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衣錦橋

鎖定
衣錦橋,原名半山橋。位於杭州半山(皋亭山)下,半山南坡石橋路東,南北向橫跨上塘河。衣錦橋始建於唐僖宗年間(875),毀於南渡之末,復建於元世祖時(1271-1294)。明朝橋將圮,進行修葺。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2004年,該橋又經整修。 [2]  此橋為多級台階半圓形單孔石拱橋,通長29.5米,寬4.48米。拱券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法。橋墩由25層條石錯縫疊砌,拱璧每塊長2.25米。 [1] 
中文名
衣錦橋
別    名
半山橋,依錦橋
始    建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
長    度
29.5 m

衣錦橋歷史淵源

橋腹的清乾隆《衣錦橋重建記》碑文 橋腹的清乾隆《衣錦橋重建記》碑文
2002年的拱墅區地名志載:半山橋,原名衣錦橋(上圖),建於唐貞觀年間(實為唐僖宗),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據傳:皇帝旨意,在半山前上塘河建一橋,為標榜皇恩浩大,取名依君橋。上報京都,朝廷大臣認為“君”是萬歲,把“君”字刻在橋上,對君不尊,故改名衣錦橋。昔日這一帶為杭州城和筧橋、彭埠等到半山的必經通道。因該橋北依半山,故當地民眾呼為半山橋。又據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編《杭州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圖錄》:衣錦橋又稱半山橋。據2004年出土於橋腹的清乾隆年間(1736-1795)所鐫之《衣錦橋重建記》碑載:衣錦橋始建於唐僖宗二年(875),毀於南渡之末,復建於元世祖時(1271-1294)。明朝時(1623)橋將圮,進行修葺。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2004年,該橋又經整修。 [4] 
衣錦橋文保碑 衣錦橋文保碑
衣錦橋現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 

衣錦橋衣錦橋下古纖道

衣錦橋下古纖道 衣錦橋下古纖道
在拱墅半山,上塘河衣錦橋下,仍留存着一段古纖道。現衣錦橋洞北側的這段纖道,長20多米,由大小不一的青石板組成。據記載,這段纖道最遲在唐代時就有,後因上塘河水位上升,纖道平時便隱於水下。衣錦橋下的纖道隱沒深,撬挖難度較大,方能留存於今。2008年9月,因防汛所需,上塘河實施放水導致水位下降,古纖道才重見天光。古纖道青石板上未有任何花紋和文字,只有橋洞壁上留有深淺不一的纖繩印,那是古人行舟背纖長期摩擦所留下的痕跡。衣錦橋下的古纖道,是上塘河千年漕運的歷史見證,也是杭州難得的的纖道類水工遺址。 [3] 
參考資料