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袋狼科

鎖定
袋狼科Thylacinidae:袋鼬目的一科。僅包括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曾經分佈於塔斯馬尼亞島,袋狼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食肉有袋類,大小和體型均似,而身上的花紋似虎,也稱塔斯馬尼亞虎
中文名
袋狼科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後獸亞綱
袋鼬目
袋狼科
學    科
生命科學

袋狼科基本資料

袋狼科
袋狼科(5張)
袋狼科Thylacinidae:袋鼬目的一科。僅包括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曾經分佈於塔斯馬尼亞島,最後一隻袋狼,是於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

袋狼科簡介

袋狼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食肉有袋類,大小和體型均似,而身上的花紋似虎,也稱塔斯馬尼亞虎。在史前時期袋狼和袋獾均曾經分佈於澳洲大陸,可能由於野犬到達澳洲大陸相關,袋狼和袋獾均只侷限於野犬沒有到達的塔斯馬尼亞島,在白人到達以後,袋狼被大量捕殺,最終滅絕。

袋狼科生存環境

袋狼科
袋狼科(7張)
袋狼科動物在塔斯馬尼亞存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可是,這種動物被英國早期的殖民者瘋狂殺滅,因為英國人認為,這種動物對他們的羊羣是個巨大的威脅,到1910年這種動物在野外就很少見到了 [1] 

袋狼科滅絕

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這裏山巒起伏,河流湍急,森林葱蘢,幽深神秘。幾百萬年來,這裏一直與世隔絕,袋狼在此悠閒地生活。不過,自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移民來到,袋狼的生存繼而出現了危機。大量的家畜被狗所傷,而人們誤以為是袋狼所為,認為其為“殺羊魔”,並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當政府欲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 [2] 
參考資料
  • 1.    蔡琳彬主編,探訪造物者系列 野人怪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06
  • 2.    孟凡麗,袁毅編著,驚奇動物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