新亞種Paradoxornis unicolor saturatior,鄭作新(1958,1976)、Mayr and Paynter(1964)等則認為它和指名亞種無明顯差別而列為指名亞種的同物異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組(1980)在對比了採自中國雲南鎮康的指名亞種標本後,認為貢山、瀘水的標本與Rothschild(1921)和Vaurie(1959)描述的Paradoxornis unicolor saturatior亞種相符,羽色較指名亞種暗而多紫灰色,尤以頭、頰、耳羽和喉更沾灰色,下體少棕色,因而認為Paradoxornis unicolor saturatior的亞種地位應該得到確認,從而使褐鴉雀分為2亞種。但鄭作新等(1987)對此仍持異議,認為他們從雲南麗江所採得的標本並非如昆明動物所(1980)對貢山、瀘水等地標本所描述的那樣較指名亞種暗而多紫灰,尤以頭、頰、耳羽、喉更沾灰色,而下體卻少棕色;同時認為中國又無尼泊爾模式產地標本作比較,因而認為所報道的亞種Paradoxornis unicolor saturatior仍有待於證實,仍將此亞種暫列為指名亞種的同物異名。後來多數學者亦都持此觀點,認為褐鴉雀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De Schauensee 1980;Howard and Moore 1980,1991;鄭作新1994;唐蟾蛛1996)。 [1] 

褐鴉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6]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