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裸鰓目

鎖定
釋文:腹足綱後鰓亞綱的一目。成體多無鰓及外套腔,但有的具次生鰓
中文學名
裸鰓目
動物界
腹足綱
亞    綱
後鰓亞綱

裸鰓目外形

殼、外套膜及本鰓均消失;體背具有數目較多的裸鰓及其它次生鰓;內臟團平坦;齒舌上每行4個小齒。海牛屬Doris屬海牛科。成體貝殼完全消失。體呈卵圓或橢圓形,低平或稍凸。外套寬,覆蓋頭部和腹足,通常有瘤狀突起。在外套背部有1對嗅角,嗅角通常柄部明顯,上部有褶葉,狀如牛的頭角

裸鰓目生活區域

海牛廣佈世界各海域,暖海海域的種類最多。生活在沿岸岩礁、石頭下,或潮間帶海塗到深海底,以強大的齒舌刮食藻類、苔蘚蟲珊瑚蟲和底棲硅藻類等。常見種有日本石磺海牛Homoiodoris japonica,是中國沿海潮間帶石頭下的常見種,日本也有分佈。

裸鰓目生長髮育繁殖

蓑海牛屬Eolis屬馬蹄鰓科。體小型、柔軟。成體貝殼完全消失。本鰓消失,體背側緣列生二次性鰓。頭部明顯,頭頸部細長,口觸手細長,嗅角小,棍棒狀,平滑;或有螺旋狀褶襞。眼明顯,位於嗅角基部附近。背鰓突起,細長或呈紡錘形,排列於背側兩緣,每列由許多鰓突起組成,有肝臟分枝到達,代替鰓葉營呼吸作用。通常背鰓突起末端有刺絲囊,能放射刺絲禦敵或捕殺小動物,背鰓突起容易脱落,以避強敵。生殖孔和肛門位於體右側鰓列之間。腹足狹長,前側隅圓形或呈尖角狀,後端削尖形成尾部,利於在海藻間爬行。齒舌通常單列,側齒數目少。白斑馬蹄鰓有背鰓突起6羣,第1~4羣排列呈馬蹄鐵形,第5~6鰓羣呈斜列,第1~2鰓羣之間距離較遠,肛門位於第2鰓羣中間,生殖孔位於肛門的下方。嗅角平滑,口觸手細長平滑。足前側隅呈尖角狀,後端形成長尾。體呈淡黃白色,頭部、口觸手基部、嗅角和足的上面橙色。鰓脈淡紅或褐色。末端乳白色。體表散佈有許多乳白色斑點,口觸手中線、嗅角末端白色,背中線從頭部到尾部有1條由乳白色斑點組成的線條。分佈於印度洋、日本和中國的海域。在潮間帶的海藻間可以見到。7月交尾產卵,卵羣產於石蓴或石頭上,呈波折細帶狀,盤繞8~18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