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嘴鴉雀

鎖定
紅嘴鴉雀(學名:Conostoma aemodium)是鶯科、紅嘴鴉雀屬中型鳥類,體長27-29釐米。嘴橙黃色,前額灰白色。眼先和眼下黑褐色。頭頂和上體橄欖褐色而沾棕。兩翅暗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灰色,次級飛羽棕色、羽端沾灰。頦、喉和頭側橄欖灰褐色沾棕,其餘下體棕灰色。虹膜橙黃色或褐色,腳黑褐色或鉛綠灰色。 [1] 
紅嘴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3800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等高山密林中,冬季有時下到海拔1200米地帶。多棲息在林下茂密的灌叢、竹叢和杜鵑灌叢間,有時也在蘆葦叢和高草上或地上活動和覓食。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多成小羣。主要以懸鈎子、竹筍、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分佈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和印度(阿薩姆、錫金)等喜馬拉雅山地區和緬甸東北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紅嘴鴉雀
拉丁學名
Conostoma aemodium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鶯科
紅嘴鴉雀屬
紅嘴鴉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42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外文名
Great Parrotbill

紅嘴鴉雀形態特徵

紅嘴鴉雀
紅嘴鴉雀(13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灰白色,眼先和眼下面黑褐色,頭側和耳羽褐色沾葡萄色或呈橄欖灰褐色,頭頂、後頸、背等其餘上體橄欖褐色沾棕或呈淡土褐色;尾棕褐色具寬的灰色羽緣和羽端;飛羽暗褐色,初級飛羽外翈灰色,次級飛羽外翈棕褐色,羽端沾灰,最內側次級飛羽外翈和羽端全為灰色。頦、喉橄欖灰褐色或土棕褐色或褐色沾葡萄色,到胸、腹逐漸變淡,下腹至尾下覆羽鼠灰色。 [1] 
虹膜橙黃色或褐色,嘴橙黃色,腳黑褐色或鉛綠灰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92-108克
234-286毫米
22-25毫米
102-136毫米
122-152毫米
38-43毫米
雌性
90-100克
272-294毫米
22-24毫米
112-127毫米
135-152毫米
37-43毫米 [1] 

紅嘴鴉雀近種區別

相似種三趾鴉雀Paradoxornis paradoxus)體型較小,嘴短厚,具白色眼圈;褐雀體型亦較小,嘴較短厚,眼具白圈和有顯著的黑色眉紋。區別均較明顯。 [1] 
三趾鴉雀 三趾鴉雀
紅嘴鴉雀 紅嘴鴉雀

紅嘴鴉雀棲息環境

紅嘴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3800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等高山密林中,冬季有時下到海拔1200米地帶。多棲息在林下茂密的灌叢、竹叢和杜鵑灌叢間,有時也在蘆葦叢和高草上或地上活動和覓食。 [1] 

紅嘴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多成小羣。飛行力弱,多在竹叢或灌叢間跳躍或短距離飛翔,有時也攀爬或懸吊在竹灌叢枝葉上或高草上覓食。鳴聲清脆悦耳,似“揮留-揮留”聲。 [1] 
食性:主要以懸鈎子、竹筍、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1] 
叫聲:清晰而有韻味的“wheou,wheou…”聲;喘息的呱呱叫或顫鳴。 [4] 

紅嘴鴉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和印度(阿薩姆、錫金)等喜馬拉雅山地區和緬甸東北部。在中國分佈於甘肅(西南部)、陝西(南部)、四川(北部南坪、汶川、平武、東北部萬源、東部巫溪、中部峨眉、寶興、天全、西南部峨邊、甘洛、美姑)、雲南(西北部麗江山脈)和西藏(南部)。 [1] 

紅嘴鴉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竹叢或灌叢中,巢主要由草莖和草葉構成,內墊細草莖。巢呈杯狀,直徑約13釐米,高10釐米。每窩產卵通常2-3枚,卵呈污白色、被有黃褐色和墨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8毫米×20毫米。 [1] 

紅嘴鴉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5]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