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裏則街道

鎖定
裏則街道,隸屬於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地處濱城區西部,東鄰沙河街道,南與高青縣隔黃河相望,西與惠民縣接壤,北臨楊柳雪鎮,轄區總面積95.1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裏則街道轄區總人口4.62萬人。 [1] 
1986年1月,改為裏則鎮。1987年,為濱州市裏則鎮。2000年,為濱城區裏則鎮。2005年2月,改為裏則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裏則街道下轄29個社區、68個行政村。 [2] 
2011年,裏則街道財政總收入0.9486億元,比上年增長74.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58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9%。 [1] 
中文名
裏則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
地理位置
濱城區西部
面    積
95.1 km²
下轄地區
29個社區、6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裏則村中心路53號
電話區號
0543
郵政區碼
256600
車牌代碼
魯M
人    口
4.62萬人(2011年)

裏則街道歷史沿革

1982年,為濱縣裏則公社。
1984年,改為裏則區。
1986年1月,改為裏則鎮。
1987年,為濱州市裏則鎮。
2000年,為濱城區裏則鎮。
2005年2月,改為裏則街道。
2005年12月,由濱州經濟開發區代管。 [1] 

裏則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裏則街道轄北街、東街、西街、東南街、西南街、中代家、後代家、莊科李、西籍家、街北趙、高賜冠、宿家、王莊吉、陳東、陳西、劉寶家西、劉寶家東、劉尚文、梁家、王家庵、堰頭張、堰頭夏、定杆孫、南許家、蘇家集、鞏家、蔡家、南宗家、小劉家29個居民委員會,街南孫、關家、小吳家、岔子吳一、岔子吳二、岔子吳三、岔子吳四、南吳家、仇家、大徐家、堤口趙、張友亮、陶家堤口、蔣家、彭集、廟張家、堤口李、西周家户郭、堰頭馮、堰頭李、菜園董、高家集東、高家集圖、傅家東、傅家西、胡家、丁家、邊家、紅廟、齊家前、齊家後、許家廟、石槽朱、河溝張、相馬宋、張慈庵、西里紮根、東里紮根、馬報家、李樁門、定杆呂前、定杆呂后、南司家、崔家、趙家口、苟士孫、蘭家、阮家閣、南齊家、南張集、茅子王、南林家、圈裏孫、新阮家、老阮家、圈裏尹、東圈王、西紙坊、小阮家、新建張、小開河、西圈王東、西圈王西、大開河、邢家、張清吉、李家集68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裏則街道下轄29個社區、68個行政村:北街社區、東街社區、西街社區、東南街社區、西南街社區、後代社區、中代家社區、莊科李社區、西籍家社區、梁家社區、劉尚文社區、宿家社區、王莊吉社區、高賜冠社區、街北趙社區、堰頭夏社區、堰頭張社區、陳東社區、陳西社區、劉東社區、劉西社區、王家庵社區、定杆孫社區、南許家社區、蘇家集社區、鞏家社區、蔡家社區、小劉家社區、南宗家社區、街南孫村、關家村、小吳家村、岔吳一村、岔吳二村、岔吳三村、岔吳四村、南吳家村、仇家村、大徐家村、堤口趙村、張友諒村、陶家堤口村、蔣家村、彭家集村、西周家村、廟張家村、堤口李村、皂户郭村、堰頭李村、堰頭馮村、蔡園董村、高西村、高家集東村、傅家東村、傅家西村、胡家村、丁家村、邊家村、紅廟村、齊前村、齊後村、許家廟村、石槽朱村、河溝張村、相馬宋村、張慈庵村、西李紮根村村、東李紮根村村、馬報村、李椿門村、定杆呂前村、定杆呂后村、趙家口村、苟士孫村、阮家閣村、南張集村、茅子王村、南林村、圈裏孫村、新阮家村、老阮家村、東圈王村、小阮村、新建張村、大開河村、小開河村、西圈王東村、西圈王西村、南司家村、崔家村、蘭家村、南齊村、邢家村、張清吉村、李家集村、紙坊村、圈裏尹村, [2]  街道辦事處駐裏則村中心路53號。 [1] 

