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裸腹鱘

鎖定
裸腹鱘(學名:Acipenser nudiventris)是鱘科、鱘屬魚類。體長筒狀。腹部寬,平坦狀。背側較窄,向後漸細長。頭大,三角形,背側被骨板。吻突出,稍平扁。眼小,圓形,側位。眼間隔寬、中間平坦。鼻孔2個,靠近眼前方,橢圓形、前鼻孔稍小於後鼻孔。口橫裂,腹位。上下頜均無齒。下唇完整,中間不中斷。吻腹部有須4對,須長,向後不達口前緣。鰓孔大,側位。鰓耙寬扁。鰓蓋膜與峽部相連。背鰭1個,後位,上緣微凹。臀鰭始於背鰭近中部下方,後緣近後部鰭條處微凹。胸鰭側下位,寬大。第1鰭條寬大呈棘狀,第2、3鰭條為頭長的2/3左右。腹鰭腹位,後端達背鰭始點下方。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尾鰭上緣有一縱行棘狀鱗。體有5縱行骨板,以背部正中一行最大。背鰭前有15塊,體側各一行,有62塊;腹側各一行,有12塊。體背青綠色,腹側銀白色。
裸腹鱘為溯河性、肉食性魚類。棲息於海上靠近海岸和河口和在淡水中大型河流的縱深延伸。幼魚棲息於淺水河流中。在多瑙河,裸腹鱘以浮游動物幼體為食,其他食物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等;在裏海,裸腹鱘早期以魚類為食,由於蟹的移入,蟹約佔其食物量的7%。分佈於黑海、亞速海、裏海和鹹海以及一些河流(多瑙河到布拉迪斯拉發,伏爾加河到喀山,烏拉爾河到契卡洛夫,唐和庫班,里奧尼)。1933-1934年從鹹海的錫爾河中將其引入巴爾喀什湖(哈薩克斯坦)、中國新疆伊犁河上游和錫爾達里亞河(阿拉爾盆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裸腹鱘
拉丁學名
Acipenser nudiventris
別    名
鱘鰉魚
外文名
Barbel Sturgeon、Ship Sturgeo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鱘形目
鱘科
鱘屬
裸腹鱘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ovetsky,1828
保護級別
(IUCN 2009年 ver 3.1)——極危(CR) [9] 

裸腹鱘形態特徵

裸腹鱘
裸腹鱘(8張)
背鰭44;臀鰭26,胸鰭Ⅰ-35;腹鰭26。鰓耙18+15。體長為體高的7.34倍,為頭長的3.82倍。頭長為吻長的2.24倍,為眼徑的17.57倍,為眼間隔的3.3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40倍。
體長筒狀。腹部寬,平坦狀。背側較窄,向後漸細長。頭大,三角形,背側被骨板。吻突出,稍平扁。眼小,圓形,側位。眼間隔寬、中間平坦。鼻孔2個,靠近眼前方,橢圓形、前鼻孔稍小於後鼻孔。口橫裂,腹位。上下頜均無齒。下唇完整,中間不中斷。吻腹部有須4對,須長,向後不達口前緣。鰓孔大,側位。鰓耙寬扁。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背鰭1個,後位,上緣微凹。臀鰭始於背鰭近中部下方,後緣近後部鰭條處微凹。胸鰭側下位,寬大。第1鰭條寬大呈棘狀,第2、3鰭條為頭長的2/3左右。腹鰭腹位,後端達背鰭始點下方。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尾鰭上緣有一縱行棘狀鱗。體有5縱行骨板,以背部正中一行最大。背鰭前有15塊,體側各一行,有62塊;腹側各一行,有12塊。體背青綠色,腹側銀白色。 [3] 

裸腹鱘生活習性

裸腹鱘為溯河性、肉食性魚類。 [3]  棲息於海上靠近海岸和河口和在淡水中大型河流的縱深延伸。幼魚棲息於淺水河流中。裸腹鱘在強水流環境下產卵,生長在石頭或礫石底部的大河和深河的主要河道中。 [1] 
裸腹鱘分為遊性種羣和定棲性種羣,定棲性種羣常年生活在淡水中。庫拉河裸腹鱘每年有2次洄游:在4-5月,當水温升至6.2-13℃時,春季洄游種羣開始溯河;在10-11月,當水温在12-17.9℃ 時,秋季遊型開始溯河,溯河洄游距河口約600千米。烏拉爾河僅有春季洄游型:在4-5月,當水温升至3.2-4.5℃時開始溯河,洄游距離多在500-800千米,然而有些個體的產卵場在距河口100餘千米處。在多瑙河,裸腹鱘以浮游動物幼體為食,其他食物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等;在裏海,裸腹鱘早期以魚類為食,由於蟹的移入,蟹約佔其食物量的7%。 [4] 

裸腹鱘分佈範圍

裸腹鱘水域

分佈於黑海亞速海裏海鹹海以及一些河流(多瑙河到布拉迪斯拉發,伏爾加河到喀山,烏拉爾河到契卡洛夫,唐和庫班,里奧尼)。1933-1934年從鹹海的錫爾河中將其引入巴爾喀什湖(哈薩克斯坦)、中國新疆伊犁河上游和錫爾達里亞河(阿拉爾盆地)。 [1]  [4] 

裸腹鱘國家

現存: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 [9] 
可能已經滅絕:阿塞拜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俄羅斯聯邦。 [9] 
絕種: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火雞、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9] 
現存和引進:中國。 [9] 
裸腹鱘分佈圖 裸腹鱘分佈圖 [9]

裸腹鱘繁殖方式

性成熟較晚,雄魚較雌魚成熟早。如中國庫拉河的裸腹鱘,雄魚6-9齡性成熟,而雌魚則12-14齡性成熟。產卵場在俄羅斯鹹海水域的錫爾河、阿姆河。產卵羣體年齡7-30齡,主要為20-21齡。3-5月在石礫底質上產卵。產卵水温10-15℃,有時產卵温度也隨地區而有所不同。如鹹海和伊犁河為10-24℃。產卵量在20-129萬之間。卵徑1.5-3.0毫米。孵化期在水温19.5℃約需5晝夜。 [3] 
2020年7月17日,由新疆伊河鱘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組建的聯合科研團隊對外發布消息,該團隊攻克裸腹鱘的人工繁殖技術,首次實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裸腹鱘的人工繁殖。 [5] 

裸腹鱘保護現狀

裸腹鱘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極危(CR)。 [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極危(CR)。 [9]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1] 
列入中國2021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羣)。 [6] 

裸腹鱘種羣現狀

2022年7月21日,裸腹鱘多瑙河種羣(A.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滅絕。 [7] 

裸腹鱘瀕危原因

野生魚子醬和魚肉的非法貿易帶來了非法捕撈,水壩阻斷了它們的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採破壞了它們的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裸腹鱘多瑙河種羣的滅絕表明實施“泛歐鱘魚行動計劃”十分緊迫。如果歐洲各國政府和歐盟再不採取行動,恢復河流的連通性,保護並恢復關鍵河流的鱘魚棲息地,更多的鱘魚將面臨滅絕。 [7] 

裸腹鱘保護措施

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新疆鞏留縣的伊河鱘魚養殖基地中的人工繁殖的野生裸腹鱘魚苗已經長到6公分左右,數量達到6000餘尾。科研團隊從2020年5月份開始,對首批13條野生裸腹鱘進行人工受精,獲得裸腹鱘魚苗25200尾。經過50天的精心培育,有6000餘尾成功存活,發育狀態良好。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