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耶秦簡博物館

鎖定
裏耶秦簡博物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裏耶鎮,依山傍水,風景宜人。該館於2010年10月28日正式開放,現展出簡牘、青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共400餘件,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現有員工56人,館內設有辦公室、陳列保管股、宣傳教育股、安全保障股、財務股等部門,隸屬於裏耶管委會。
2018年9月,經過博物館自評申報,省級博物館行業組織評定,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組織專家複核,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裏耶秦簡博物館為第三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1] 
中文名
裏耶秦簡博物館
類    別
歷史類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週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地    點
湖南省龍山縣裏耶鎮
館藏精品
秦簡

裏耶秦簡博物館簡介

裏耶古城博物館,按照裏耶古城的原貌進行修復,再現戰國古城的原有風貌;裏耶秦簡博物館暨秦簡研究中心。內設秦簡陳列室、文物庫房、簡牘資料庫、簡牘研究中心;“秦簡牆”。沿裏耶防洪大堤修建“秦簡牆”,將經典的簡牘文字刻在青石材上;裏耶古民宅保護和古街區的修復;裏耶古城至麥茶的古文化長廊。在裏耶古城至麥茶的1.5公里範圍內修建秦簡博物館、修復戰國古墓羣,溪口商周遺址、關帝宮等;興建秦人街和秦人村;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八面山風景區建設;長潭土家村落建設;葉玉翠大師土家織錦陳列館建設;裏耶古城酉水河水上樂園項目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帶建設。 [2] 

裏耶秦簡博物館發展歷史

裏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裏耶古城,2002年因為出土3.74萬枚秦簡而聞名於世。 [3] 
裏耶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2200年前, 裏耶古城 裏耶是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縣治所在地,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裏耶是湖南境內一處既傳承了秦漢文化,又融合了巴蜀文化、土家文化的古鎮。2002年6月裏耶驚現戰國至秦漢時期古城遺址,填補了國內秦漢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特別是出土的3.7萬餘枚秦簡,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其價值可與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書等媲美,被專家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裏耶秦簡牘”。同時,與戰國古城遺址相續的還有魏家寨西漢古城、大板東漢古城、麥茶古墓羣、清水坪西漢古墓羣、大板東漢古墓羣。
1985年6月份,裏耶鎮一批做磚瓦的泥水匠在挖泥巴做土胚時,挖出了一些陶器、兵器,自此揭開考古界對裏耶時斷時續的考古發掘。2002年4月17日,為配合碗米坡水電站工程建設,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的考古工作隊進駐裏耶進行搶救性發掘,裏耶古城的風貌也隨之一點點地顯露出來。
數百座古墓葬羣與這座古城同時重見天日。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佔地1萬多平方米,有夯土城牆、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佈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
於2010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裏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包括中國的專題秦簡博物館——裏耶秦簡博物館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裏耶古城遺址,是舉世聞名的文化和旅遊品牌。
2011年,黃摩崖先生特意選擇這個嶄新的秦文化據點——出土了3.7萬枚秦簡的湘西龍山縣裏耶鎮(即秦洞庭郡遷陵縣)作為創作地點,以《頭顱中國》一書完成了對先秦歷史乃至華夏文明進行系統的剖析與獨到的反思,追溯“中國夢”的源頭,探索中國文明的核心價值 [4] 

裏耶秦簡博物館館藏文物

裏耶秦簡博物館彩繪陶器

古人除了衣食住行,最重要的活動恐怕就是祭祀,祭祀的時間也因祭祀人和祭祀對象而定。在祭祀中所陳設的各種器具就是祭器。
銅鐎壺 銅鐎壺
這一組器物就是用於祭祀的,也可以作為陪葬品。它們周身都有彩繪,有紅、黃、黑等色彩,其中鼎上有紅黑兩色繪成的鳳鳥紋。鼎原本是炊器,用於烹飪肉食類物品,後來稱為重要的祭器。祭器的使用規格依據人們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有嚴格的區別,尤其是在鼎的運用上。周代禮制有明確的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普通百姓不能使用鼎。但到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普通民眾也使用起鼎來了。但從考古情況來看,裏耶出土的祭器就包括了陶器和銅器,説明了當時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使用的祭器質地不同。

裏耶秦簡博物館陶灶

做飯燒水都離不開灶。秦人在戰國時期已經使用了以灶、釜()、甑(zèng)等複合烹飪器,還將磚或土坯()壘砌成長方形的連眼灶,同時兼做飯食和菜餚,既省時又省燃料。這種灶人們已經沿用了兩千多年,至今在鄉村還可以看到。灶的模型器物也在秦代出現。這些就是秦漢時代的灶具模型,您不妨將它們和現在的灶台比較一下。從模型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灶種類較多,有單眼、雙眼和三眼等,這些灶前有火門,後設煙囱,既能讓人免受煙熏火燎之苦,又保持了室內清潔,可見古人對灶的設計之巧妙,思慮之周詳。而灶上有釜、釜上有甑,既省時又省料,體現了二千多年前的人們對熱能的充分利用以及節能理念。

裏耶秦簡博物館銅博山爐

此藏品為西漢時期銅博山爐。爐為薰香用具,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薰香的習慣,以驅趕蚊蠅,消毒除臭,也用於祭祀禮儀,焚香使用的香爐秦漢時有所變化,秦。西漢初期為燻爐,焚燒茅香植物,西漢後期出現博山爐,以爐蓋作博山狀而名,爐內焚燃球狀或餅狀的龍腦、蘇合等香料。裏耶地區多山多水晶,夏秋多蚊,室內物品易潮發黴,薰香之風尤勝。現收藏於裏耶古城(秦簡)博物館

裏耶秦簡博物館“九九表”簡

在錢財物資的管理方面,秦王朝有着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裏耶秦簡中的相關記載反映出當時物資管理非常嚴謹細緻,從倉儲錢糧到軍需設備,從物資使用到物質計量均有記錄,對物資的保管、賬目、價格、上繳、調運等內容都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範化。當然,涉及到具體工作時離不開精確的數字運算。
1-060 “九九表”簡 1-060 “九九表”簡
對於乘法口訣表,您一定不會陌生。它是兒童時代必背的數字運算基本工具。這枚簡就是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距今已超過2200年了。它説明早在秦朝,中國人就已經熟練掌握乘法交換律,並把它用於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計數中,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是相當發達的。

裏耶秦簡博物館封泥

一般來説,公文的保密性是很重要的。公文書寫完畢後,為防止在傳送過程中被私自拆閲,還要對公文進行一定的處理,以保證文書的機密性。秦時將文書的保密處理稱為“封”。其封緘方式是:在寫有公文的簡牘上面蓋上一塊被稱為“檢”的木板,然後用繩子將“檢”和文書簡牘捆紮在一起,在“檢”上放上封泥,再在封泥上蓋上負責官吏的印章,最後在檢上寫上文書的收發地址、郵件人、郵傳方式等。
在前面簡中,曾提到了“洞庭郡”,而這枚封泥上“洞庭司馬”的字樣也是秦始皇統治期間存在“洞庭郡”這個行政區劃的一個證明。現收藏於裏耶古城(秦簡)博物館。

裏耶秦簡博物館遷陵以郵行洞庭

“遷陵以郵行洞庭”,是一枚插在郵政物資外表的郵檢,可謂是中國最早的信封。這枚簡牘象徵了中國郵政史的開端,也是世界上關於郵傳史的最早記載。短短7字中寫明:“遷陵”是收件地址,“以郵行”則表明這是一站直達的急件。 [6] 

裏耶秦簡博物館參觀信息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每週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票價:(自帶身份證即可)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