裏則街道地理環境

裏則街道位置境域

裏則街道地處濱城區西部,東鄰沙河街道,南與高青縣隔黃河相望,西與惠民縣接壤,北臨楊柳雪鎮,轄區總面積95.1平方千米。 [1] 
裏則街道

裏則街道地形地貌

裏則街道境內地勢平坦,略為西南部偏高,東北部偏低。 [1] 

裏則街道氣候

裏則街道屬暖温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2.5℃,1月平均氣温-2.8℃;7月平均氣温26.6℃,平均氣温年較差10.5℃。生長期年平均240天,無霜期年平均205天,最長達236天,最短為174天。年平均降水量583.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6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1] 

裏則街道水文

裏則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小開河縱貫南北。 [1] 

裏則街道自然災害

裏則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暴雨、洪水、低温、大風等。 [1] 

裏則街道人口

2010年末,裏則街道轄區總人口43582人。 [3] 
2011年末,裏則街道轄區總人口4.6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7萬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788人。 [1] 

裏則街道經濟

裏則街道綜述

2011年,裏則街道財政總收入0.9486億元,比上年增長74.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358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0.0923億元,增值税0.0997億元,企業所得税0.1176億元,個人所得税0.00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66%、221.61%、106.32%、46.34%。 [1] 

裏則街道農業

2011年,裏則街道有耕地面積7.56萬畝,人均1.7畝,林地面積3.38萬畝。農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3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50426噸,其中玉米25363噸,小麥2506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棉花種植面積1.26萬畝,產量2520噸,可向社會提供2520噸商品棉;桑園面積0.015萬畝,產繭1.5噸;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2.49萬噸,其中豆角3萬噸,油菜3萬噸,黃瓜5萬噸,菠菜0.24萬噸,大白菜0.75萬噸,扁豆0.2萬噸,絲瓜0.3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肉鴨為主,生豬飼養量2.2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羊飼養量3.4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牛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家禽飼養量42萬羽,上市家禽220萬羽,生產肉類220噸,其中豬肉1600噸,牛肉320噸,羊肉300噸,禽蛋600噸,鮮奶200噸,累計造林3.3793萬畝,其中防護林3.3573萬畝,經濟林22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0萬株,林木覆蓋率44.7%,水果種植面積0.022萬畝,產量225噸,其中櫻桃25噸,韓國砂梨200噸,大型農業機械0.6萬台;名優特農產品有裏綠”牌蔬菜。農民人均純收入8118元。 [1] 

裏則街道工業

2011年末,裏則街道初步形成了以篩網加工、聚酯品、棉紡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0.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6%。 [1] 

裏則街道商業

2011年末,裏則街道有商業網點320個,職工67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億元,比上年增長26%。 [1] 

裏則街道社會事業

裏則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裏則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6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6000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蓮花落、秧歌等,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2.96%,有線電視用户3755户,入户率62%。 [1] 

裏則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裏則街道有幼兒園9所,在幼兒園930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6所,在校生2955人,專任教師1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96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主要學校有濱州經濟開發區裏則一中、樹人學校,教育經費達0.4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48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29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1.4%、1.6%、1.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1.12%,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1] 

裏則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裏則街道有衞生院1所;病牀45張,全部為公立衞生機構牀位。專業衞生人員53人,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0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6613萬人次,住院手術89台次,出院病人32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32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2.19/10萬。 [1] 

裏則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裏則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户,人數7人,支出2.2萬元,月人均265元,比上年增長20%。醫療救助10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00人次,共支出1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63户,人數1831人,支出219.7萬元,比上年增長13.1%,月人均126元,比上年增長1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0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34.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家,牀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2人。社區服務中心7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8.2萬元,使82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 [1] 

裏則街道交通

2011年末,裏則街道已形成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方式。境內有220國道過境。 [1] 

裏則街道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