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安平

鎖定
裴安平,1953年10月4日出生湖南,漢族,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77級本科生,當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狀元,北京大學考古系81級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5—2002年,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歷任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湖南省考古學會秘書長、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後調入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考古系工作。 [1] 
中文名
裴安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3年10月4日
性    別

裴安平人物生平

長期從事先秦考古,尤其對我國史前考古和史前農業考古做出了突出貢獻。主持發掘了湖南澧縣彭頭山與八十壋等史前著名遺址,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遺址也並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普通項目與重點項目各一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約50萬字。1994年八十壋遺址發掘榮獲國家文物局首屆田野考古發掘三等獎,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優秀專家。

裴安平主要成就

湖南彭頭山文化的發現者,該文化的兩個主要地點——彭頭山遺址和八十壋遺址主要發掘者。該文化的水稻是中國最早通過考古學手段所採集的水稻,對於研究史前農業有重要的意義。
2002年9月調入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文博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被選為江蘇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

裴安平個人作品

主要代表作:
著作《長江流域的稻作文化》(第一作者),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論文《鄂西“季石遺存”的序列及其與諸鄰同期遺存的關係》,文物出版社
1989年;
論文《彭頭山文化的稻作遺存與中國史前稻作農業》,《農業考古》1989年;
論文《中國原始稻作農業三種主要發展模式研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8年;
論文Notes on new advancements and revalations in the agricultueal
archaeology of early rice domestication of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ANTIQUITY,VOLUME72,NUMBER278,DECEMBER1998;
論文《湘北洞庭湖地區原始文化序列的再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論文《質疑韓國小魯裏》,《中國文物報》2002年;
論文《澧陽平原史前聚落形態的研究與思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裴安平軼事典故

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是裴老師就讀北大期間就稱他為“老裴”,蓋因裴先生是當時班上年紀較大的學生,同學們都親密的叫他老裴,沒想到蘇先生也“不拘小節”地稱他為老裴,亦可見蘇公對其之看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