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宇

(明代進士)

鎖定
裴宇,字子大,大陽鎮人。幼時勤奮好學,及長飽讀經書,能文能詩。明嘉靖甲午年(1534年)考中舉人,辛丑年(1541年)明題雁塔,進士及第。
本    名
裴宇
出生地
山西澤州大陽

裴宇人物簡介

裴宇入仕後,由翰林累至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因禮部尚書是春官大宗伯,故也稱裴宗伯。裴宇在任間,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內有“白蓮教”外有倭寇,更有嚴嵩作亂當朝。到萬曆明神宗朱翊即位後仍是太監當國,人心自危。明神宗縱情失色,不理朝政,希望長生不老,成仙成道,致使明王朝的法度一天天衰頹。
裴宇在如此朝政中,以推誠為先,獨善其身。他作為一個正統的封建士大夫,不甘心附時俯仰,碌碌無為。他對威脅王室的事痛心疾首;對太監專權左右朝政憂心忡忡。神宗崇尚道術,誤國誤民,朝中不少大臣曲意逢迎,常常用硃筆書寫道教祭祀文“青詞”討皇上歡心。裴宇對此淡泊處之,他堅持自己的政見,從不隨波逐流,投皇上所好。
裴宇在未任工部尚書前,陪京振武營發生譁變,殘殺重臣,驕縱不可治。裴宇奉旨提兵戡亂,不動一兵一卒,對首謀者曉之以禍福,力挫其邪心,並及時分化瓦解了隸、神、策三大營,使他們不能合勢。旬日間,陪京振武營譁變得到了平息。裴宇升工部尚書後,凡處理政務,以國事為重,恥於與權奸為伍,地方豪佑無不貼服。
裴宇在朝為官,是朝廷中一位正直的儒雅大臣,但終不為奸臣所容。時風頹敗,壯志難酬。他晚年退歸故里。 [1] 

裴宇人物傳説

裴尚書為母修宮殿的傳説
明朝嘉靖年間,大陽鎮有個叫裴宇的人,在京都裏做了朝廷的禮部尚書,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祖先)、科舉考試、接待外國來賓等。裴尚書曾輔佐朝廷做過許多利國利民之事,又加之為官清廉,皇上對其很是器重,因此也遭到了朝內奸佞的嫉妒。
裴尚書在京城為官多年,其家母卻從未去過京城。裴尚書每次回家探望母親時,母親總是説:“兒呀,娘也沒有多大嚮往,只是為娘我活了大半輩子,也沒出過咱這村,聽説朝廷住的金鑾寶殿很好看,你再朝裏做大官,為娘就不能去一次京城開開眼界,看看京城裏的金鑾寶殿是個啥樣兒,到底有多好,也不枉娘在這世上活這一輩子。”
裴尚書每次聽娘説這話,總是婉言謝絕:“娘,京城與咱家相遠隔千里,你受了一輩子的苦,身體又不好,孩兒我怎能忍心讓你跋山涉水再受這旅途之苦呢?”
時過數年,裴尚書又回家探母,老母親舊話重提,尚書犯了大愁,想來想去終於想出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他把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説不到京城也能看到朝廷的金鑾殿,心中自然十分高興,時隔不久,東大陽來了許多能工巧匠,説是要在村南的高石崖上修築一座金鑾寶殿,以供尚書的老母遊覽觀賞。不到三個月,一座十分富麗堂皇的小宮殿就修成了,遠看,亭台樓閣,飛檐挑角,鱗次櫛比,別緻異樣,近觀,黃瓦綠脊,奇鳥怪獸,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入得院內,但見小橋流水,迴廊幽徑,奇花異卉,鳥鳴魚躍,如入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小宮殿修好以後,裴尚書攙扶着老母盡情地關上了一遍,母親看後對兒子説:“這宮殿好是好,就是以後來看宮殿,還的出村過河再上坡,有點不順當……”沒等母親説完,尚書就猜着她的意思説:”為了母親今後來去方便,我計劃從咱家門前向村邊開一條正街,再從村邊架一長橋,直至宮殿正門,這樣就不在下坡、過河、上坡了,橋上再修兩座亭子,讓母親走累了休息休息……”,“這樣就更好了,我兒想得真是周到,娘以後再也不提上京城看朝廷的金鑾殿了。”正在這母子説話時,突然慌慌張張闖進來幾個騎馬人,見了尚書立即稟報:“尚書在家鄉修築金殿之事,已經傳入京城,轟動朝野,平日對尚書有意見的幾個大臣便抓住此事大作文章,添枝加葉地向皇上奏了一本,説尚書在家鄉修建金鑾寶殿,乃是圖謀不軌,想篡奪皇位。皇上聽了勃然大怒,已派出官員前來查核此事,三五日內官員即可到達,請尚書趕快想個萬全之策,免得惹出殺身大禍。”説完後,又補充了句“我們是暗中受人委託前來通風報信的。”
裴尚書聽罷,不由大驚失色,但轉念又想,事已至此,怕也無用,於是急中生智,用了三日讓還未離開的工匠在偏門上端刻上“南河庵”三個大字,在後宮的各殿堂內分別塑起了南海觀世菩薩、閻王、天王、羅漢等神像。到第五天,奉皇上旨意前來查核的差官果然到來,這差官臨行前早已接受奸臣賄賂,一看南河庵的外形,確實像一座小宮殿,也未到殿內及後宮各處細看,便算核查過了。臨走捉拿了尚書回京稟報於皇上。皇上本已惱怒,加上奸臣再次奏本,變不問青紅皂白,判了裴尚書死罪。
時隔數日,有一忠臣上奏朝廷,表奏經其明察暗訪,裴尚書修建金鑾寶殿雖是事實,但並無謀反之心,只是出於孝心供老母觀賞而已。
皇上聽後,方知誤信讒言,立即宣詔,判裴宇無罪,速招其回宮,但為時晚矣,裴尚書已被處斬。
皇上聽後莫及,悲痛而長嘆曰:“朕誤斬了一賢臣啊!”遂賜予裴宇金頭銀背,撥下許多銀兩,隨同其靈柩一起發回家鄉,大修墳墓,以禮安葬。在發柩途中,所經各州府縣,都要修築裴尚書墳墓,據傳,從京城到裴尚書的家鄉大陽,整整修了九十九座墳墓,這九十九座墳墓形狀大小相同,在同一時刻隆重下葬,在北陵之陽,一式兩座,坐北朝南,名曰東大墓和西大墓。各佔好地八十餘畝,各有墳冢三十六個,墳周建有圍牆,正門立有高大的石牌樓,墳中通道兩旁塑有成對的石人、石馬、石獅等,松柏樹種滿空地。直至今日,誰也弄不清裴尚書的金頭銀背到底葬在哪個墓裏。
裴尚書仿照京城金鑾寶殿修建的南河庵,已有四五百年曆史了,清朝雖維修過幾次,終因年久有些破損傾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