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陽鎮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下轄鎮)

鎖定
大陽鎮,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地處澤州縣西北部,東與巴公鎮為鄰,南與大東溝鎮交界,西與下村鎮交界,北與高平市馬村鎮相接, [4]  區域面積52.5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26866人。 [3] 
1949年,屬晉城縣第二區。1953年,分屬都家山、西大陽、東大陽、李家莊4個鄉。1958年,屬巴公紅旗公社。1984年9月,大陽公社改大陽鎮。1985年4月,屬地級晉城市郊區。1996年8月,改屬澤州縣。 [4]  截至2020年6月,大陽鎮下轄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5] 
2018年,大陽鎮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3] 
中文名
大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地理位置
澤州縣西北部
面    積
52.58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三分街
電話區號
0356
郵政編碼
048003
車牌代碼
晉E
人    口
26866人(2018年户籍人口)

大陽鎮歷史沿革

1949年,屬晉城縣第二區。
1953年,分屬都家山、西大陽、東大陽、李家莊4個鄉。
1958年,屬巴公紅旗公社。
1984年9月,大陽公社改大陽鎮,改轄27個村民委員會。
1985年4月,屬地級晉城市郊區。
1996年8月,改屬澤州縣。
2001年,增設香山村民委員會,轄28個村民委員會。 [4] 

大陽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陽鎮轄三分街、一分街、二分街、四分街、東山、西山、廟南溝、東街、西街、香山、陡坡、向東、王家莊、金湯寨、香峪、趙莊、李家莊、都家山、河底、嶺東、大南溝、小南溝、南社、劉家莊、靳溝、翟溝、宋家掌、馬頭山28個行政村。 [4] 
截至2020年6月,大陽鎮下轄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三分街。 [4] 
大陽三分街村
金湯寨村
劉家莊村
李家莊村
大陽一分街村
陡坡村
靳溝村
南溝新村
大陽四分街村
向東村
香峪村
大陽鑄造工業園社區
大陽二分街村
東山村
都家山村
/
大陽東街村
西山村
趙莊村
/
大陽西街村
南社村
河底村
/

大陽鎮地理環境

大陽鎮位置境域

大陽鎮地處澤州縣西北部,東與巴公鎮為鄰,南與大東溝鎮交界,西與下村鎮交界,北與高平市馬村鎮相接, [4]  區域面積52.58平方千米。 [3] 

大陽鎮水文

大陽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前河、後河等11條。河流總長度5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前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東街、西街、一分街、二分街、三分街、四分街等村,長1.2千米。 [4] 

大陽鎮自然資源

大陽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礦等。其中煤炭儲量2.7億噸,地質儲量1.8億噸,已經開發的有蘭花集團大陽煤礦,位於香山村附近,可採量9900萬噸,年產量15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林地資源、水資源等。 [4] 

大陽鎮人口

2011年末,大陽鎮轄區總人口2808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18人,城鎮化率13.9%。總人口中,男性13802人,佔49.1%;女性14285人,佔5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053人,佔99.9%;有回1個少數民族,共34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29‰,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長率0.37‰。 [4] 
2017年,大陽鎮常住人口23634人。 [1] 
截至2018年末,大陽鎮户籍人口26866人。 [3] 

大陽鎮經濟

大陽鎮綜述

2011年,大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179元。 [4] 

大陽鎮農業

大陽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2611畝,人均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8038萬元,比上年增長57.48%,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7.34%。糧食作物以春小麥、玉米、穀子等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051噸,人均322千克,其中小麥5333噸,玉米365噸,穀子6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200畝,產量3033噸,其中芝麻3噸;蔬菜種植面積1075畝,產量3264噸。 [4] 
大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等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4787頭,年末存欄9044頭;羊飼養量7237只,年末存欄4950只;牛飼養量143頭,年末存欄115頭;兔飼養6280只,年末存欄2130只;家禽飼養量18.3160萬羽,上市家禽1.20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554噸,其中豬肉1203噸,牛肉4噸,羊肉347噸;禽蛋81噸;畜牧業總產值447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6%。 [4] 
截至2011年末,大陽鎮有森林面積5300畝,林地面積4600畝,林木覆蓋率8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1200噸,主要品種有紅棗、杏、山楂等。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00台(輛)。 [4] 

大陽鎮工業

2011年,大陽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98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2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42%。 [4] 
2018年,大陽鎮有工業企業17個。 [3] 

大陽鎮商業

2011年末,大陽鎮有商業網點135個,職工281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00萬元,比上年增長5.9%。 [4] 
2018年,大陽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3] 

大陽鎮社會事業

大陽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陽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636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10所,在校生1479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76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62%,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4] 

大陽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陽鎮有各類科技人才9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0人,經營管理人才200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150人。 [4] 

大陽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陽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0個;電影院1座,座位800個,年放映50場次,觀眾達10000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00人。 [4] 
2011年末,大陽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0%。 [4] 
2011年末,大陽鎮有廣播喇叭2500只,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4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51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4] 

大陽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4張。專業衞生人員33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師12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000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800人次。 [4] 
2011年,大陽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279人,參合率99.94%。 [4] 

大陽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陽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户,人數12人,月人均215元,比上年增長48%;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人次,共支出17.8萬元,比上年增長3.8%;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9人次,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1.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000人,緊急轉移安置3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067畝,倒塌房屋35間,直接經濟損失301萬元,救災支出13.6萬元。 [4] 
2011年,大陽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8户,人數1017人,支出1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月人均90.72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1人,支出9.2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醫療救助10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17人次,共支出20.34萬元,比上年增長3.1%;農村臨時救濟97人次,支出1.97萬元,比上年增長4.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1.8%。 [4] 

大陽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陽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5千米,投遞點56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1500份、期刊1100冊。有固定電話用户3421户,移動電話用户14320户。 [4] 
  • 供電
2011年末,大陽鎮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6%。 [4] 

大陽鎮交通

大陽鎮境內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21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 [4] 

大陽鎮歷史文化

  • 名勝古蹟
大陽鎮被稱為“三晉第一鎮”,擁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羣,被專家譽為“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 現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大陽湯帝廟,以及天柱塔、烈士亭、無樑殿等一批文物單位,裴家大院、張家大院、段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明清民居。

大陽鎮榮譽稱號

2008年10月,大陽鎮被國家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6] 
2011年11月,大陽鎮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7-8] 
2022年5月,大陽鎮團委榮獲“山西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9-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