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裂葉垂頭菊

鎖定
裂葉垂頭菊(Cremanthodium pinnatisectum (Ludlow) Y. L. Chen & S. W. Liu)是菊科垂頭菊屬植物。分佈在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4,2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草地,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裂葉垂頭菊
拉丁學名
Cremanthodium pinnatisectum (Ludlow) Y. L. Chen & S. W. Liu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垂頭菊屬
裂葉垂頭菊
分佈區域
中國西藏、雲南

裂葉垂頭菊形態特徵

裂葉垂頭菊線稿圖 裂葉垂頭菊線稿圖 [4]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多數。莖單生,直立,高6-13釐米,被黃褐色有節柔毛。叢生葉與莖基部葉具柄,柄長2-5釐米,光滑,葉片輪廓近腎形,長1.5-4釐米,寬2-4.5釐米,通常為二回三出掌狀分裂,有時呈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長4-6毫米,先端急尖,有小尖頭,兩面光滑;莖中部葉較小,羽狀分裂;莖上部葉線形,全緣或有齒;莖最上部葉線形,全緣,苞葉狀。頭狀花序單生,下垂,盤狀,總苞鐘形,長12-17毫米,寬1.5-3.5釐米,總苞片8-12,2層,黑紫色,花瓣狀,近膜質,長圓形或近圓形,寬5-15毫米,先端圓形或鈍,背部被紫色有節柔毛。小花多數,全部管狀,紫色,長約6毫米,管部長約1.5毫米,檐部狹筒形,冠毛淡褐色,與花冠等長。瘦果(未熟)光滑。 [1] 
本種曾被視為Cremanthodium campanulaturn (Franch.) Diels的變種,但葉掌狀或有時近羽狀分裂而不同。 [1] 
在垂頭菊屬中,葉形及葉的分裂在劃分種上較為重要,因而將葉分裂與不分裂的兩個相近類羣分為兩種是合適的。正如矢葉垂頭菊C. forrestii J. F. Jeffr. 和細裂垂頭菊C. dissectum Grierson,前者葉矢形,不分裂,後者葉羽狀全裂,而它們的體態,總苞及舌狀花的形狀卻完全一致。 [1] 

裂葉垂頭菊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4200米的山坡草地。 [2] 

裂葉垂頭菊分佈範圍

產自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採自我國西藏和緬甸交界地(阿墩河,28°20′N, 97°40E)。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