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補色律

鎖定
補色律(lawofcomplementarycolors),色光混合三定律之一。是由H·格拉斯曼在1854年歸納出。指每一種色,都有一個相應的與它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產生白色或灰色的另一種顏色,這兩種顏色稱為互補色,互補色總是成對出現。例如和藍綠,和藍,和青,綠和紫色等等。1931年國際照明會議建議用下列公式計算互補色的光波波長。 [1] 
關於互為補色的兩色光混合的規律。每一種顏色都有一個相應的補色。如果某一顏色光與其補色以適當比例混合,便產生白色或灰色。如果二者按其它比例混合,便產生近似比重大的色光成分的非飽和色。 [2] 
中文名
補色律
外文名
lawofcomplementarycolors
歸納者
H·格拉斯曼
歸納時間
1854年
(λ1-565.52).(497.78-λ2)=233.02
式中λ1λ2是互補色的波長,單位用毫微米(nm)。當兩個補色光波同時作用眼睛時,有時並不能得到無彩色的視覺,這時需要調整兩色的刺激強度,使它們之間達到適當的比例。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 2.    胡鍾才,李文方編著.簡明攝影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