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訓來

鎖定
袁訓來,男,漢族,1965年8月1日出生,安徽省望江縣人,理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美國古生物學雜誌特別論文獎,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第五屆中國古生物學會尹贊勳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基金委創新羣體首席科學家 [8] 
袁訓來1987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獲理學碩士學位。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地層委員會埃迪卡拉紀地層分會選舉委員,《生物進化》科普雜誌主編,《Palaeoworld》副主編,《古生物學報》副主編等職。
袁訓來長期從事“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和環境背景”的研究 [1] 
中文名
袁訓來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望江縣
出生日期
1965年8月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碩士研究生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及環境背景
籍    貫
安徽省望江縣

袁訓來個人經歷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7年09月-1990年07月,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07月-2000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93年10月-1993年11月,美國Amoco東方石油公司,合作研究人員;
1995年12月-1996年09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地質系,合作研究人員;
1999年11月-2001年01月,美國哈佛大學,生物系,合作研究人員 [10] 
2001年01月-201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微體古生物學研究室主任 [2] 
2016年03月-現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 [12] 

袁訓來學術兼職

2001年-現今: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
2005年-現今:國際地層委員會埃迪卡拉紀地層分會,選舉委員;
2006年-現今:《生物進化》,科普雜誌主編;
2012年-現今:《古生物學報》,副主編;
2016年03月-現今: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7年-現今:《Palaeoworld》,副主編。

袁訓來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地球早期生命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成果。已發表科研論文130餘篇,專著2部。主要成果刊登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如“Science”論文4篇、“Nature”4篇、“PNAS”3篇、“Geology”6篇等。
埃迪卡拉紀藍田生物羣”(距今約6億年,安徽,休寧)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它是迄今最古老的宏體多細胞生物羣,揭示了新元古代大冰期結束後不久,宏體多細胞生物的出現、形態多樣化和快速輻射的奇特演化過程(Nature,2011)。國際早期生命研究同行認為該生物羣“是地球上迄今最早的複雜宏體生物”,“為早期複雜宏體生命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窗口”(Nature,470:339-340)。
命名和深入研究了著名的“甕安生物羣”(距今約5.8億年,貴州,甕安)。在其中發現了最古老的珊瑚藻類化石和後生動物化石;發現了最古老的地衣化石,把這類生物的最早化石記錄提前了近兩億年(Science,2005),證實了現代分子生物學關於最早的地衣和真菌的起源時間發生在六億年之前的推測,同時也預示着在維管植物登陸前的兩億年間,地衣可能已經對地表岩石圈進行了改造,併成為陸地生態系統建立的先行者。 [3] 

袁訓來研究領域

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及環境背景:
1、多細胞生物起源、早期演化和環境背景;
2、真核生物起源和輻射的化石證據;
3、早太古代的地球環境 [4] 

袁訓來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項目編號
職務
2000.01-2002.12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後生植物多樣性及動物化石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主持
2000-2003
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前後生物演化及環境背景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大方向性項目
主持
2000-2005
重大地史時期生物的起源、輻射、滅絕和復甦”子課題“多細胞生物的早期演化、後生動物的起源及其環境條件
973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
主持
2003-2008
多細胞生物的早期演化、後生動物的起源及其環境條件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
主持
2006-2010
重大地史時期生物的起源、輻射、滅絕和復甦”子課題“多細胞生物的早期演化、後生動物的起源及其環境條件
973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
主持
2007.01-2010.12
元古代真核生物的演化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主持
2005.01-2007.12
山西五台地區太古代與元古代過渡地層微體化石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主持
2009-2011
華北地台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化石生物學和古環境探索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性項目
主持
2007-2009
中國新元古代海相地層研究
中石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課題
主持
2007-2012
新元古代大冰期前後生態系統的崩潰和重建
中國科學院、國家外國專家局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關鍵地史時期生態系統的演變、崩潰和重建》子課題
主持
2012.01-2016.12
埃迪卡拉紀藍田生物羣研究
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
主持
2011-2015
多細胞生物起源與早期演化
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
主持
2013.01-2017.12
從雪球事件到寒武紀大爆發:距今6億年前後的生物與環境演變”子課題“多細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
科技部973項目
主持
2013-2015
藍田生物羣研究
中科院項目
主持
2016-2020
“三峽埃迪卡拉生物羣”研究
中科院前沿重點項目
主持
2019-2023
“關鍵地史時期生物與環境演變過程及其機制”子課題“埃迪卡拉紀真核生物的輻射和環境”
中科院專項B
主持
2020-2024
“多細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
基金委創新羣體
主持
參考資料 [11] 

袁訓來學術論文

1.Zhang Yun and Yuan Xunlai, 1992: New data on multicellular thallophyte and fragments of cellular tissues from LateProterozoic phosphate rocks, South China.Lethaia, 25:1-18. Pl.10, Appendix 1.
2.袁訓來,王啓飛,張昀,1993:貴州甕安磷礦晚前寒武紀陡山沱期的藻類化石羣。微體古生物學報10(4):409-420。圖3,圖版5。
3.袁訓來,李軍,陳孟莪,1995:晚前寒武紀後生植物的發展及其化石證據。古生物學報34(1):90-102。圖3,圖版3。
4.張昀,袁訓來,1995:元古宙末多細胞紅藻有性生殖結構的發現。中國科學(B輯)25(7):749-754。圖3,圖版2。(Zhang Yun and Yuan Xunlai, 1996: Sexual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of Latest Proterozoic multicellular rhodophytes (red algae) from South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39(1): 28-39.)
5.Yuan Xunlai and H.J. Hofmann, 1998: New micropaleontological data from Neoproterozoic Sinian Doushantuo phosphorite rocks,Wenga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Pl. 14, Appendix 1.Alcheringa22(3-4): 189-222.
6.Shuhai Xiao, A.H. Knoll and Xunlai Yuan, 1998: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Miaohephyton bifurcatum, a possible brown alga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Doushantuo Formatio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72(6):1072-1086.
7.Zhang Y., Yuan X. & Yin L. 1998: Interpreting Late Precambrian Microfossils.Science282(5395):1783.
8.袁訓來,1999: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甕安生物羣研究簡況。《微體古生物學報》16(3):281-286。
9.Yuan Xunlai, Li Jun &Cao Ruiji,1999: A diverse metaphyte assemblage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black shales of South China.Lethaia 32:143-155 [3] 

袁訓來學術榮譽

年份
獎項
2002年
美國古生物學雜誌特別論文獎
2003年
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
2003年
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 [2] 
2003年
專著《陡山沱期生物羣》獲中國科技圖書一等獎、中國圖書獎(排名第一)
2004年
第五屆中國古生物學會尹贊勳獎
2004年
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2005年
2005年度科學中國人
2005年
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2005年
在貴州甕安地區發現的似地衣化石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排名第一)
2006年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06年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教師
2007年
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2007年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5] 
2007年
在湖北三峽地區發現的6.3億年前的動物胚胎化石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排名第四)
2010年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6] 
2011年
“藍田生物羣”研究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地質科學十大進展(排名第一)
2013年
“藍田生物羣”研究獲得2013年度江蘇省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2014年
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0] 
2018年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7] 
2020年
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9]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