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裂葉地黃

鎖定
裂葉地黃(學名:Rehmannia piasezkii Maxim.)為列當科地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3]  [9]  植體被多細胞長柔毛,頂端幼嫩部分及花梗與花萼除被上述毛外還被腺毛;莖簡單或基部分枝;葉片紙質,長橢圓形,羽狀開裂,裂片略成三角形,邊緣具三角狀帶短尖的齒,兩面均被白色柔毛;花冠紫紅色,花冠裂片兩面幾無毛或被柔毛,邊緣有緣毛; [8]  蒴果卵珠形,具短喙,略伸出萼筒;種子多數,有網紋。 [4]  裂葉地黃主要分佈於中國陝西旬陽、石泉、山陽、甘泉以及湖北宜昌、興山、神農架、房縣、十堰、鄖西、竹溪等地。 [5] 
裂葉地黃全草均可入藥,可治療水火燙傷以及疔瘡等症; [6]  因其花大色豔,也可引種為草本觀賞花卉。 [3] 
中文名
裂葉地黃
拉丁學名
Rehmannia piasezkii Maxim. [1] 
別    名
高地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地黃屬 [9] 
裂葉地黃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0

裂葉地黃形態特徵

裂葉地黃
裂葉地黃(32張)
裂葉地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3]  植體被多細胞長柔毛,高30-100釐米,頂端幼嫩部分及花梗花萼除被上述毛外還被腺毛,莖簡單或基部分枝。葉片紙質,長橢圓形,基部的長達15釐米,寬7釐米,羽狀開裂,裂片略成三角形,邊緣具三角狀帶短尖的齒,兩面均被白色柔毛,基部具長約4釐米帶翅的柄,向上葉片與葉柄均逐漸縮小,頂部的不開裂,僅具三角狀尖齒。 [8] 
花具長2-4釐米之梗,梗多少彎曲上升,單生上部葉腋;小苞片2枚,與葉同形,但不具柄,着生於花梗基部,萼長1.5-3釐米;萼齒5枚,開展,彼此不等;最後方一枚披針形,狹長而漸尖,長約2.3釐米,寬2-3毫米;其餘4枚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在5-15毫米之間;花冠紫紅色,長5-6釐米;花冠筒長3.5-4釐米,前端擴大,多少囊狀,外面被長柔毛或無毛,內面褶襞上被長腺毛;花冠裂片兩面幾無毛或被柔毛,邊緣有緣毛;上唇裂片橫矩圓形,長10-11毫米,寬11-15毫米;下唇中裂片稍長而突出於兩側裂片之外,長1-1.6釐米,寬約1釐米,倒卵狀矩圓形,側裂片近於圓形,長0.8-1.2釐米,寬1.1-1.2釐米;花絲無毛或近基部略被腺毛;柱頭2枚,片狀,彼此不相等。蒴果卵珠形,長18毫米,具短喙,略伸出萼筒;種子多數,有網紋。花期5-9月。 [4]  [8] 

裂葉地黃產地生境

裂葉地黃主要分佈於中國陝西旬陽、石泉、山陽、甘泉以及湖北宜昌、興山、神農架、房縣、十堰、鄖西、竹溪等地。 [5]  常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 [8]  在神農架生於海拔200-400米的路邊石壁上,少見。 [6] 

裂葉地黃繁殖方法

裂葉地黃一般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7] 

裂葉地黃主要價值

裂葉地黃全草均可入藥,可治療水火燙傷以及疔瘡等症。 [6]  因其花大色豔,也可引種為草本觀賞花卉。 [3] 

裂葉地黃該種提示

R. glutinosa var. angulata Oliver的原始記載和圖看來,它與裂葉地黃完全一致,因此予以歸併。
在比較研究標本室標本、野外考察、雜交實驗和DNA片段序列分析的基礎上,確認高地黃(Rehmannia elata N.E.Brown)與裂葉地黃為同種植物,並把前者作為後者的異名處理。 [2] 
參考資料
  • 1.    Rehmannia piasezkii Maxim.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2-11-05]
  • 2.    李宏慶,劉國麗.地黃屬的一個新異名[J].廣西植物,2012,32(01):23-26.
  • 3.    李思鋒,黎斌主編,秦巴山區野生觀賞植物,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4,第187頁
  • 4.    李曉東編著,神農架常見植物圖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1,第260頁
  • 5.    江維克,周濤,黃璐琦主編,新資源的發現及功效研究, Discovery and Efficacy Speculation of New Resources,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0,第71頁
  • 6.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第4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182頁
  • 7.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第1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32頁
  • 8.    裂葉地黃-植物誌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11-05]
  • 9.    裂葉地黃-名稱分類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