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屋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廿裏鎮,亦名吾村裏屋。鎮屬村。系古片區吾村之一。村委會駐地裏屋,東南距鎮治廿裏街3公里。
- 中文名
- 裏屋村
- 所屬地區
- 浙江衢州市
- 人口數量
- 1041人
- 耕地面積
- 809畝
裏屋村村情簡介
編輯衢江區廿裏鎮裏屋村位於廿裏鎮西南方向,距鎮治廿裏街3公里。全村國土面積1219畝,耕地面積754.85畝,山林150畝。含有2個水庫,6個塘。轄裏屋、餘家、童家、航頭4個自然村。 全村現有289户人家,1059人,分為7個村民小組。2011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7.76萬元,人均收入6553元。裏屋村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外出務工等為輔的村莊。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柑桔、養殖家禽為主。因現如今柑桔價格偏低,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但大多在本市範圍內,全村有近20名精壯勞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全村有4户養牛專業户,1家醫療站,各類店鋪大小4家,農用拖拉機5台,無聯合收割機等農用機械。 裏屋村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陽光充足,氣候温和,温差適中,年平均氣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666.7mm,無霜期258天左右。 裏屋村黨支部、村委會、經濟合作社、團支部、民兵連、婦聯、治調會等組織健全,黨員人數25名。黨支部號召力、凝聚力較強,黨員戰鬥性較好,在村關鍵時刻能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現帶頭做好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帶領帶頭勤勞致富、奔小康。黨支部、村民委員會主要領導團結協作意識強,協調能力好,在羣眾中影響力較大,受廣大羣眾擁護和支持,團、婦、兵、治調等組織能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各負其責,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協助黨支部、村委會工作和任務。
[2]
裏屋村歷史淵源
編輯轄裏屋、餘家、童家3自然村,283户,1041人。原有吾氏,今有餘、周、黃、童等諸姓。諸姓中以原吾村屋裏吾氏卜居歷史最久。據《棠蔭吾氏宗譜》載:北宋·建隆三年(962)衢州太守長子吾淵,約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從衢城遷入西安八都吾村崩坎頭,迄今1022年;14世孫遷今後溪棠村。童家童氏。據1966年《衢縣地名補更成果表》載:元中葉(1342—)從蘭溪縣遷入,迄今650餘年。裏屋周氏。據“成果表”載:明·成化二十年(1684)從江山縣鳳林鄉遷入,迄今320年。餘家餘氏,據《破石餘氏宗譜》載:崇禎年間(1628—1643)從湖南鎮破石村遷入,迄今360餘年。
村處江山港西北岸,為防洪水,屋由初近江邊改建防洪堤之裏,故名裏屋;另雲,裏屋周氏與山下週氏同宗,地處山下之裏,遂稱裏屋。
裏屋村自然資源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http://http://www.nianli.gov.cn/map/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
- 2. 浙江政務服務網-鄉鎮街道簡介 .浙江政務服務網[引用日期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